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宏杰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CCTV《百家讲坛》2014年度巨献,《成败论乾隆》同步热播中。

书中,作者张宏杰将带领我们一起还原一个真实的乾隆皇帝,看他到底是一个完美帝王还是历史罪人。

张宏杰老师为读者奉献过《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众多口碑与社会影响力俱佳的大众历史读物,本书值得期待!

内容推荐

他是人类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是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之一——享年八十九岁。他既仁慈又残忍,既和蔼又刻薄,既节俭又奢靡,既谦虚又自大。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一生取得辉煌的统治成绩,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晚年施政出现严重失误,亲手毁了自己缔造的盛世,并为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男人,一个集政治家、学者、诗人、旅行家和猎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另类皇帝。

在《张宏杰讲乾隆成败》一书中,著名学者张宏杰还原历史、走近乾隆,探究他的成功与失败。

目录

第一讲 一言难尽的乾隆

第二讲 与众不同的生辰八字

第三讲 提前接班

第四讲 叛逆的继承人

第五讲 大权独揽

第六讲 驾驭大臣的手段

第七讲 皇帝的爱情

第八讲 不祥的乾隆十三年

第九讲 伴君如伴虎

第十讲 张廷玉之死

第十一讲 登上盛世极峰

第十二讲 严峻的新挑战

第十三讲 乾隆朝的离奇案件

第十四讲 盛世文治

第十五讲 乾隆皇帝老了

第十六讲 和珅的崛起

第十七讲 惊天大案

第十八讲 君臣赌局

第十九讲 来叩门的英国人

第二十讲 英国人的礼物

第二十一讲 鸦片战争的种子

第二十二讲 接班和传位

第二十三讲 乾隆身后事

试读章节

讲乾隆朝的历史,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和珅。这个人的出现,和乾隆一朝由盛转衰,关系非常紧密。换句话说,他是乾隆王朝从极盛到衰落的最直接的推手。

我们以前讲过,乾隆皇帝大肆收受各地官员送给他的贡品,甚至到了失态的地步。有人说,皇帝想要享受,自己买还不行吗?为什么非要大臣给自己送呢?

自己买啊,还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乾隆没钱。

有人说,皇帝怎么还可能没钱?皇帝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整个国库都是他的啊!

以前朝代也许可以这样,清代不是如此。清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一代。清代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治理水平最高,皇帝整体上自我约束能力最强,也比较节俭的朝代。比如许多人都到明十三陵和清东陵、清西陵去玩过,一对比就看出来了。清代的皇陵,整体上都比明代的规模要小,没有明代的气派。再比如,明代太监的数量,一度达到十万人之多,而清代呢,多的时候也不过三千人。

清代,国家的收入,和皇帝个人的收入,从顺治初年开始,就是严格分开的。顺治初年,清王朝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内务府。这个机构,是服务于皇帝个人生活的,相当于皇室的大管家。国家的收入入国库,由户部,也就是财政部来管。而皇帝个人的收入,归内务府来管。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皇帝就有了自己的固定工资,收入来源固定化了。

那么清代皇帝的个人收入,都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第一,皇帝在各地有皇庄,这些皇家庄园每年出产的东西,是皇帝的主要收入。清代的皇庄主要设在北京附近和东北地区,相当于清代皇家的“特供农场”,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猪羊鸡鸭、各种瓜果和大量蔬菜,供皇家日常基本消费。第二,皇庄的收入要是不够花,就要让内务府通过经商、放贷等方式,给皇帝创一点儿收来补贴生活。因此清代皇帝允许内务府对商人发放高利贷,或通过出售部分特许商品的经营权来赚钱。比如清代人参和貂皮的贸易权,是由皇室垄断的。这是内务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有时候,为了增加点收入,皇帝个人还亲自派内务府的人去做买卖,想多赚点钱。比如乾隆皇帝在创收上就曾经动过很多脑筋。档案记载,乾隆为了赚点钱自己花,曾经派内务府的大臣,先后十一次,到外蒙古恰克图地区去采购大批俄罗斯皮货,买了大量的貂皮、海龙皮、灰鼠皮等名贵品种的皮货。买来之后,乾隆派人到南方去卖这些皮货,还命令内务府在北京开设了几家皮货店,来卖这些皮货,想大赚一笔。但是内务府的大臣们无能,他们一是不太了解市场行情,买来的东西不太符合中国内地消费者的胃口;二是一下子买得太多了,供大于求,搞得当时北京城皮货价格迅速下跌,结果赔了一大笔钱。这是《清代内务府档案》明确记载的一件事。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大臣给皇帝进的贡品,就非常重要,成了清代皇帝个人收入的第三个部分。以前朝代,各地进贡多少,对皇帝生活影响不大。但是清代皇帝的生活质量,却与贡品多少直接相关。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乾隆皇帝后来会那么拼命地收贡品了。

虽然大量收受贡品,但是乾隆皇帝还是感觉钱不够花。因为越到晚年,乾隆花钱越大手大脚。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喜欢字画、古玩、古玉什么的,这些东西,不能光靠进贡,因为许多好的古玩,都藏在老百姓家里。所以有时候,得皇帝自己派人到民间去买,每年需要大量的钱,可是内务府能提供的钱很有限。所以越到晚年,乾隆越感觉手头紧,钱不够花,需要一个理财专家。

就在这个时候,和珅出现了。

乾隆四十年秋天,乾隆出巡山东。在传统时代,交通不便,皇帝出巡其实也挺没意思的,没有今天国家元首的专车专机之类,在御轿里没法儿看书看报看电视,一坐就是一整天。所以乾隆一边走着,一边就把大轿的侧帘拉开。往外一看,在旁边骑着马随行的侍卫里,有一张新面孔,二十多岁,白皙清秀,长得挺漂亮,骑在马上,风度翩翩。乾隆就跟他聊起天来了。问他,你多大了,姓什么叫什么,什么时候进的宫,在哪儿当过差。这位侍卫回答他,我二十六岁了,姓钮祜禄,名字叫和珅,进宫当差已经三年了,今年刚刚被选为乾清门侍卫,头一次陪您出差。

这个年轻人回答完,乾隆对他感兴趣了。不是他回答的内容有什么特别,而是这个年轻人的神情态度让乾隆很感兴趣。一般来说,普通人,第一次跟皇帝说话,肯定都会紧张得要命,有的人干脆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可是这个和珅,回答皇帝,语言流利而得体,态度恭敬又从容,一点儿也不紧张,不慌乱。乾隆开始对他感兴趣了,又问他,读过书吗?和珅说,自己十八岁那年曾参加过一回乡试,没能中举。

P205-20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