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光等编著的《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有别于其他专业和非专业类书法教材,它从“通识”两字切人,在对大学生书写现状和认知基础进行调研的前提下,调整了“识”和“写”的比例,在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欣赏性的同时,更注重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首先,在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上,讲究“博收约取”。“博收”是指收入书史、书论、书法技法、书法鉴赏、篆刻基础、书法运用等相关内容,使书法链条环环相扣、周而不缺;“约取”是指在编写时尽量回避繁难枯燥的概念、复杂的逻辑,以及经典叙述,尽量从书法事件、书法现象、书法本体人手做具体的分析推演,深入浅出,见微知著。比如,在第一、二讲的书法史部分,并不按学究式史学逻辑和时空顺序展开,而是在“书法史前期”用传说和“书法事件”反映字体的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在“书法史后期”,则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书家、书法作品,以及流派传承来透视书法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