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围绕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进程”及其“与域外学术的交流”等论题,对这一理论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为我们全面地呈现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由童庆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编。
本刊特稿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关于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古典诗学
“文”之历史——从西周至战国文化精神之演变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的文化语境
艺术本体建构与审美主体压抑——再论嵇康《声无哀乐论》
蒙元初期士人的文化认同及其文学观念
占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
《淮南子》美育观中的“神化”境界与人格理想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以圣愚的名义超越“知识”——俄罗斯文学经典品格论之二
汉学、中国研究与比较文学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巴罗克通则视角中的李商隐与约翰·但恩艳情诗比较
《被斩首的迦梨》中的回归主题
20世纪中国文艺研究
诗与音乐——彭燕郊晚期诗作读解之一
“茵梦湖滨名利场,浮华世界蜃楼境”——吴宓笔下的萨克雷
论“身体”在现代中国的演变及其革命意味——以报告文学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从压制到控制:论潘光旦早期优生学理论中的女性情欲——以《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为考察中心
张爱玲小说叙事中的“中体西用”策略及其当代意义
《钢的琴》音乐叙事美学
域外学术
含沙射影,暗箭伤人: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上)
花镜
书 评
生产性受众与大众文化研究——评《粉丝文化读本》
编后记(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