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武全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磊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赵磊创作的《孙武全传》讲述了孙武的故事。

内容推荐

《孙武全传》共五卷三部分,以孙武主要活动的区域不同而别。第一部分主要发生地为齐国,写孙武喜爱谋略,钻研兵学;第二部分主要发生地为吴国和楚国,写孙武试法吴国,并结实伍子胥,助吴强大;第三部分主要发生地为吴国、楚国及附属国,写孙武在吴地千里疆场大展兵法,无往不胜,并辨明形势后功成身退,兵法传世。

《孙武全传》的作者是赵磊。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二桃三士酒宴转瞬成疆场

 第二章 国难当头拜请穰苴为民生

 第三章 初识《幄奇》东海请将取真经

 第四章 穰苴出山身居要位遭嫉恨

 第五章 严正执法力斩庄贾慑三军

 第六章 小试兵法力退燕晋虎狼兵

 第七章 小人奸佞罗织罪名害忠臣

 第八章 拨开迷雾晏相点拨大司马

 第九章 穰苴遇害孙武出游避纷乱

 第十章 真假兵法孙武墓地寻真凶

 第十一章 路遇奇女孙武初识玄女法

 第十二章 渐生情愫孙武陷人两难地

 第十三章 真相大白孰对孰错难取舍

 第十四章 夺媳为妃平王受惑信佞臣

 第十五章 惨遭灭门子胥出逃图借兵

 第十六章 太子遇害子胥苦谋过昭关

第二卷

 第一章 为越铸剑欧冶子初下剑炉

 第二章 火狐引路姑娘误人险恶地

 第三章 深入虎穴越女魂断太湖畔

 第四章 前生宿命欧冶子痛失爱女

 第五章 鱼儿重生利剑现世雪仇恨

 第六章 真假子胥渔人自沉明清白

 第七章 悲欢舒鸠为伐强楚埋伏笔

 第八章 黑白颠倒姬光隐忍图复仇

 第九章 难上加险子胥幸运入吴宫

 第十章 爱恨情仇干将下山遇子胥

 第十一章 借兵遭拒子胥姬光谋王位

 第十二章 专诸现身姬光梦中遇神谕

 第十三章 为近姬僚专诸太湖学厨艺

 第十四章 专诸行刺姬僚命丧鱼肠剑

 第十五章 要离行刺壮士命丧复仇路

第三卷

 第一章 神鹤引路双雄会聚罗浮山

 第二章 子胥搭桥阖闾初识《十三篇》

 第三章 伯豁投吴阖闾联手孙武子

 第四章 夫概挑衅孙武后宫欲演兵

 第五章 整肃军纪孙武忍痛斩美姬

 第六章 进献兵法蓄势待发谋伐楚

 第七章 孙武夜访干将莫邪齐助吴

 第八章 孙武带兵小试牛刀伐钟吾

 第九章 贪横骄奢唐蔡进贡种祸根

 第十章 扰楚疲楚舒鸠为吴引楚军

第四卷

 第一章 蔡侯求吴吴楚大战揭帷幕

 第二章 争抢首功囊瓦贪心遭痛击

 第三章 囊瓦逃亡尹戌舍身挡吴军

 第四章 昭王弃城阖闾灭楚人郢都

 第五章 真棺疑棺子胥鞭尸终复仇

 第六章 放纵逸乐吴军将士丧斗志

 第七章 船桨救城子胥撤兵为还愿

 第八章 包胥泣庭七天七夜为复楚

 第九章 论功行赏孙武首功引事端

第五卷

 第一章 伯豁受惑助越伐吴做内奸

 第二章 二妃穿越现身吴国扰朝野

 第三章 绝地反击孙武联手查真凶

 第四章 夫差受惑父子反目酿荒唐

 第五章 妖魅显形子胥孙武难抉择

 第六章 阎间兴师吴越争雄序幕启

 第七章 兵败夫椒屈辱求和保社稷

 第八章 范蠡施计西施人宫惑夫差

 第九章 祸乱吴宫美色财宝诱伯豁

 第十章 卧薪尝胆隐忍数年为复国

 第十一章 明察世事功成身退天之道

后记

试读章节

孙武立在厅外,等待宴会结束。

齐国大夫晏婴和叔孙蜡分别在两侧为宴会执礼,齐景公满心欢喜,数杯酒下肚,不禁飘飘然。悄然回溯,齐国自姜子牙受封开国以来,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从地薄民寡到逐步富足。及至齐桓公,在管仲等贤臣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深信民富国强的齐桓公“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一时间商贾归齐如流水。到了景公当政,国内依然富庶。多年无战事,附属国莒国受楚国诱惑,意欲叛离齐国归附楚国。莒共公倚仗楚国,有恃无恐,一连三年不缴税赋,对景公的命令阳奉阴违。景公颜面尽失,派大将高发征讨,莒共公弃城而逃,躲进纪鄣城,但久攻不下。景公大怒,再次派田书征伐。田书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一举攻破纪鄣城。齐景公大喜,大加封赏,赐姓孙氏,并赐乐安为其采邑。伐莒大胜之后,附属小国安心进贡,周围大国也遣使通好,连续数年无战事。但齐景公也知道西北的燕国、西南的晋国、南方的楚国都不可小觑,都对齐国虎视眈眈。他一直担心楚国寻求鲁国结盟,而此次齐、鲁结盟不仅少了个潜在对手,多了个盟友,还在泰山以南多了一道屏障。

酒至酣处,众人飘然之际,叔孙蜡起身献酒,称颂齐国文治武功,齐景公哈哈大笑,满意地看了一眼身边执礼的晏婴,晏婴起身向叔孙蜡还礼。同一刻,突然传出讥诮之声,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周边一片赞颂之词,这几声讥诮犹如静谧之夜的裂帛之声,格外刺耳。

孙武侧身细看,讥诮之声来自旁边的“齐国三杰”——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这三人是孙武非常敬佩的大勇士,个个功勋卓著,深受齐景公的喜爱,三人意气相投,又结拜为异姓生死弟兄,权位更加显赫。但是天长日久,三人开始居功自傲,甚至有时对齐景公的话置若罔闻。刚才叔孙蜡称颂“文治”之时,齐景公赞赏地看着晏婴,三人就有些愤愤然。晏婴恰坐在三人身边,被三人魁伟的身躯衬得尤为矮小,晏婴起身站立时,刚及坐立着的“齐国三杰”的耳际。

孙武对三位勇士和晏婴都很敬重,但三人对晏婴的藐视让他心生不悦,尤其在鲁昭公一行面前,让齐国君臣颜面大失。

齐景公也暗皱眉头,叔孙蜡称颂“武功”,他正往“三杰”坐处看,三人酒后的放浪形骸和无视君臣礼数让他脸色阴沉了下来。

晏婴坦然自若地继续执礼。小小的风波很快淹没在歌舞声中。孙武也舒了一口气,盼着宴会早早结束。晏婴正想结束宴会,但三人继续豪饮,喧哗声似乎能掀翻宫殿的穹顶,隐约听到“救主”、“功劳”之声。鲁国君臣面面相觑,齐国君臣面露尴尬,一时偌大的厅堂只剩下三人的声音,犹如夏日暴雨前蚊蝇的嘈杂之声,令人气闷烦躁。

晏婴微笑着站起身,说道:“大王,喜逢盛世佳日,桃园里金桃成熟,不时飘出隐隐香气,可否采摘几枚让鲁国贵客品尝?”

 “好,晏相所言极是。”

 齐景公正好可以借此事掩饰尴尬局面,急忙应允。提起金桃,齐景公面露一丝得意,转向鲁昭公夸耀道:“园中有一株金桃树,叶生叶落二十年才开花,花开花落二十年方才结果,果青果红二十年才成熟。今年正好金桃树一花甲,寡人尚未品尝。正好摘来共庆齐、鲁之盟。”

鲁昭公惊奇之下大为欣喜,忙起身称愧不敢当。晏婴说:“大王,金桃极为金贵,容我亲自采摘。”

众人一时静了下来,无数双眼睛看着矮小的晏婴领着两个贴身随从出了宴会厅。P4-5

后记

世界兵学看中国,中国兵学看齐鲁。而齐鲁兵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孙子兵法》的问世。

齐国是兵学摇篮。春秋时期战乱纷起,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魁。开国君主姜尚,佐周灭商,牧野鹰扬。齐国襟山带海,膏壤两千里,粟如丘山,齐都商贾如云,车马如水,成为当时最富庶的国度。长期频繁的社会交往,淳化了齐人舒缓阔达而足智善辩的民风,学术中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汲取不同类型的文化精华。齐人深谙“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汇集百家之学,自由讲学,自由辩论,自由著书立说,言治乱之事理,献治国之宏谟,首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风尚,为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穷究天行地运、人性物理的求知精神,开辟了用武之地,从而开创了齐文化的鼎盛时期。齐文化倡变革、尚法制、重工商、尊学术、兼义利,融合百家之道,既有实务之光,又有理想之彩,是众多学派优秀思想的合璧。齐文化正如其所处的河海交汇之地,兵学与儒、墨、道、农、纵横、小说等学派兼容并蓄,在自我壮大的过程中汲丰富的营养。

孙武基于对人性和竞争规律的深刻洞察,著就兵法十三篇。作为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扛鼎之作,《孙子兵法》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整体和谐。它扎根于东方兵学肥沃的土壤,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大和谐,百战百胜的大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境界,这是西方兵学乃至哲学思想无法企及的·,也成为现代运筹学、事理学、军事管理学、军事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开山之作。后人对它不吝溢美之词,“东方兵学鼻祖”、“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明人茅元仪更是一语概之,“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中国是兵学大国,从先秦至清朝,史载兵书4000余部,《孙子兵法》被奉为金字塔尖的璀璨明珠,并且位列世界三大兵书之首。在《史记》记载的四位兵家翘楚中,孙武家族就占三位,除孙武的《孙子兵法》外,其叔父田穰苴著有《司马兵法》,其后人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历久弥新的《孙子兵法》以其蕴含独特的军事艺术魅力和博大恢宏的哲学智慧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学韵昧被后人奉为兵学圣典。它的问世,使战争从原始的血淋淋的搏杀升华到统观全盘的智慧抗衡。它历经两千多年大浪淘沙仍熠熠闪光,岁月的剥蚀非但没有削减其光芒,反而如一块琢磨后的璞玉,闪耀了古老的东方智慧,诠释着现代智慧角力的规律。

我与这位里程碑式的伟人和这部巨著的结缘是在小学时期。我自小酷爱读书,但身边能读到的东西并不多,对书籍的渴望使得我对一切有文字的东西格外敏感,不论是一本残破的旧书,还是一张寥寥数字的纸片。小学时代模糊的记忆中,一本毫不起眼的小书却异常清晰。那是一本随课本发放的乡土教材,不足百页,装帧简陋。因为不是考试科目,连副课也算不上,老师也没做要求,学生大多随手翻翻就放到一边。这本乡土教材仅是简单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人物,并无多少趣味可言,但小学三年级并没有开设历史课,正是这本简陋的小书让我穿越2500年的风尘,打开了多彩的历史长廊:孙武、兄宽、綦公直、李舜臣、徐太拙、邱二斋、李焕章……

最初对孙武和兵法的兴趣源自乡土自豪感。回望历史长河,灿若群星的人物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片热土上,不免好奇和自豪,尤其是“兵圣”孙武更是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兵圣孙武、《孙子兵法》、孙武故里一直萦绕思绪,吸引着我去搜集和整理有关孙武的资料。随着知识的积累、认知的拓宽,心中渐生遗憾:作为兵学鼻祖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关于他的史料却残缺不堪,他的人生轨迹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轮廓。面对历史的残简碎片,遗憾之余自己在肩上压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我要让孙武在笔下“复活”。想创作有关孙武的历史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我深知,以小说为载体的作品面向更大的读者群体,若仅限于专家的“叫好”而不考虑大众读者的“叫座”,作品只能受困在象牙塔,“孙武”还是走不出小圈子。借助文学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我要让孙武从青灯古卷中走向寻常百姓,让更多的人能看懂、读懂孙武,从而更加广泛地了解齐文化。

没料到这条路走得这么艰难,同样也没想到让我的生活如此的饱满。最初的一年时间,我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泡在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查阅各种关于孙武的历史典籍。虽然所学为英语专业,但这时需要我成为严谨的历史学家,钻进各种历史文献中,拨开历史迷雾,搜寻孙武的点点滴滴。多年来,我研读了数百种有关孙武的历史文献资料,做了近十万字的笔记。为了考证一个疑点,有时候一两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来。我如一只准备破茧重生的蝴蝶,在苦苦穿越那个狭细的生命之门。至此,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知道得越多,才发现知道得越少”这句话的内涵。相对于网上某些作者日更新数千甚至万字,我一如老学究一样严谨甚至古板。

2008年首部历史小说《孙武传奇》面世之后,不少单位找来,声称帮我出版,当然是有附带条件的:在文稿中添加他们所提供的“史实”,或者替换成他们的“史实”。如果他们所提供的是真正的史实,我会无条件地修改并心怀感恩;如果为了某地或某人的私利而篡改史实,那将是对历史的亵渎,是一种历史的“短视和近视”。孙武是中国的孙武,更是世界的孙武,我们所关注的应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研究孙武、弘扬孙子文化,在讲孙武为我所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为传承孙武、弘扬孙武做些什么。

首部作品的面世,带来的是小小的成功,但背后是更深的思考。孙武不是独立产生的,他是齐文化、吴越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共同孕育的。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有同样饱满和精彩的人物:祖父孙书、叔父田穰苴、君王齐景公、齐国名相晏婴、吴国名相伍子胥、吴王阖闾和夫差、越王允常和勾践,乃至佞臣梁丘据、费无忌、囊瓦、伯豁……创作过程中不断搜集史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2500年前《孙子兵法》这颗小小的种子如何在黄蓝交汇之地破土而出,繁衍成参天森林,华夏大地东南之隅吴、楚、越的“三国演义”如何精彩演绎,千里疆场如何大展兵法之精妙……我需要更透彻的史学探究,需要更坚实的文化积淀,需要更深厚的文学素养。我深知这一点,决心以更开阔的眼界,更高远的视角,更恢弘的历史背景,立足于博大的东方文化,创作更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

《孙武全传》是《孙武传奇》完稿后经过4年多的沉淀、反思、磨砺和进一步酝酿,结合了众多文学和兵法爱好者的建议进行的新创作。它不仅仅是第一部的扩充,还修正了《孙武传奇》里某些有争议的史料记载,丰富了孙武在齐国的生活和学习的具体内容,再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市井百态,同时侧重了兵法在齐地形成的渊源和过程。《孙武全传》融合了更多东方因素,更具可读性和考据力度。

在《孙武全传》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业内人士的指导和襄助。东营市委宣传部和广饶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领导同志都对本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很大关心和支持。资深孙子史学专家、广饶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赵金炎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并提供了大量宝贵史料。王克春、牛培烈等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勘误,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也感谢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东营日报社长杨树行,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连福,东营日报社原总编辑黄功霖,东营日报社首席记者、黄河口晚刊记者部主任刘剑,东营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薄文军,东营网副主编聂丽芳,东营日报社记者李静,广饶县职业中专校长成永江,挚友张建文等。虽然未能一一详述,但同样铭记于心。

至此,一路走来,感谢给我鼓励的人们,是你们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感谢给我援助的人们,是你们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同样的感谢送给批评我的人们,是你们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

从好奇到爱好,从爱好到责任,少了一份懵懂,多了一份积淀;少了一份名利,多了一份担当。但我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面对这部杀青的书稿,依然淡定,依然执着,依然努力。因为,静极,方闻天籁;破茧,才能重生。

赵磊

2013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