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岳保红主编的《临床血液学检验》共分五篇,分别为“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造血与造血检验”“第三篇红细胞疾病与检验”“第四篇白细胞疾病与检验”和“第五篇血栓与止血检验”,下设二十一章。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依据医学检验本科培养目标,坚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原则,更新和补充了教材内容,注重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可持续教育奠定基础。在第四篇“白细胞疾病与检验”中全面融入了WHO颁布的新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内容并以此为主线进行编排,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在每章前都有对本章内容高度概括总结的“学习要点”,每章后都有“思考题”和(或)“病例分析”,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清思路以及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教材采用大量自制的模式图或表,以便更清晰、形象、生动地阐明有关概念、原理和机制等。针对“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课程特点,对典型病例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形态学图片,有利于学生辨认和掌握有关特点,同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夏薇、岳保红主编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临床血液学检验》共分五篇,分别为绪论、造血与造血检验、红细胞疾病与检验、白细胞疾病与检验和血栓与止血检验,下设二十一章。在每章前都有对本章内容高度概括总结的“学习要点”,每章后都有“思考题”和(或)“病例分析”,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清思路以及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本教材采用大量自制的模式图或表,以便更清晰、形象、生动地阐明有关概念、原理和机制等。
本教材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使用。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和发展史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
第二篇 造血与造血检验
第三章 造血与造血调控
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造血调控
第四节 血细胞凋亡与自噬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表型分化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
第四节 造血细胞培养
第五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
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
第七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三篇 红细胞疾病与检验
第五章 红细胞疾病概述
第一节 贫血概述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第六章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第一节 红细胞铁代谢及检验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 铁粒幼细胞贫血
第七章 巨幼细胞贫血
第一节 红细胞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及检验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第八章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节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第九章 溶血性贫血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概述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第三节 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第四节 血红蛋白病
第五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 其他原因所致溶血性贫血
第十章 继发性贫血
第一节 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
第二节 慢性病性贫血
第三节 骨髓病性贫血
第四篇 白细胞疾病与检验
第十一章 白细胞疾病
第一节 白细胞疾病概述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分类
第十二章 急性白血病检验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概述
第二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第三节 前驱型淋巴细胞肿瘤(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第一节 淋巴瘤
第二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
第三节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四节 毛细胞白血病
第五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第十四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十五章 浆细胞肿瘤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节 浆细胞白血病
第三节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第四节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第十六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十七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二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三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四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第五节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殊类型
第十八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节 类白血病反应
第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脾功能亢进
第五节 类脂质沉积病
第六节 噬血细胞综合征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十九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第三节 血液凝固
第四节 抗凝血系统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六节 血栓的形成
第二十章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第三节 凝血因子的检验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验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验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及检验
第二十一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及检验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及检验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及检验
第三节 抗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测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