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故事71篇/党员干部必读经典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宋照武//汪颉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丰主编的《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故事71篇》内容介绍:“尚学”即崇尚学问。尚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文明传承之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成才之梯。而对于执政党来说,尚学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之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尚学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内容推荐

“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廉洁是人们对从政为官者最根本的期许,也是掌握权力的人最重要的职业操守。而腐败则是一个政权的腹心之疾。赵丰主编的《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故事71篇》收录了71篇廉政故事,涵盖上起先秦、下迄现当代的廉吏、老革命家和我们身边的廉政模范。他们廉洁自律的精神、垂范后世的高风亮节,净化了官场风气,鼓舞后来者严于律己、勇于担当,是从政者永远的楷模。一起来翻阅《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故事71篇》吧!

目录

一 以廉为宝——先秦两汉三国廉政故事

 以“不贪”为宝的子罕

 坚拒豪宅与新车的晏婴

 自甘清贫的孙叔敖

 不穿丝绸不骑良马的季文子

 爱吃鱼却不收鱼的公仪休

 终身不置家产的飞将军李广

 居功至伟廉洁自检的霍去病

 慷慨捐金的黄霸

 死后无钱下葬的尹翁归

 “一钱太守”刘宠

 当肥差却不自肥的孔奋

 “强项令”董宣

 祭祀不绝的杜诗

 把钱看得很淡的杨恽

 以贞白著称的第五伦

 “悬鱼太守”羊续

 夜拒黄金的杨震

 清忠俭约的满宠

 身居高位却粗茶淡饭的毛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二 清廉如水——南北朝隋唐两宋廉政故事

 卖狗嫁女的吴隐之

 “良守”杜纂

 以天下为己任的苏绰

 以百卷书为遗产的张轨

 “悬瓜太守”苏琼

 百姓清水饯赵轨

 百姓为之立碑的贾敦颐兄弟

 将清白刻于心田的房玄龄

 家中没有正堂的魏征

 官至宰相却一贫如洗的.占怀慎

 “救时宰相”姚崇

 刚正廉明的宋璟

 为官清明的狄仁杰

 投珠宝于江中的李勉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心忧天下的范仲淹

 一生忠心为国的司马光

 无欲则刚的王安石

 勤政爱民的苏轼

 不爱钱不惜死的岳飞

三 两袖清风——元明清廉政故事

 “廉孟子”廉希宪

 一芥不取的方克勤

 “冷面寒铁公”周新

 明朝最清廉的财政部长夏元吉

 “不带江南一寸锦”的况钟

 两袖清风的于谦

 “五朝廉吏”王翱

 “清白世家”董志毅

 廉洁自律的“海青天”

 “盖棺之日,囊无余资”的徐光启

 “毛驴县官”陆陇其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

 “豆腐汤”汤斌

 从不接受宴请的彭鹏

 古田百姓的“陈青天”——陈殡

 分文不取的张鹏翮

 “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

 清官楷模陈宏谋

 刘统勋拒贿惩贪

 江南百姓的“岳青天”——岳起

四 高风亮节——现当代廉政故事

 毛泽东送儿子进农业大学

 周总理的“标准工作餐”

 朱德的廉洁家风

 彭德怀清廉节俭的生活

 陈毅和父母约法三章

 生活俭朴的罗荣桓

 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一个献血志愿者——孔繁森

 “为民书记”郑培民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

 “傻书记”陈超英

试读章节

当士尹池结束对宋国的访问回到楚国时,楚国的君臣正商量调动军队进攻宋国。士尹池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求见楚王,将自己与子罕的对话告诉楚王,最后对楚王说:“现在的宋国是不可以攻打的,他们国君贤明,又有子罕这样的能臣辅佐,深得老百姓的拥戴。有了百姓的支持,他们就会变得坚不可摧。宋国虽然处在晋国、齐国、郑国三个强国的中间,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进攻它,这就说明了宋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征服的。如果我们贸然去进攻这样的国家,不但很难取得胜利,还有可能损兵折将,一旦战败就会受到天下人的耻笑,因此大王您一定要三思啊!”

楚王接受了士尹池的意见,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慨地说:“在朝堂之上修习仁义,在千里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概说的就是司城子罕吧。”

子罕不但尊重自己的邻居,而且还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

公元前556年,皇国父担任宋国的太宰,他为了得到宋平公的欢心,就提出要为宋平公修建一座观台。宋平公当然非常高兴,很快就确定了开工的日期,但很不凑巧,开工的日期正是农田收割的日子。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子罕就请求宋平公等农活忙完了再开工修建观台,可是这时的宋平公恨不得马上就能看到自己的新观台,因此没有听从子罕的建议。

子罕没有办法,只好把工匠召集起来。他想用最短的时间把观台建好,然后让工匠们回家忙农活,尽量减少百姓的损失。可是那些被召集的工匠心里面都牵挂着家里的庄稼,根本没有心思在这里为国君修建观台。工匠们聚在一起,满口抱怨。子罕觉得这样下去不好,他虽然很同情那些工匠,但是又很清楚抱怨只会导致工匠与国君之间的矛盾。于是他拿起木棍亲自到工地上巡视,看到那些干活不卖力的人就用木棍打,并对那些工匠说:“我们这些下等人都有房子来躲避燥湿寒暑,可现在为国君建座台就不能很快完成,这怎么能行?”事后有人问子罕为什么要这么做,子罕回答说:“我宁愿让工匠们怨恨我,也不希望他们与国君的矛盾激化,从而导致国祸。”

公元前544年,宋国发生了饥荒,子罕非常着急,他向宋平公建议把国库中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百姓,等到田地里的粮食收获后再还给国家。同时他还号召宋国的大夫们拿出自家的粮食借给那些缺粮的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自己也主动把家中的粮食拿出来,借给百姓,但是却不让借粮的百姓写借粮的契约,也就是不让百姓还粮食。不仅如此,他还拿出多余的粮食替那些无粮可借的大夫向百姓们放贷。他的这些做法极大地带动了宋国的官员们,他们都积极效仿子罕赈灾。在子罕的努力下,宋国没有一个因缺粮而饿死的人。

这件事过后,子罕的声誉更高了,他得到了宋国上下的尊重。当时宋国有个商人获得了一块美玉,拿来献给子罕。子罕一看这块玉就知道是稀世珍品,但他拒绝接受。献玉的商人以为子罕把这当成假玉才拒绝的,于是对子罕说:“我曾经把这块玉拿给专门鉴定宝玉的玉工看过,玉工认为这的确是一块宝玉,所以我才拿来献给您,请您一定要收下。”子罕说:“我知道这块玉是宝玉,因此我就更不能收。你把宝玉当做宝贝,我却把‘不贪’当做宝贝。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所以还是请你把宝玉拿回去吧,你的美意我心领了。”献玉的商人看到子罕的态度这样坚决。更为他那清廉的行为所感动,因此也就没多说什么,默默地回去了。P3-4

序言

“尚学”即崇尚学问。尚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文明传承之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成才之梯。而对于执政党来说,尚学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之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尚学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地区或这个单位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甚至可以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

在这个世界奔跑,需要的是立体的思维、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没有止境。我们必须把读书当做一种需求,当做一种责任。一辈子只在工作前接受教育的状态已经成为过去。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为未来所做的准备,而且贯穿个人社会生活的始终。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学习既是一种储备,更是一种投资。一个人坚持学习,可以永葆青春;一个党大兴学习之风,可以永葆生机与活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五十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三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重视和加强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我们党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带领人民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尚学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求才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学习是固本之举,是源头活水。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博古通今,对马列著作、二十四史、古典名著大都通读数遍,而且有不少批注。他多次说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从思想源头上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读那么多的书。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

关于干部的学习问题,时常能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表扬干部,讲他高度重视学习,百忙之中挤时间学,精神难能可贵;二是批评干部,讲他学习不够。但不是因为不重视学习,而是由于事情太多、工作太忙,客观条件不允许。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均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学习是工作之外的事情,本不属于“忙”的内容。现实中有些干部的学习也不过蜻蜓点水,水过鸭背,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或是附庸风雅。在工作总结或民主生活会上。不少干部都“检讨”自己“学习抓得不紧”、“理论学习不系统”,年年如此,但从来没有改进过。因此,各级干部要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意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要热衷于推杯换盏、迎来送往。靠秘书代写讲话稿、用“经验主义”解决新问题的时代过去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只有知识才永远是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打造软实力,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并唤起全社会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使党员干部中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让您所领导的单位或地区充满思想的活力和文化的魅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只有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使每个党员都尚学、乐学、善学,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流砥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需要通过读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而多读书,而且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方面来看待读书问题,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会因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所以要有“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和党委领导班子在党性党风方面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都与不重视抓学习有直接关系。职位越高,责任越重,学习的任务也越重。各级党委唯有以改革开放的思想、海纳百川的胸怀、锐意进取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超越,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这是我们党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时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阐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习近平同志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班的开学典礼上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在大量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精心策划并组织编写了这套“党员干部必读经典丛书”,内容涉及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研读这套丛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同样不能松懈,作为这套丛书的补充,我们特选编了两本廉政类图书:一本通过故事和箴言让党员干部保持警醒;一本通过问答形式,让党员干部学习党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政策、法规等。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愿好书伴随我们一生,愿经典的滋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