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中国散 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改名遐寿,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运动时人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并从事写作。论文《人的文学》《美文》,新诗《小河》等在新文学运动中均有重大影响。所作散文,风格冲淡朴讷,从容平和。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 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书房一角》是周作人自编集之一,收入周作人读书随感一百九十一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房一角/周作人自编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作人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作人,中国散 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改名遐寿,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运动时人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并从事写作。论文《人的文学》《美文》,新诗《小河》等在新文学运动中均有重大影响。所作散文,风格冲淡朴讷,从容平和。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 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书房一角》是周作人自编集之一,收入周作人读书随感一百九十一则。 内容推荐 《书房一角》是周作人自编集之一,《书房一角》为《药堂语录》的姊妹篇,收入周作人读书随感一百九十一则,亦是其“涉猎前人言论,加以辨别,披金拣沙,磨杵成针”之作,因而篇幅短小灵活,甚或不足十行。又涉及古籍众多,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辨析,寓现代思想于古籍评点之中,读来别有一番趣味。其中《桑下丛谈》一卷集中梳理越人著作,对家乡绍兴的人物、古迹、风俗、吃食等一一绍介,是绝佳的越地风俗志,又字里行间可感知堂由战乱触发的故园桑梓之情。 目录 新序 原序 卷一 旧书回想记 一 引言 二 玛伽耳人的诗 三 童话 四 歌谣 五 匈加利小说 六 医学史 七 画谱 八 妖术史 九 小说 一○ 七巧图 一一 淞隐漫录 一二 西厢记酒令 一三 左盦诗 一四 消寒新咏 一五 河渭间集选 一六 圭盦诗录 一七 诗经新注 一八 尔雅义疏 一九 山海经释义 二○ 容膝居杂录 二一 柯园唱和集 二二 荆园小语 二三 三不朽图赞 二四 萝庵游赏小志 二五 天籁集 二六 越妓百咏 二七 妄妄录 二八 吴歈百绝 卷二 桑下丛谈 一 小引 二 越言释 三 越谚 四 绍兴少鱼 五 绍兴城门 六 东昌坊 七 芡与莲 八 烧鹅 九 杨梅 一○ 越王峥 一一 李越缦诗 一二 飞升 一三 陶方琯 一四 南园记 一五 若耶谿 一六 东昌坊薛五 一七 踏桨船 一八 蕉轩摭录 一九 松花粉 二○ 独脚魈 二一 梅树牌坊 二二 陈念二 二三 溺鬼 二四 古今俗语 二五 糊鱼 二六 素火腿 二七 吴越语相同 二八 莫元英 二九 门档灰 三○ 鸣榔 三一 越中金石记 三二 王见大本梦忆 三三 春波桥 三四 龙虎瓦 三五 南齐造象拓本 三六 沈桐生 三七 冯黔夫 三八 叶柳亭 三九 陶七彪 四○ 杨花 四一 骑猫狗 四二 胡小二 四三 左腴周氏刻本 四四 王止轩藏书印 补记 卷三 看书偶记 一 小引 二 张皇亲胡同 三 记杨妃脚 四 诗话 五 读字书 六 背书 七 輶轩语 八 钥匙牌 九 文字蒙求 一○ 张芑堂逸事 一一 变鬼人 一二 戊戌奏稿 一三 金冬心题记 一四 列仙传 一五 倒悬求长生 一六 秃头 一七 带皮羊肉 一八 扬州画舫录 一九 教童子法 二○ 玩具 二一 印书纸 二二 毛诗多识 二三 蟋蟀之类 二四 翁鞋 二五 紫幢轩诗 二六 西斋偶得 二七 三千威仪 二八 千百年眼 二九 疑耀 三○ 北风集 三一 天咫偶闻 三二 寒灯小话 三三 儿女英雄传 三四 品花宝鉴 三五 香祖笔记 三六 扪烛脞存 三七 分类诗话 三八 古诗里的女人 三九 多岁堂古诗存 四○ 李朴园 四一 钱竹汀论轮回 四二 乌里雅苏台 四三 唐晏 四四 旗人著述 四五 大谷山堂集 四六 野园诗稿 四七 癯鸥戏墨 四八 刘备曹操 四九 冷红轩集 五○ 六祖真身 五一 扶桑两月记 五二 学海谈龙 五三 稗海纪游 五四 林和靖集 五五 天津文钞 五六 四史疑年录 五七 卷地皮 五八 宝竹坡 五九 金陵游记 六○ 左庵词话 六一 思痛记 卷四 看书余记 一 读东山谈苑 二 读大学中庸 三 读经律异相 四 读柳崖外编 五 读云仙散录 六 题藤阴杂记 七 读孔子集语 八 题乡言解颐 九 题会稽三赋 一○ 题十种古逸书 一一 读眉山诗案广证 一二 题王氏 刻荛圃藏书题识续录 一三 读解脱集 一四 题古槐书屋制笺 一五 读养和轩随笔 一六 读陶庐五忆 一七 题阮盦笔记 一八 记海瑞印文 一九 读泊宅编 二○ 白石诗词题记 二一 题四奇合璧 二二 读小柴桑諵諵录 二三 读南阜山人诗集 二四 读毛诗草木疏 二五 读舒艺室随笔 二六 记嫁鼠词 二七 读黄生义府 二八 记爱窝窝 二九 记盐豆 三○ 题谋野集删 三一 读带经堂诗话 三二 读李氏见物 三三 桥 三四 题留我相庵诗草 三五 思元斋续集 三六 曲成图谱 三七 凌厚堂 三八 孟心史 三九 黄晦闻 四○ 沮江随笔 四一 题影印琵琶记 四二 尔雅义疏杨氏刊本 四三 文章缘起 四四 唐才子传 四五 迷藏一哂 四六 柳如是事辑 四七 竹人录 四八 和陶诗 四九 谪麟堂遗集 五○ 恒言录 五一 列仙图赞 五二 樵隐集 五三 憩亭杂俎 五四 二十七松堂集 五五 栖云阁诗 五六 清诗初集 五七 印人传 五八 陈授衣诗 试读章节 以前曾有一个时候,我颇留意找外国的童话,这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其实童话我到现在还是有兴味,不过后来渐偏于民俗学的方面,而当初大抵是文学的,所以在从司各得丛书中得到哈忒兰以及叶支所编《英伦爱耳兰童话集》的时候,不免有点失望,虽然岩谷小波那样复述的世界童话集也觉得不满意。大约那时的意见只承认童话有两大类,一是文艺的,如丹麦安徒生所作,一是自然的,如德国格林兄弟所集录者,是也。但是安徒生那样的天才,世间少有,而德国又不大新奇,因为当时注意的也是西欧以外的文学,所以童话用了同样的看法,最看重的是东北欧方面的出品。这些在英译本中当然不会多,凑巧在十九世纪末期出了一个怪人,名为尼斯贝忒培因,他专翻译许多奇怪国语的书,我买到他所译匈加利芬兰丹麦俄国的小说,童话集中最可喜的三种也正都是他的译本。一是俄国,二是哥萨克,三是土耳其,根据匈加利文译出,后附罗马尼亚的一部分。他懂的方言真不少,也肯不辞劳苦的多译,想起来还觉得可以佩服感激。这三册书各值六先令,本不算贵,当时省节学费买来,也着实不容易,虽然陀耳译的俄国童话有复制的比利平插画,价美金二圆,要高出四分之一,也终于勉力买到,至今并为我书架的镇守。民国以后格林一类的书也要搜集了,觉得哈忒兰的分类编法很有意义,他的《童话之科学》与麦克洛支的《小说之童年》二书成为童话的最好参考书,别方面的安徒生也另行搜集,虽然童话全集英译以克莱格夫妇本为佳,培因却亦有译本,又据说英文安徒生传也以培因所著为最,可惜我未曾得到,虽有别的二三本,大率平平,或不及勃兰特斯之长论更能得要领也。十一月廿一日。 P13-14 序言 一九四三年八月六日周作人日记云:“又拟集短文为一册,日‘书房一角’,其中包含‘旧书回想记’、‘桑下丛谈’、‘看书偶记’也。”一九四四年五月《书房一角》列为“艺文丛书之一”,由北京新民印书馆出版。从前引日记可知,“看书余记”先不在其列,乃是后补入的。全书四辑中又以“看书余记”(最初在《晨报》副刊发表时,总题为“药草堂题跋”)起手最早,还在一九三八年二月,待到写完已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了;一九三九年一月“看书偶记”开始陆续发表,二月“桑下丛谈”’亦有个别篇章面世,这两部分写作或许稍早于“药堂语录”(首次刊载于一九三九年四月),完成则在其后;“旧书回想记”写于一九四。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三年十月,——这大概也是全书完成时间。 《知堂回想录·从不说话到说话》介绍此书缘起说:“当时以为说多余的废话这便是俗,所以那一年(一九三八)里只写些两三百字的短篇笔记,……后来集有二百多则,并作一集叫作‘书房一角’。”《读东山谈苑》(以写作时间计大约是集中第一篇)则说:“特别如余君所云,乱离之后,闭户深思,当更有感兴,”多少道着作者当时心境。 作者此前在《自己所能做的》中说:“我不喜掌故,故不叙政治,不信鬼怪,故不纪异闻,不作史论,故不评古人行文得失。余下的一件事便是涉猎前人言论,加以辨别,披沙拣金,磨杵成针,虽劳而无功,于世道人心却当有益,亦是值得做的工作。”已经预告了《书房一角》和《药堂语录))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风趣今且不谈,对于常识的要求是这两点:其一,道德上是人道,或为人的思想。其二,知识上是唯理的思想。”(《一蒉轩笔记序》,载《风雨谈》杂志一九四三年第四期)这是他对前人笔记的选法,也是他自己笔记的写法。《书房一角》与《药堂语录》不是当文章写的,思想含量却不小,文化批判精神仍然贯穿始终,——这包括“疾虚妄”和“爱真实”(或者说“重情理”)两方面,从前者出发排斥某些东西,从后者出发则收纳某些东西。而且因为所涉古籍甚多,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批判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两本书完成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