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基础》由王锡凡、王秀丽、陈皓勇主编,本书试图介绍电力市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章介绍电力市场基本概念和应研究的新问题,以及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进展情况。第2章阐述微观经济学相关的概念,包括市场机制、短期成本及博弈论等基本知识。第3章从宏观控制的观点上讨论电能成本和电价体系等有关问题,给出了评估系统电能成本及电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4章论述实时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重点介绍了分时竞价模式和分段竞价模式,并给出了市场出清的基本算法。第5章研究发电系统在市场环境下的运营问题,包括发电厂商的竞价策略,机组组合问题以及备用市场问题。第6章讨论电力市场中的双边合同,涉及到期货、期权和风险规避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介绍了电力市场远期合同的特点及类型。第7章介绍了确定输电服务费用的原则和算法。第8章阐述了输电系统运营在电力市场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概念,其中最优潮流、阻塞管理和可用传输能力等将对新的调度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第9章叙述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包括功能要求、总体结构、软硬件平台以及网络技术等。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和深刻,面对电力市场,广大的电力工作者不仅需要补充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还要全面审视和更新传统的电力运行理论和技术。《电力市场基础》由王锡凡、王秀丽、陈皓勇主编,介绍电力市场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重点讲述电力市场结构、电价体系、竞价模式、双边交易、输电费用;发输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运营,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内容;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及金融学的相关内容;此外本书对有关的重要理论和算法都有例题。《电力市场基础》可以作为电力系统管理和运行人员、电力市场研究人员、高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市场是各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大趋势
1.1.1 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化进程
1.1.2 我国的电力工业改革
1.2 电力市场研究的问题
1.2.1 电力市场结构
1.2.2 电价理论
1.2.3 交易形式和竞价上网
1.2.4 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1.2.5 电力市场的分析与模拟
1.3 国外电力市场综述
1.3.1 英格兰电力市场及其演变
1.3.2 美国的电力市场化道路
第2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2.1 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
2.1.1 市场需求与供给
2.1.2 市场机制及价格的决定
2.2 短期生产成本
2.3 市场类型
2.3.1 市场类型
2.3.2 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价格
2.3.3 非竞争市场
2.3.4 具有市场力的竞争市场
2.4 市场效率
2.4.1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2.4.2 政府控制导致效益的变化
2.5 博弈论
2.5.1 博弈中的得益
2.5.2 博弈中的均衡
2.5.3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博弈和均衡
2.5.4 古诺模型
2.5.5 伯特兰德模型
第3章 电能成本分析与电价
3.1 实时电价的基本概念
3.2 电能成本计算
3.2.1 等效持续负荷曲线的概念
3.2.2 纯火电系统的随机生产模拟过程
3.2.3 包含多个水电机组的随机生产模拟
3.2.4 系统可靠性指标及成本的计算
3.3 一种基于成本的电价制定方法
3.3.1 电能成本的构成
3.3.2 峰谷分时电价的确定
第4章 发电市场的竞价模式
4.1 概述
4.2 分时竞价模式
4.2.1 市场交易的一般模型
4.2.2 市场交易及定价过程
4.3 单边电力市场竞价模型框架
4.3.1 需求无弹性时发电厂商的行为及反应函数
4.3.2 需求有弹性时发电厂商的行为及反应函数
4.3.3 政府的调控措施
4.3.4 单边市场的竞价模型框架
4.4 简化竞价模式
4.4.1 简化竞价过程
4.4.2 辅助服务竞价
4.4.3 简化竞价模式的特点
4.5 分段竞价模式
4.5.1 分时竞价方式的弊端
4.5.2 分段竞价机制
4.5.3 两种竞价机制的比较
4.5.4 分段竞价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
4.6 发电市场交易与出清的动态排队法
4.6.1 动态排队法竞价模型
4.6.2 动态排队法的计算原理
第5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系统运营
5.1 发电厂商的竞价策略
5.1.1 竞价策略分析
5.1.2 按成本分析进行报价
5.1.3 按博弈论进行竞价
5.2 机组组合问题
5.2.1 机组组合问题的数学模型
5.2.2 机组组合问题的拉格朗日松弛法
5.2.3 形成可行的开停机方案
5.3 备用市场
5.3.1 备用市场中的商品分类
5.3.2 备用市场的运营
5.3.3 备用效益评估算法
5.3.4 各类备用的出清模型
5.3.5 模型的求解方法
第6章 电力市场中的双边合同市场
6.1 概述
6.2 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
6.2.1 由远期交易到期货交易
6.2.2 期货交易的性质和功能
6.2.3 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和基差风险
6.3 期权交易
6.3.1 期权交易的基本概念
6.3.2 期权交易策略
6.4 电力双边合同的种类
6.4.1 电力差价合同
6.4.2 灵活电力远期合同
6.4.3 可选择远期合同
6.4.4 电力期货
6.5 电力远期合同的定价方法
6.5.1 风险调整价格作为远期合同价格的模型
6.5.2 基于实时电价变化规律的模型
6.5.3 基于发电边际成本预测的远期合同定价模型
6.6 电力期货合同的定价
第7章 输电费用
7.1 概述
7.2 输电费用的计算
7.2.1 输电费用的构成
7.2.2 输配电成本计算
7.3 输电费用的简单分摊方法
7.3.1 合同路径法
7.3.2 邮票法
7.3.3 边界潮流法
7.3.4 兆瓦一公里法
7.3.5 逐线计算法
7.4 输电费用分摊的潮流追踪方法
7.4.1 电流分解公理与网损分摊原则
7.4.2 网损分摊问题的数学模型
7.4.3 电力市场输电设备利用份额问题
7.4.4 图论方法
第8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系统的运营
8.1 概述
8.2 最优潮流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8.2.1 最优潮流与电力市场
8.2.2 基于最优潮流的实时电价分解模型
8.2.3 输电费用的计算
8.3 阻塞管理
8.3.1 基于最优潮流的阻塞管理方法
8.3.2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阻塞管理方法
8.4 输电系统可用传输能力(ATC)
8.4.1 可用传输能力概述
8.4.2 蒙特卡洛模拟法在ATC计算中的应用
8.4.3 应用灵敏度分析法计算ATC
8.4.4 算例分析
第9章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9.1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要求
9.1.1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9.1.2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9.1.3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9.2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各子系统结构及功能
9.2.1 能量管理系统(EMS)
9.2.2 交易管理系统(TMS)
9.2.3 电能量计量系统(TMRS)
9.2.4 电能量考核与结算系统(SBS)
9.2.5 合同管理系统((;MS)
9.2.6 报价处理系统(BPS)
9.2.7 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MAFS)
9.2.8 即时信息系统(SIS)
9.2.9 报价辅助决策系统(BSS)
9.3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9.3.1 操作系统
9.3.2 数据库
9.3.3 服务器
9.3.4 存储系统
9.4 网络技术与数据通信
9.4.1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9.4.2 局域网
9.4.3 广域网
9.4.4 协议与分层
9.4.5 网络互联与TCPIP协议
9.4.6 IEC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
9.5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开发
9.5.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9.5.2 电子数据交换EDI
9.5.3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9.5.4 信息系统的3层结构与Web应用
9.5.5 网络安全技术
9.5.6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开发平台
9.6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实例分析
9.6.1 总体结构及功能模块
9.6.2 系统软硬件平台及网络配置
9.6.3 主要子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