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悦读MOOK(第18卷)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褚钰泉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内容推荐

其实,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然而,摒弃浮躁,便会发现茫茫书海,可以怡情,可以长智。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世界,了解未来,可说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这是何等的赏心乐事!阅读确能帮我们体味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多彩,在充实和快乐的心态中振奋起来,这又是何等崇高的境界。扩大视野是使“阅读”成为“悦读”的重要一环。

目录

特稿

 不应该遗忘历史

 毛奇龄与清代文字狱

 对作家与革命的反思

人物春秋

 重读曹禺

 不算昭雪——丁聪生前未结的一桩公案

 我所知道的李正文(上)

 蒋子龙的风度

 一本残缺的日记

 寻美之路

 南洋的“京派文人”连士升

往事

 以文会友忆芝琛

 半个世纪前的烟云

 你单纯得像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哭巧珍

 复兴西路卫乐公寓

 一名优等生的幸福生活(续)

议论风生

 续貂录/暮霭中,那一条铁壳船

 随感三篇

修改后的“发刊辞”

“围剿”可悲

墙兮归来

 感念两则

托尔斯泰随想

感念绿原

 黑衣人鲁迅

书与插图

 昨日的世界

域外风

 倘若伯希和没有去敦煌

海外书情

 宋美龄在美国——人机大战——肯尼迪经营好莱坞——建立导弹武库的人——家庭中的托尔斯泰——被处决的王后——谁有权发动战争?——一个电视女主持人的经历

书海巡游

 有此一说

造成中国第一污染的产业是农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我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较低——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超过一亿人——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历史往事

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

由赞成到否定——毛泽东对刘少奇一封信态度的前后变化

可口可乐艰难地走进中国

蒋经国“打虎”日记选

康生杀人灭口?

 人物志

毛泽东派出的“卧底”

张玉凤谈毛泽东

邓小平择偶

一个英雄的遭遇

“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沉浮

 图与文

孩子的眼睛

 国情点滴

  上海将沉没?

  民间力量阻止了怒江建坝

 四面八方

真假《富春山居图》

国际间谍博物馆见闻

江亚轮造就世界最大海难

封面图

试读章节

我们周围不少人很容易遗忘自己的历史。他们既不关心过去,也不关心未来,既不能记住别人的恩惠,也不能记住历史上的罪恶,更记不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这是一个十分可悲的现象。正是因为对历史的麻木,结果导致前人的努力牺牲付之东流,公平正义不能得到伸张,文明无法得到积累,使社会和文明进化迟缓。

一些国人对历史的遗忘首先是对前人恩惠的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先人留下的古训。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许多人实际上并没有记住前人的恩惠,更谈不上报恩,发扬前人的精神。

例如,西汉时期的路舒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为保护人权而呐喊的正义之士。他是河北巨鹿人,当时不过是司法部(刑部)一名小小的廷尉史,位卑而言轻。但是,就是这位小人物,最早为保障中国人的人权而奋起,最早起来揭发当时司法的黑暗。

西汉前期,文帝、景帝无为而治,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酷法。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国冤狱遍地。史学家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于是以言治罪,被投入监狱,判处腐刑——割掉了生殖器。曾平定七国之乱、拯救西汉王朝的周亚夫,也被判死罪。罪名是谋反。可是,谋反的事实,却是他的儿子买了一些纸糊的刀枪,预备在周亚夫死后焚化。在狱中,周亚夫为自己辩护,可是审案的司法人员的任务,不是查清事实的真相,而是执行皇帝的命令。他们认为,周亚夫不在人世间叛乱,也将在阴间谋反,于是周亚夫只有一死。著有《淮南子》一书的亲王刘安,也以谋反的罪名被判死罪,此案还牵涉数万人被杀。但事实的真相,却是刘安不愿把一部介绍制造“仙丹”技术的书献给汉武帝,使汉武帝大为震怒。还有江充向汉武帝告发的巫蛊案,也有数万人被牵连遭到杀害,其中包括太子和卫皇后均被迫自杀。当时全国人口总数才有一千多万人,而因谋反案被杀的人数就达十多万人,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被杀,这个比例叫人震惊。而这些冤案的产生,牵连之广,罪名的成立,都是通过刑讯逼供、严刑拷打制造出来的,所谓的罪犯根本没有经过正当的司法程序加以审讯,就被处死。

面对汉武帝对人权的严重侵犯,路舒温极为忧愤。所以,汉武帝死后,他冒死向汉宣帝上书,要求改革司法制度,取消以言治罪,废除酷刑,要按司法程序公正办案,而不能以皇帝个人的喜怒随意判决一个人的生死。他认为,在严刑拷打之下,任何人都难以忍受,要什么口供就会有什么口供,所以,一个人的罪名很容易成立。这种先定罪,后审判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每次杀人达数万之众,血流成河,实在叫人悲哀,以致“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计”。

路舒温的奏章,揭露了中国古代人权被严重践踏的事实,是中国最早争取人权的呼声,他为保护国人的人权免遭蹂躏所作的努力,他的精神和勇气,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对国人是有恩的。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独具慧眼,在《汉书》中,特别为路舒温这个小人物单独作传,并将路舒温的奏章全文记录下来,毫无疑问是希望后来人记住路舒温要求改革司法、保障人权所作的努力,并继承路舒温的遗志。

然而很遗憾的是,从东汉班固到如今,有几个人还记得路舒温这个名字?有几个人记得路舒温为保卫国人的人权所作的努力?有几个人还记得路舒温的恩德?有几个人还能体会班固的苦心?如今的我们,能够知道路舒温名字的人,寥若晨星,这难道不是国人的悲哀吗?

如果两千年来,我们始终不忘路舒温为保卫人权所作的努力,发扬他当年冒死呼吁改善人权的精神,为改善和保障人权而不懈地努力,那么,如今的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还有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保障中国人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亲自在太庙里立下了祖训,也就是为自己的王朝立下了一个“宪法”。后世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庙时,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引导到太祖立下的“誓碑”前背诵其内容:“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世皇帝都必须在这里发誓遵从这一誓言,不得违背。也就是说,从他开始,以后历代皇帝都必须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不准以言治罪,不准杀害知识分子,不准株连无辜。

难能可贵的是,宋代历朝皇帝都切实地遵守和执行了太祖的这几条中国迄今最为开明的法规,达三百年之久,可以说这是宋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法律上确保了当时的中国人过上了三百多年自由幸福的生活,使中国人的人权得到空前的保护,使宋朝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先世界上百年。

赵匡胤是有大恩于国人的,是我们永远也不可忘记的伟大名字。

可是,自宋亡之后到如今,我们有几人还对这个伟大的皇帝怀有感念之心?如今人们在教科书上读到的是,宋朝“积贫积弱,专制腐败”。人们除了记得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些典故外,有几个人知道赵匡胤为保障国人的人权所作的巨大努力呢?

如果一千年来,人们能够牢牢记住赵匡胤当年保障国人的人权的伟大恩德,并世世代代发扬赵匡胤的这种精神,坚持自由开放的政策,如今的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还有一八九八年,光绪皇帝为了富国强兵,保障人权,改善民生,不顾自身的安危,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坚决的变革,最后在既得利益集团与慈禧太后的联合攻击之下遭到失败,他本人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在没有经过任何合理、合法和合情的程序下,就被慈禧终身软禁,丧失了人身自由。这是专制政治对法治的残暴的践踏。

光绪为了国家民族而遭不幸,他是有恩于民众的。作为国人,是应该报答他的恩惠的。然而很不幸的是,光绪皇帝很快就被国内的民众遗忘了。虽然康有为在海外呼吁要恢复光绪皇帝的帝位,但他的呼吁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相反,康有为还被人们咒骂为“保皇党”。一个叫章太炎的大学者,甚至无耻地咒骂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很显然,正是因为民众对光绪皇帝恩惠的迅速淡忘和对他的境况的漠不关心,于是既鼓励独裁者不仅敢于蔑视法治剥夺光绪皇帝的自由,而且这样做也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恐惧。于是使得专制独裁政治不仅没有因为“戊戍变法”而有所改变,相反还更加强化。

对光绪皇帝恩惠的遗忘,必然使他的复辟难以实现。试想,如果当年人们能帮助光绪皇帝顺利实现复辟,重新掌权的话,必然要为戊戍维新平反,那么,中国的民主、共和政治必然大大地向前推进,宪政和法治必然大大加强。所以,复辟在历史上未必都是反动的。

P5-7

序言

上一卷《悦读》刊出的《烨·一九七九·耀眼的火光》一文,被好几家报刊转载,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可见,有关人物命运遭际的文章,反映了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较易唤起读者对那一时期历史的回顾,产生同情,甚至共鸣。为此,本卷特地再刊出一批介绍人物的文章。其中有名闻遐迩的作家、艺术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平凡常人;有几近被遗忘的逝者,也有蒙尘几十年的革命者……他们经历不同,遭遇也各异,读后可能会启发我们更好认识身处的历史时代,珍惜现在,瞻望未来。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其中既有泥沙,也有珍宝,所谓大浪淘沙者也,即在纷繁复杂的每一历史河段,尽量濯去泥沙,留下珍宝,还其真实面貌。就拿六十年前发生的朝鲜战争为例,真相究竟如何,至今莫衷一是。本卷收录的中国、美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一战争的经过就各执一词。这一现象不足为怪,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谁能掌握话语权,照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按一己的利益粉饰或歪曲历史。真正受骗的还是被剥夺对过去、对祖国、对世界知情权的芸芸众生。

不了解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此语不假,鉴古所以知今。弄不清历史真相,不知道何去何从,又怎能阔步向前,创造未来呢?一个无视自己历史的民族,不可能对未来有理性的追求。要准确地洞察历史辨别真伪,并非易事。这需要严谨的史学家们的不懈努力,需要勇于说真话的过来人、知情者提供种种史实。当事人能如实地把经历付诸文字,积少成多,去粗取精,人们便能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材料中,找到一些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注重发表一些关于人物和事件的稿件,目的就在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