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国学名师课堂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黎孟德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选了从秦到明代的优秀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不能说把好的文章都选进去,但是选进去的却都是好文章。《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中,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黎孟德带我们读《古文观止》,教我们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介绍作者的情况及写作背景,使我们去抓住主题读古文,去领略古文的语言艺术之美,品味古人哲思。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约请国学专家黎孟德教授编著。《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分别对经典著作、名篇作了极为精辟的讲解,同时对它们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读懂并吸收其精华的方法,都作了精彩的论述。本书对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广大的国学爱好者和中小学师生导引了一条更为便捷的入门之路。

目录

古文观止导读

 极便初学的古文读本

 学习古文的基本原则

 精读与泛览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多了解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

 抓住主题来统帅全文

 繁简得当的材料取舍

 古文的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选讲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僖公五年

 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

 曾子易箦/礼记·檀弓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谏逐客书/李斯

 卜居/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项羽本纪赞/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报任安书/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报孙会宗书/杨恽

 前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杂说一/韩愈

 杂说四/韩愈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黄冈竹楼记/王禹僻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朋党论/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贾谊论/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阅江楼记/宋濂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尊经阁记/王守仁

 沧浪亭记/归有光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试读章节

抓住主题来统帅全文

苏轼是诗文大家,他是深谙作文之道的。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记载了他的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东坡诲葛延之以作文之法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史子集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这个比喻很生动、很有趣,但说明了“意”对文章的重要性。

其实早就汉魏时期,魏文帝曹丕就曾经说过:“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唐杜牧把这段话发展了,他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藻为之兵卫。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词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阌阅,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答庄充书》

杜牧的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文章应该以意为主帅,以气为辅佐,以语言为待卫的兵士。如果文章不能先立意,只是用一些华美的语言词句绕来绕去,就像走在街上,虽然人很多,来来往往,但是互不相识,到晚上也就散了。”

古人所说的“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题”,或者叫“中心思想”。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写文章要先立意,也就是要先有主题。那么阅读古文呢?

阅读古文(包括白话文),要读懂,要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读音,每一句话的意思,这当然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知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那么,透过那些华美的辞句,我们看到的是王勃所要表现的什么思想呢?

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初唐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在逐步复苏,整个国家处在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之中。但是,才气横溢、有神童之称的王勃,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并不顺畅。他刚因为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被判死刑,遇赦除名。他的父亲在交趾(在今越南)做官,他去交趾探亲。路过南昌,应邀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举行的盛宴,即席写下了这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这篇赋,是为后面的《滕王阁诗》写的一篇序文,但是因为实在写得太好,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诗而只记住了文。

赋写得很美,既描写了眼前的美景,也赞美了这次盛宴。其中有许多名句,都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那么,王勃写这篇赋,就仅仅是为了描写滕王阁的美景吗?当然不是,作者在描写了滕王阁“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销雨霁,彩彻云霞。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之后,笔锋一转,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隅,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在赋中所表达的,是自己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哀怨,是渴望有所作为,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

我们再来看看韩愈的《原毁》。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境界狭小了很多,士大夫的境界也狭小了很多。他们结为朋党,只问私利,不顾公理,互相攻击,陷害异己。就连死守睢阳,为唐帝国保住江南河山,而最后不屈而死的张巡、许远,也受到“安史之乱”时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小人的攻击,韩愈曾愤怒地写了《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对这些小人作了无情地批判。《原毁》一文,也是针对这种社会风气而作的。作者在文章中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相比较,指出今之君子出物“怠与忌”,既不能自修,又忌妒害怕别人的能力才干,致使处今之世,“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以至于很难于做到“名誉之光”,“道德之行”太困难了。他希望身居高位而又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能够牢记在心,国家才有望治理好。

不过,在分析文章主题的时候,定要注意不要偏颇,不要拔高。比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就是记述与兄弟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桃李园饮宴,酒酣耳热之后,各有诗作的事,没有多大的兴寄。

再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只是记叙作者在滁州游山的情况和快乐心情。

P10-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9: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