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戏曲的乐感文化
戏剧家的权利与职责——关于“历史剧”问题的思考
从平民到英雄——元代水浒戏与明代小说《水浒传》比较论析
元剧三家风格论
关汉卿的贡献
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
《西厢记》的经典意义
马致远的创作道路
《赵氏孤儿》的脚色安排和戏剧结构
《琵琶记》辨说
戏曲的特性与版本研究——《(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
牡丹亭畔何为情
混阳蒸变奈何天——《牡丹亭》语言琐谈
《邯郸记》平议
“红巾”与“黄巾”——与周汝昌先生商榷
沈璟论
在矛盾中前行的戏剧家李玉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
合则双美离则两伤——门外谈戏
技艺虽云好振兴待诗魂——文学期待着京剧的回归
《柳荫记》杂谈
更上一层楼功夫在戏外——看新排《将相和》随感
观奚中路表演艺术随感
煮字斋戏话
民情厌悲苦剧终总团圆——中国为什么缺少悲剧
原本为一体分久终须合——对京剧振兴的献芹之言
有情成眷属心顺即天堂——元代的婚恋观
优乐非优谏浪子亦才人——关汉卿何许人
才华各有类文士爱吹牛——马致远与李白的求仕心态
醋中有三昧情深妒亦真——《狮吼记》的醋乡风光
奴才沉未醒报主甘舍身——从传奇《未央天》到京剧《九更天》
中国的小说观念
唐人小说概论
奇书何妨以奇解之——序霍现俊著《金瓶梅艺术论要》
《四大奇书续书集成》序
市井寻常事巧合成文章——《错斩崔宁》中的“巧”与“错”
东泰西华各争奇——《聊斋志异莲香》的艺术构思
开卷有昧心随神往——《聊斋志异花姑子》中悬念的运用
元曲的趋俗性
元曲拾趣
揶揄胜于辱骂
元曲中的数学
平民化的英雄
辣味的女性异端的光辉
逞才玩世俗作雅
一句一世界一物一精神
奇巧真本色狡狯成文章
曲家五色笔官场百态图
冷眼观胜败袖手话兴亡
自嘲即自炫风流最风光
[钗头凤]及唐氏其人
辛词“佛狸祠下”三句试解
《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辞典》前言
好夫妻你中有我
罗敷秋胡桑园会
中国文学与文学史
历史,请给平头百姓留一个位置
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
中华文化的开放心态
士可百为不可夺节——读《五代史冯道传》
茶趣三题
如对文章太史公——大康印象
朱先生,是个好人——恭贺朱一玄教授百岁华诞
附录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访首师大张燕瑾教授
张燕瑾先生谈古典文学与人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