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
分类
作者 傅宏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由傅宏专家主编,专业团队编写,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缓解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压力。

针对中小学教师人群,以问题研究的形式展开。

每个主题从问题的陈述、案例的呈现与分析着手,注重对教师的讨论与引导,提供心理学方法的指导与练习。

内容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问题,将给21世纪的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教师团体,因为工作和社会的过度压力,已经成为精神焦虑和抑郁的高危人群,急切需要得到疏导。

《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由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和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傅宏主笔,精选老师中最常见的心理困扰,按照“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四们部分,结合典型案例提出问题,用心理学的观点展开讨论,“测试环节”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温馨建议”提出调适的方法。《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的目的正是为那些璋时工作繁忙、压力负重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以期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心理修复,甚或达成更大的心理健康。

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调节篇

教师生活减压密码——身体与心灵的和谐

在“夹缝”中求生存——冲突化解ABC

当面临压力和冲突困扰时——关于应激与焦虑缓解

当愤怒袭来——调节好你的情绪

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停止情绪消耗,及时清空旧有的

情绪账户

时而自卑,时而自信——轻轻拂过心灵敏感的角落,

从自卑走向自信

教师需要悦纳自我——重建内在安全

第二部分 师生关系篇

好学生为什么也会出问题——克服对学生的认知偏差

今天你OUT了吗?——做学生的自己人

该放手时则放手——相信你的学生

“苦口婆心”遭遇“置之不理”——走出习得无助

让学生把话说完——学会倾听

无处不在的偏见——公正地看待学生

直面尴尬——用智慧化解冲突

遗憾总是难免的——接纳自己和学生的不完美

第三部分 家庭关系篇

成长的烦恼——家庭也有生命

我是谁——家庭中的去教师角色化

我是谁——角色背后的人

我与子女的界限——子女成就与教师的生涯认同度

在家与校之间的舞蹈——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和平衡

感恩与回报——教师与父母

“别样”生活也精彩——单亲(身)或再婚的教师家庭

第四部分 事业成就篇

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积极暗示,胜券在握

所谓气场——自信可以修炼

面对委屈与无奈——宽容让内心更强大

幸福的方向——学会积极关注

当身体敲响警钟,该如何学会放下?——让灵魂赶上身体

边走边问:成就感在哪儿?——人生的减法

当“职业倦怠”来敲门——另一种成长的契机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广大一线教师常常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工作繁杂,学校、家长寄予厚望,人际关系复杂,各种评比多多,生活中的各种变故常常发生……

这些压力,常令我们在生活中缺乏活力,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出现经常性的疲劳,没有幽默感。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耗尽”吧。

我们的身心其实是彼此相连的。我们的身体可以将压力、疼痛、挫折和情绪等储存起来,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继续存储,直到极限。之后,我们就开始不断接到各种警报信号。

如果我们忽视这些警报信号,如果我们对自己持续的压迫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放慢速度、倾听这些警报信号,我们会发现自己突然患上了背痛、颈痛、营养不良、肠胃消化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心脏病等。

所以,当我们有下列这些表现时,我们需要对自身的身体反应有所觉察:(1)略微有些压力;(2)疲劳,经常情绪低落;(3)到了精疲力竭的边缘;(4)甚至感到有点接近崩溃。

“高压锅”式的生活,正使得我们的压力应对能力日趋退化。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现代生活方式使我们对压力变得更为敏感。我们对压力的反应就如同患上了过敏症,因此过去一件产生压力的事,会加剧我们对未来一件压力较小事件的反应。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压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就提高警惕。

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让压力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意味着当我们的身体亮起红灯——生病时,必须正视身体给自己发出的红色警报。

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与疾病和谐共处:疾病其实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在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你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你应该学会善待自己。

其实,生活并不是现实本身,它只不过是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事情的感知——人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生活和压力,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如何采取行动,如何做出反应,以及在面对压力时如何去思考。

这正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优势——选择的权利。

P6-7

序言

正在准备为这本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书写序的时候,恰好看到了发布中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案,经历了几许周折,终于能够出台,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值得鼓掌庆贺的事情。在今天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人们对于精神卫生的重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不过,针对中国精神卫生问题现状的一些调查数据,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要倍加关注由于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潜在威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乍一听这个数字,似乎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精神病这个概念的理解出入很大,按照13亿人口计算,我们周围岂不是充满了精神病患者?人们不禁要问:真的有那么多精神病人吗?不过,比较一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第10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吃惊了。中岛宏表示,全世界共有15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和行为紊乱病症。如果以世界总人口68亿计,全球精神病患者约占22%,比中国1亿患者的比例(8%)高得多。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还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在这个时候推出《精神卫生法》了。

虽然《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向全社会进一步强化了重视精神卫生工作的信息,但是,它本身并不能消除精神疾病。如何应对精神疾患,增进健康,还需要我们为之做更多具体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理解是,就像对付其它疾病一样,与其事后治病,不如及早预防,正所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目前大部分影响人们精神健康的问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项涵盖中国12%成年人的大型调查显示,成年人群精神障碍中最主要的问题依次为心境障碍(占6.1%)、焦虑障碍(5.6%)和物质滥用障碍(5.9%),而这些大多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社会中,因为应付工作和社会的过度压力,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了焦虑和抑郁心情,其中像教师、公务员、企业白领等更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群。以中小学教师为例,在当下普遍重视升学的社会形势下,虽然他们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普遍提升,但是,因为这种无形的社会期待而造成的压力,确实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据一份针对北京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很多人在缺乏科学常识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诸如酗酒、家庭暴力甚至自杀等消极手段去应对,造成更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过,换一个思路想想,其实这些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我们的躯体一样,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也会有偶感风寒、小有不适的时候,只要方法得当,小心呵护,修复甚至抵御疾病完全是有可能的。尤其像教师这个人群,通常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有很好的理解力,只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知识信息,其实,很多小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获得修复甚或达成更大的健康。有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他们准备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记得我在香港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牙痛得厉害,学校医院的牙医在补好我的牙后,为我提了两个建议:清洗牙齿,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使用牙线。牙医的示范令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其实牙缝就是藏污纳垢和滋生细菌的温床,按照医生的提示我坚持做到今天,居然牙痛的老毛病再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我经常给我身边的同事们说这件事情,因为我发现,其实保健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去改变我们固有的意识和观念,只要我们能够为身边的人准备一些好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科学知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照此去做了,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我并不觉得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本小册子已经是一本很完美的科学手册了,甚至可能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至少在内容上我是力求按照这个思想,尽量把现代心理科学知识渗透进来,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加以讨论。参加编写的作者基本都是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其中许多是长期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志,他们深知中小学教师们现在的处境和存在的问题,一些方法也相应更有针对性。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对这本册子做了一个分类,包括自我心理调节(王晓萍)、师生关系(束晓霞)、家庭关系(李建军)和事业成就(陶琳瑾)四个部分。虽然限于篇幅,各个部分所呈现的问题很难面面俱到,但都是精选了一些教师中最常见的困扰,通过呈现知识、典型案例来展现问题,并以心理学观点为依据展开讨论,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最后,根据不同需要,为中小学老师们精选了相关的测验或练习。这样一种呈现方式的目的是希望能让那些平时工作繁忙的中小学教师们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并能容易地找到一些必要的应对策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想必读者能明白,虽然增进心理健康的道理和方法就在眼前,但是毕竟一部书的功效有限。要想真正达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动和假以时日的不懈练习。正所谓“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尺牍所示,谨以为鉴。

傅宏

2011年7月16日于金陵随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