《百部原创儿童文学丛书》是由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评论家谭旭东老师主编的一百本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它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集体亮相。其中包括儿童散文、故事、童话、儿童诗,全书四色,有五千多幅精美插画,能满足当代儿童的成长需求和文学趣味,特别适合当代儿童阅读。它的出版将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较高水平。《蓝色的记忆》是陆樱编多年创作的儿童故事作品,以青少年为阅读对象。捧起书本,带来的是一场心灵之旅,感受另一种不同的人生,亦能更明了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行走,面对大自然的一切,内心也变得更淡然。
陆樱编著的《蓝色的记忆》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自然、阅读、行走、艺术……让你从花谢花开、冬去春来的季节交替中,如临其境体验人生的轮回,如影随行感受心灵的涤荡,更加明了人生的态度和企盼。面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你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淡然和坦荡。
其他的都不重要
女友发短信过来,说女儿快要出生,让我帮着想几个名字,最好是带草字头的。看完短信,那些小说里写过的人物立即出现在眼前:薄荷、莘夷、菲儿、茉莉、紫萍、青萍……才发现潜意识里竟然是那么中意带草字头的字。我当即发短信给女友,告诉她我也喜欢这样的字。将这些字嵌在女孩子的名字里,清新而诗意,能加不少分。我曾经也为了找名字翻阅《诗经》、《楚辞》,那里仿佛藏着一个美丽的春天,植物在这两个世界里遍地都是:蕙、莲、萝、萍、茉、莉、薇、萱……我要说的,便是最后的一个“萱”字。
那一天,我开车回家的途中,看见了小区里盛开了一种黄色的花朵。虽是匆匆一瞥,却觉得似曾相识。葱翠繁茂的叶子,长长的茎,黄色的花朵。是属于记忆里的花朵。我便迫不及待地停车跑到小溪边,欣赏这种黄花。我站在这些黄花前,渐渐认出了它们,是年幼时随处可见的“黄花菜”。我喜欢这种花,首先她是一个质朴的乡村姑娘,朴实极了。童年的时候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花。我一定在年幼的时候采过这种花,然而记忆却已模糊。只是从母亲的口中,听到了关于“黄花菜”的记忆。母亲说黄花菜是可以吃的,它的花期只有一天,一大早就得去采,之后将花蕾晒干,便能做菜。“黄花菜”有着朴实的名字,它不但能观赏,还是一种可口的蔬菜。将含苞未放的花蕾摘下,晒干,便可以做菜。
童年的时候,我并不欣赏它的美,只知道它可以采来吃。它叫黄花菜,也叫金针菜。“黄花”、“金针”,一个以色彩命名,一个以形象命名。它的花蕾像一根根针,挺直饱满,细长的茎擎托住一朵朵艳丽的黄花,盛开在初夏的时光里。
我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萱草。这个名字仿佛使这个乡村姑娘多了一些内涵。“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人们常说的“忘忧草”就是萱草。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快乐,忘却烦恼。细品它的名字,萱草是诗意的,忘忧草则是禅意的。那日陪孩子在公园里游玩,在小路的一侧又一次邂逅了萱草。听母亲说,她经常在公园散步,晚上能看到有人采摘金针菜。采花固然有些不好,但是或许拾的是一份快乐,那么便也是值得的。孩子们在滑梯边纵情玩耍,偶然听见两个孩子的对话。
“我大班毕业了。我们玩个游戏吧。”
“我让你猜个谜语。”
“为什么有个人比赛输了,还得了亚军?”
“我不知道。”
“因为一共只有两个人比赛呀。”
我站在一旁听两个孩子一问一答,是呀,多简单的答案。在生活里,我们大人有时真不及孩子们。有些事情明明很简单,却被想得复杂了。我望着对面夜色里摇曳的萱草,再一次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这朵黄色的花,它教人简单,再简单,抛开一切的烦恼,轻松快乐地生活。
它的身上还蕴含着浓烈的爱。萱草是我国的母亲花。先前我并不知道,总以为母亲花非“康乃馨”不可。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妇女节,都会和同学们一起,买几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老师。从来没有送过萱草。而在古诗词里,我却一遍又一遍地感受了萱草所寄托的一份母爱。“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古时的游子,在离家远行时,母亲便会在家里的北堂种下萱草,以表示对孩子的思念。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却以一种花寄托相思,而那种花就是萱草,它素朴地开,花里饱含着一个母亲对于孩子深深的爱。
每次散步时,都会看到很多画面。孩子们追赶嬉戏的背影,妇女遛狗的身影,老人舞蹈的身影。而最让人心为之一恻的是父母与孩子手牵着手或是父母搂着孩子在身旁走过的身影。他们在说些什么,并不重要,即使是沉默地走一路,也是感人至深的一个生活细节。于是,在那些背影里,我又一次读到了内心深处的一份细腻情感,又一次看到了黄色的艳丽花朵一一萱草。
我想来想去,女友让我帮着为孩子取名字的事情,在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那个字,是我最中意的“萱”。
“萱”是美丽,是朴实,是忘记烦恼,拥有快乐,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是一个让人内心盼望依靠的天,也是一个令人踏实稳重的地。
于是,我幻想,若干年后,有一个以“萱”为名的女子,她美丽,快乐,简单,淳朴。这就够了,其他的,都已不重要。P8-10
序:让儿童文学走进孩子心灵
近几年,随着儿童阅读推广的深入,加上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儿童图书出版得以急速升温,儿童文学创作也越来越丰富,书店里摆放出越来越多精美的儿童图书。除了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杨红樱等年龄比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断创作和出版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外,一大批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涌现出来,甚至在“90后”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作者。我一直比较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图书出版,和很多作者打过交道,也常有一些报刊约我写一些介绍儿童文学状况的文章,还结识了很多年轻的作家,为许多新书写推荐语、序言和评论,对儿童文学心得多多。因此,我想,不能仅仅在书斋里做自己的事情,还应该为大家做点实在事。于是,我在专心于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介入图书出版,推荐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同时,自己也选编、翻译一些读物,还为孩子创作了一系列的童话、儿童散文和童诗作品。
在具体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译实践中,我发现,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特别是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教师都积极参与写作,用文字和孩子对话,用真诚的行动融进童心世界,感动了很多小读者,让人颇受鼓舞。我觉得,就当下大多数儿童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未来一代的精神成长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和人格的引导,因此这套百部原创儿童文学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青年出版人张海君是我的好友,去年,我们合作编选了一套“最贴近孩子的童话读本”(共20册),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小读者的广泛好评。加盟的作家绝大部分是青年人,是近年来活跃于各少儿报刊的优秀作者,其中有的还获得过各种儿童文学和儿童图书奖。虽然有的作者是第一次出书,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很强。今年,我们再次联手,推出百部儿童文学原创佳作、新作,目的就是要继续推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课外阅读向前发展,向读者展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里,除了有很多知名老作家的作品外,还有很多有价值也很鲜活的年轻作者的新作品。同时,让广大作家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价值,感受到写作的意义。更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优化儿童文学的生态。
目前的儿童文学出版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所谓名作家的作品被重复出版,这既浪费了出版资源,也对读者不负责任。我曾经看到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同时在好几家出版社出版,这虽然不是作家的错,但重复出版既不符合常理,也有悖于出版法规。二是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有些疯狂,书店里摆满了外国儿童读物,这其实是在过度崇尚外国文化。虽然我们的孩子喝多了洋奶粉,但营养不一定就好,阅读还是要多元化,中外营养都兼顾,才可能更健康。三是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在很多儿童图书制作上不用心,使得一些读物有粗制滥造的现象。这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当然,最可怕的是,现在不少儿童文学作品,矫揉造作,是一种“伪童心”写作,作家假装孩子的角色,捏着鼻子模仿孩子的口气说话,缺乏真情实感,读完后,让人感到离孩子的世界太远,甚至背离了童心世界。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一定会影响到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会伤害成长中的生命。
前些日,我应邀去台湾、汕头、揭阳、桂林和南宁做讲座时,就收到了几位妈妈给我的字条,她们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什么样的儿童图书是好书?中外儿童文学有什么差异?她们问的这些问题很有深度,也很难一下回答得好。我当时只是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过,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妈妈们很期待孩子的心灵世界能得到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滋养。那么,儿童文学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儿童文学读者很看重的问题。尤其是家长和老师们,他们都期待儿童文学能够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他们对儿童文学怀着莫大的信任和关切。
以我的创作、编译和研究的经验,儿童文学一定要深刻感悟童心世界,对童年生命有深度的解读,才可能贴近儿童的心灵,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没有爱心,没有智慧,缺乏美感的文字,即使故事再讨巧,语言再花哨,也很难让读者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很感谢加盟这套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作家们,你们用真诚美好的心和富有智慧的文字编织了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相信读过这套书的朋友,一定能够从这些新鲜的作品里,得到许多艺术和思想的启发,感受到儿童文学的价值和阅读的乐趣。
谭旭东
2012年初夏阳光明媚之晨,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