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虽远必诛》由危巍编著。
丰臣秀吉:吾欲王则王,何须髯虏之封VS万历皇帝:跳梁者,虽远必戳,明朝三大征之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的最后一战,贱岳七本枪入寇朝鲜!甲贺伊贺与锦衣卫最强的情报暗战!大明铁骑决死日本群雄!
野心磅礡的东临,惟我独尊的天朝,十方势力,三个国家,两大帝国,将抒写壮烈的历史长歌!英雄辈出的年代,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努尔哈赤,李如松、郑芝龙……以天下为棋,时事为局,诞生怎样的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风万里(虽远必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危巍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明风万里:虽远必诛》由危巍编著。 丰臣秀吉:吾欲王则王,何须髯虏之封VS万历皇帝:跳梁者,虽远必戳,明朝三大征之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的最后一战,贱岳七本枪入寇朝鲜!甲贺伊贺与锦衣卫最强的情报暗战!大明铁骑决死日本群雄! 野心磅礡的东临,惟我独尊的天朝,十方势力,三个国家,两大帝国,将抒写壮烈的历史长歌!英雄辈出的年代,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努尔哈赤,李如松、郑芝龙……以天下为棋,时事为局,诞生怎样的传奇! 内容推荐 《明风万里:虽远必诛》由危巍编著。 万历朝鲜战争是16世纪末叶发生在中日朝三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参战三国的命运,而且决定了今后数百年东亚的政治格局。在宏大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中日双方在好几个层面上展开较量——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其中有一条战线鲜为人所知,这就是间谍战。明朝有专门的情报机构锦衣卫,在万历之战中担任了刺探情报的任务。他们的对手是非常神秘的日本忍者。 《明风万里:虽远必诛》的男主角叫徐若麟,他是锦衣卫中高层领导者,故事还涉及到一位朝鲜婢女,以及女忍者初音,这三个人正好构成了中日朝三国关系和人文的铁三角。将这三个人化作三个点,将这三点之后的国家背景放大,从而将故事放射到三个国家的利益纠葛和民族冲突,故事跌宕起伏,精彩之极。其中有丰臣秀吉的最后一战,贱岳七本枪入寇朝鲜的揭秘;有甲贺伊贺与锦衣卫成就史上最强的情报暗战的过瘾;也有大明铁骑决死日本群雄的壮烈,让读者仿若亲历那场跨国界跨时空的万历三大征,零距离接触神秘的锦衣卫,并真实再现日本忍者在当年活跃的身影。 目录 第三卷 战和一线 第一章 拔城·3 第二章 杀俘·8 第三章 回城·12 第四章 宴会·16 第五章 党争再起·23 第六章 养寇自重·28 第七章 光海君·34 第八章 战和一线·39 第九章 祸起萧墙·45 第十章 武士的荣誉·53 第十一章 争功·58 第十二章 兵败碧蹄馆(上)·63 第十三章 兵败碧蹄馆(下)·72 第十四章 退兵·80 第十五章 和议再起(上)·87 第十六章 和议再起(下)·93 第十七章 内忧外患·100 第十八章 再赴王京·106 第十九章 和议重开·113 第二十章 争执·117 第二十一章 决斗·123 第二十二章 朝鲜王子·127 第二十三章 讨价还价(上)·131 第二十四章 讨价还价(下)·137 第二十五章 屠城·142 第二十六章 暗流涌动(上)·148 第二十七章 暗流涌动(下)·155 第二十八章 甲贺秘术·161 第二十九章 再次合作·165 第三十章 虚虚实实·171 第三十一章 对联·177 第三十二章 疑窦丛生·181 第三十三章 埋伏·187 第三十四章 黄雀在后·192 第三十五章 调虎离山·197 第三十六章 女真援兵·204 第三十七章 太阁密信·210 第三十八章 和议达成·214 第四卷 日落朝鲜 第一章 突变·221 第二章 背信弃义·225 第三章 退兵·231 第四章 伊贺甲贺之恨·235 第五章 俘虏(上)·239 第六章 俘虏(下)·246 第七章 慕胜寒·250 第八章 分别·257 第九章 名护屋·262 第十章 各怀鬼胎·267 第十一章 宴会(上)·272 第十二章 宴会(下)·278 第十三章 拾丸·283 第十四章 夜访·292 第十五章 风魔的袭击·299 第十六章 和议大典·305 第十七章 归航·311 第十八章 大明公主(上)·318 第十九章 大明公主(下)·325 第二十章 册封(上)·332 第二十一章 册封(中)·338 第二十二章 册封(下)·344 第二十三章 回归·35l 第二十四章 出兵·358 第二十五章 大阪之梦·363 第二十六章 终局·367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拔城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九,平壤城内,练光亭土堡。 这座城内最坚固的堡垒现在已经是满目疮痍,四周的高大石墙被千斤佛朗机和虎蹲炮轰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最里的两层壁垒还未受损,土堡顶部的两门大筒和数百支铁炮也被摧毁近半——若不是由于城内地形不便,明军不能使用大将军炮、灭虏炮等重型火炮轰击,练光亭土堡早就荡然无存。 小西行长左手扶刀,默默地坐在地上,右肩处隐隐渗处血丝,在普通门上,若不是部下武士冒死救护,说不定他已经死在明军火炮之下。 围坐在小西行长身旁的是他的三名部将,内藤如安、村下小笠和远藤又次郎,其中内藤如安反复翻看手中的一封信件,低声念道:“以我兵力,足以一举歼灭尔等,而不忍尽杀人命,姑为退舍,开你生路。” 其实不用内藤如安念读,小西等人也知道李如松这封信什么意思——倭国武士大多认识汉字,可让他们决断不下的是,是否真的要依照明军的意思放弃平壤城?就算是这样,又怎么能确定这不是明国人的计策? 按小西行长原本的想法,本来就不愿意固守平壤和明军死战到底,为尾张派火中取栗,绝不是他想要的结果。现在能用这座无用的城池来换取自己和部下的性命,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如果离开勉强可以依托的土堡防御,若是明军背信弃义,忽然发起围攻,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远藤殿,你觉得明国人的提议怎么样?”小西行长沉吟着问道。 “唐人火器如此凶猛,再坚持下去也毫无益处。”远藤又次郎倒是坦白非常。自从在今天见识到明军火炮的威力,他已经彻底丧失战胜的信心,只是为了保持武士的尊严和体面,才抱着必死的决心奋战到现在,不过能活下来自然没人愿意去主动找死——或许,自己射那明国大将的一枪不中,就预示着天意吧?远藤又次郎这样安慰着自己。 “内藤,你怎么看?”小西行长点点头,又问自己的心腹家臣内藤如安。 “大人,加义已经战死在牡丹峰,后援不济,还是退避一下得好,明国人有句谚语,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不必都在这里送死。”倭国上层以熟知中国典故谚语为荣,内藤如安随口便说了出来,似乎忘记正在和自己交战的就是明军。 “明国人要是背信弃义,等我们离开土堡就开始进攻怎么办?他们先前曾答应和我们谈判,结果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现在已经兵临城下,大人还是不要相信他们为好!”铁炮侍大将村下小笠悻悻然地说道。今天的战斗中,他部下阵亡最多,何况为武士的荣誉着想,这么不经死战就退出平壤也是一种屈辱。 “村下殿,毫无意义的战死有什么用呢?”内藤如安振振有词地说道,“就算我们战死在这里,明国人最后不也夺走了平壤吗?何况现在土堡里的粮食、清水和火药都只能维持两天,到那时怎么办?” “你……胆怯的懦夫!”村下小笠涨红了脸。 “好了,不要争吵!明军的总大将既想占据城池,又不想多损失人马,所以才会这么做,我们和明国人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必和他们死战到底,最后让那些浑蛋看笑话,还是答应明军总大将的要求,撤离平壤吧,等日后积蓄力量,还是可以打回来的!”小西行长终于作出决定,毕竟手中的军队才是唯一可以依仗的本钱,何况激战这么久,黑田长政和大友吉统的救兵却毫无踪影,犯不着在这里等死而让他们看笑话。至于“打回来”这种话,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别说内藤如安等人,就是小西行长自己也不会相信的。 “大人!若是明军布下圈套,明国人向来没有信义……” 村下小笠的担心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小西行长既然已经决定撤退,自然有他的应对方法。 “我们可以通知七星土堡和普通土堡的守军,分批依次撤退,待撤到安全地带后,就派出使者给后军传信,这样即使明国人背信弃义,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另外,殿后的铁炮队就由远藤殿和村下殿来指挥,让后藤信康率领骑兵队和武士们居前突围吧!” “是,大人!”远藤又次郎欠身答道。 村下小笠见小西行长决心已下,也就不再多话,只是鄙夷地望了内藤如安一眼。 “去告诉明国人派来的使者,就说我同意他们将军的提议,情愿撤出平壤城,只是请他们遵守诺言,不要追击。” “是,大人!” 夜幕深沉,李如松立在平壤城东大同门上,身边跟着李如梅、李如柏、杨元、张世爵诸将。今晚月色隐去,星光也颇为暗淡,城头上点着百余只火把,在寒风中呼呼燃烧,众人寂静无声,只听得城墙上巡逻的明军士兵铁甲铿铿,城内各处不时传出偶尔漏网的倭军士兵的抵抗和惨叫声。 从凌晨激战到深夜,平壤城终于插满明军的飞龙飞虎旗,城内倭军在小西行长的率领下全部撤出,这座朝鲜王国的陪都,已经落入明军的掌控之中。但仅仅如此,对和倭国结下血海深仇的朝鲜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眼看时间渐渐过去,随明军征战的朝鲜接待使李德馨忍不住上前问道:“提督大人,按时间来算,倭贼已经快退到大同江边了,难道我们真的就这么放过他们吗?” “本提督已经向那倭军将领小西行长许诺,他们撤退时绝不追击,若是出尔反尔,岂不是有失我大明威仪?”李如松一本正经地说道,仿佛忽然变成大明外廷的言官,满口的仁义礼信。 李德馨大为惶恐,连忙拜倒在地,解释道:“下官绝无此意!请提督大人见谅!请提督大人见谅!” 李如松向来傲慢狂妄,别说李德馨一个小小的接待使,就算是朝鲜王李睑在他面前也不能有半点不敬。只是听到他说出的这番话,李德馨不免有些奇怪,这位提督大人向来用兵狡诈勇猛,前次派沈惟敬和倭奴假意谈判的时候,根本就罔顾信义二字,现在怎么忽然又变成了谦谦君子? 李德馨偷眼察看李如松的神情,似乎并无怒色,松下一口气来,便小心翼翼地问道:“提督大人,倭贼残暴不仁,都是些蛮夷禽兽,对他们又何必讲什么信义?” “哈哈,本官不过是答应他们不追击而已,何时许诺过不拦截?何况,我军也不需派出多少兵力,就可让倭奴全军覆没!”李如松神色倨傲,大胜之下,满脸皆是得意之色。 李德馨又惊又喜,看来天兵果然是另有布置。想来也是,以提督大人的性格脾气,又怎会让这些倭贼如此便宜地走路! “本官已经在大同江畔埋伏下数十门大将军炮和灭虏炮,只等倭奴渡江,便发炮轰击结冰的江面;另外也在南岸安排下伏兵,到时乘乱杀出,必然大获全胜!”李如松心情极好,便向这位不懂军阵的接待使解释道:“我军虽勇,但激战一天已疲惫不堪,倭军已成困兽犹斗之势,若是过于紧逼,只会徒然增大伤亡。何况小西行长并非鲁莽之徒,撤退之时必有重兵殿后,我军若是此时追击,倭奴必然拼死抵抗,虽然能重创倭军,又怎么及得上现在这样?” “提督大人用兵真是有鬼神难测之机!倭贼不自量力、螳臂当车,无非是自取灭亡而已!”听到李如松的布置,李德馨不由得高兴异常,不停地口出颂扬之词——朝鲜自国王以下,无一人不对倭国深恶痛绝,虽然夺回平壤,但没有将倭军全歼,依然觉得不够解恨。 正说话时,平壤城东的大同江附近忽然响起猛烈的爆炸声,转瞬间,火光就将半个天空映成橘红色。望着这一幕,李德馨眼中的恨意终于稍解,大同门上的明军诸将也无不纵声大笑。 向来倨傲的李如松此刻并无半分狂傲之色,反而望着汉城方向出神,仿佛有什么事情难以决断。 李德馨知道提督大人想的是如何收复王京,只觉得心中火热,脸上满是期待之色,却又不敢开口催促——这种军国大事,也轮不到他来多嘴,只是朝鲜君臣自从明军入朝以来,就没有片刻不想到收复王京,朝鲜王李睑更是一想起宗庙社稷还沦陷在倭贼之手,就放声大哭。 只见李如松缓缓点了点头,似乎决心已下,沉声道:“都回去整点本部兵马,以备来日再战。李如梅,你今晚领军在城内搜索,将残余的倭奴彻底清除!” “是,大人!” “李大人,你明日清晨便赶往义州,报给你家国王,就说大军巳攻占平壤,可请他搬到平壤王宫居住。待我整军之后,再破开城、汉城!”李如松淡淡地吩咐道,似乎朝鲜三都八道的三千里江山,都已经踩在他马蹄之下,只需轻轻一击,便可将数十万倭国的百战精兵踏为齑粉。 “多谢提督大人!天朝再造之恩,小邦自国王以下,永世不敢稍忘!”李德馨激动之余,眼中泪水忽然落下,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对着这群盔甲上鲜血还未凝固的明军将领,无比真诚地拜了四拜。 P3-7 后记 随着庆长之役的结束(日本将朝鲜战争分为文禄、庆长两个阶段,而朝鲜则分为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两个阶段),整个故事也已经收尾了。锦衣卫在朝鲜战争中的记载虽然在正史中鲜有提及,但在当时随军官员的笔记例如《东征实录》《经略朝鲜录》《再造藩邦志》《惩毖录》中却多有记录。 其实不但是锦衣卫和东厂,就算是这场战争,向来在历史研究中,也并不是个重点项目。或许对明朝来说,这并不算是场多么重要的战争,可对于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来说,却无疑是决定国运之战。 以至于朝鲜在明亡数百年后,还是用崇祯年号来纪年,乃至出现崇祯三百年这种年号;在汉城的大报坛,朝鲜君臣每年都会隆重祭祀,以示永世不忘明朝的再造之恩;在朝鲜各地,李如松、麻贵等明军将领的铜像庙宇,所在皆是;得知崇祯自尽的消息时,朝鲜举国缟素,甚至有许多官员士子绝食以身相殉。 而明朝的对手日本,在这场朝鲜战争结束二十年后,德川幕府便上书恳请成为明国藩国。万历颁布诏书,册封德川家康为“日本国王”。又三十年后得知崇祯殉国时,大阪、京都等日本城市纷纷罢市,以为明朝哀悼。 这一切,应该都和这场战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历史迷雾下掩盖的事实太多太沉重,可忍青史尽成灰?只希望拙著能为这段历史的重见天日略尽绵薄之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