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学活用巴菲特(四好一知道中长线投资之道)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侯博元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何时候股市都是牛短熊长,在漫漫熊市和上落市中,你想成为一名股市长跑健将吗?请学习并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吧!

侯博元先生作为中长线投资者,他的投资组合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医药保健、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轻资产行业,所投资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突出,投资效果显著。《活学活用巴菲特》很值得一读!

本书的立论之本——四好一知道操作策略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与中国股市实际相结合的尝试

内容推荐

侯博元编著的《活学活用巴菲特》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与中国股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活学活用巴菲特》中推出的四好一知道操作策略及三类美女投资法,为我国中长线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巴菲特投资策略:投资者对巴菲特投资策略有着太多的片面认识和误解,通过巴菲特的最新投资组合及其分析,可以洞悉巴菲特最新、最真实的投资策略。只有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与中国股市实际相结合,并且活学活用巴菲特,才能成为股市的长跑健将。

行业与公司优势分析:行业分析是公司分析的前提,公司竞争优势分析是公司分析的关键。作者设定了中长线投资选股的9条标准,并且给出了寻找中长线股票的三条途径。

四好一知道操作策略: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心态、知道何时卖出是中长线投资过程的5个要素,缺一不可。重点关注行业: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商业零售及金融行业;一般关注行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能源及信息科技行业;较少关注行业:其余行业。

三类美女投资法:落难美女投资法较适用于投资遭遇熊市或偶然事件打击的好公司股票;平价美女投资法较适用于投资成长较快的好公司股票;明日美女投资法较适用于投资新股、次新股中的潜力股。

理性投资的自我修炼:要树立一种观念;坚持四项投资原则;戒除6种不良投资习惯。

中港市场案例分析:该书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中港两地市场股票案例分析或相关资料,以便让读者从中找到借鉴的标的。

目录

序言 4

第1章 巴菲特投资策略 13

 最佳中长线投资策略 14

 巴菲特投资策略及其分析 19

 活学活用巴菲特27

 本章总结 34

 案例分析1~2 35

第2章 行业与公司优势分析 43

 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44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48

 中长线投资提要 65

 本章总结 70

 案例分析1~3 71

第3章 重点关注行业——好公司 75

 日常消费品行业76

 医疗保健行业 80

 商业零售行业 83

 金融行业 89

 本章总结 95

 案例分析1~10 96

第4章 一般关注行业——好公司 117

 节能环保产业 118

 设备制造行业 120

 能源行业 122

 信息科技行业 124

 本章总结 131

 案例分析1~4 132

第5章 较少关注行业 141

 强周期性行业:长线不宜 142

 反向投资策略 145

 证券行业 147

 房地产行业 148

 有色金属行业 149

 本章总结 151

 案例分析1~4 152

第6章 好价格 161

 关于企业内在价值的讨论 162

 常用估值工具及其分析 165

 安全边际原理及其运用 169

 市盈率为主估值法的运用 173

 本章总结 178

 案例分析1~2 179

第7章 好心态 183

 金融心理学及其启示 184

 正确认识市场先生 187

 与市场保持适当距离 190

 好心态需要长期修炼 195

 本章总结 197

 案例分析 198

第8章 知道何时卖出 199

 卖出股票的四种理由 200

 两种极端情况的应对 205

 卖出股票的时机选择 207

 本章总结 210

 案例分析 211

第9章 三类美女投资法 213

 只买好公司股票 214

 只买好价格股票 218

 三类美女投资法 220

 三类美女投资法之灵活运用 224

 本章总结 228

 案例分析1~3 229

第10章 理性投资的修炼 235

 树立一种观念236

 坚持四项投资原则 237

 戒除六种不良投资习惯 240

 理性投资的修炼 245

 本章总结 250

 案例分析 251

后记 252

试读章节

垄断优势

垄断是指唯一或极少的卖方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产量与价格的行为。垄断分为绝对垄断、寡头垄断及垄断竞争三种类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商业性质的垄断现象包括地理位置垄断、资源垄断、专利权、法定许可、市场垄断等。

一般来说,垄断能够避免、限制或减少竞争,从而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保护伞,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自主定价权是垄断优势的最好体现。垄断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强的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会因垄断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由地理位置与资源而形成的自然条件垄断优势相对持久,但也不是永远不变。例如,靠人文或自然条件形成的名胜古迹,其垄断优势较为持久,但由于政府限价和同类景点的竞争,使得这种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也受到一定限制。又如,稀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由于世界上一些稀土储量大国都限制开采,致使我国的稀土企业垄断优势更加突出,但当这些国家取消限采令后,我国稀土企业的相对垄断地位将会有所下降。

专利权给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垄断优势是强大的,但从时间上看则是阶段性的。专利权虽然能够阻止竞争对手仿制你的产品,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来自法律上的挑战是专利权最大的威胁。而且专利权一旦到期,其商业价值将迅速递减。最典型的案例是具有专利权的制药企业。例如,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万艾可(俗称“伟哥”),该药使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专利权一旦到期,由万艾可带来的现金流也将逐步枯竭。

法定许可要求企业只有在取得经营牌照或经审批后才能开展经营活动。取得法定许可的企业,多数企业的定价权都受到政府的管制,如公用事业中经营水、电、气的企业。但也有少数法定许可企业的定价权不受政府管制,如垃圾场、采石场等。这两类企业都是借助政府许可或批准而具有垄断性质的,它们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政府管制可以限制竞争,但政府管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市场垄断只能是相对垄断。由于各国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长期一家独大的市场行为,国际相关组织或所属国家不会坐视不管。例如,2008年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重组,就是为解决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而进行的努力。高比例的市场份额的确能给企业带来市场优势,但这是一种可以改变的垄断优势。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垄断是投资者的福音,买入具有垄断性质公司的股票一般都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巴菲特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但投资者对垄断优势的时限性、可变性及局限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连锁效应

投资者对由连锁效应而形成的竞争优势认识并不一致。巴菲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我认为,连锁效应能够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只体现在少数龙头企业身上,而且这种竞争优势存在着一定的可变性。连锁效应主要体现在零售业、餐饮业、金融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之中。在现代商战中,销售渠道在流通领域显得越来越重要,“渠道为王”已经是商家的共识,而连锁效应正是“渠道为王”的最好体现。连锁模式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连锁模式的最大法宝是快速复制。试想,除了网络效应外,有哪一种商业模式能像连锁模式一样在几年内复制到全国各地,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呢?只有连锁模式能够做到。

连锁模式能够带来价格优势。因为连锁模式可以形成规模优势,规模’优势进而形成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最终带来价格优势。价格优势犹如一把利器,能够一下子刺中消费者的兴奋点,在市场竞争中几乎所向披靡。

连锁模式能够带来服务优势。现代的连锁网点既是销售场所又是服务场所,遍布各地的服务网点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这种便利既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又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的心理体验。

要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在成功企业中去寻找。先来看看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个人财富排行榜吧,世界级企业沃尔玛、麦当劳及其主要股东都榜上有名。再来看看中国的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及其大股东张近东、黄光裕等,他们在中国企业500强及个人财富排行榜上也都名列前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连锁模式的确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生命力。

但投资者同时也要看到,连锁模式的竞争优势仅体现在少数龙头企业身上。连锁模式的发展规律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只有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才能发展,排名第三的企业连生存都有困难。行业龙头企业一般都有着其他非龙头企业不具备的优势,这一垄断特征在商业连锁企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商业连锁领域是寡头垄断企业的乐园,其他中小连锁企业只能微利生存。

连锁效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两面性。对于一些拥有先天优势的龙头连锁企业来说,如世界级的沃尔玛、麦当劳,中国级的苏宁电器、联华超市,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没有人怀疑它们会倒下,而那些小规模的商业连锁企业就很难说了。

网络效应

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能受益于网络效应。具有网络效应的商业模式有两类:狭义的互联网模式,这类平台式网络一旦建立,企业的收入就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广义的网络效应模式,如银行信用卡、证券交易网络等。

相比之下,互联网效应的优势更为直接和突出,本书仅把狭义的互联网络效应作为探讨对象。

为什么网络效应在平台式网络表现得如此明显呢?这是由该商业模式的特点决定的。在现代社会,多数信息是非排他性的,相对于有形商品,信息共享更容易在平台式网络形成网络效应。网络的特点是以主导者为核心实现扩展的,网络效应不可能有众多的受益者。主导型网络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和强大的实力,将不断挤出小型网络,最终形成一家独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在每个细分领域,受益于网络效应的企业仅有1~2家,其业务集中度是极为罕见的。如新浪在门户网站、百度在中文搜索、淘宝在网上购物、腾讯在即时通讯的市场占有率都处于绝对的一家独大地位。

企业一旦占据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寡头垄断地位,要撼动它是困难的,因而网络效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尽管用户有求新求异的倾向,但竞争对手要复制出一个接近于现有平台的网络,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因而互联网龙头企业大多都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众多互联网业务模式中,网络效应最为明显的几种业务模式是:操作系统、门户网站、搜索系统、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即时通讯等。操作系统微软的Windows几乎是一统天下。门户网站新浪是双寡头之一。搜索系统谷歌、百度是当今的强者。网上购物eBay、淘宝处于各自市场的垄断地位。网络游戏腾讯、网易、盛大位列三甲。即时通讯是腾讯一手遮天。

P51-54

序言

在本书即将杀青之际,有一些与本书内容相关和本书内容之外的话想与读者交流。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写一本关于学习、运用并进而活学活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是我的一个愿望。写作此书的目的有三:一是对自己近些年的投资心得体会做一个总结,理清投资思路,以便为自己今后的投资活动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为自己写的,并作为自己今后投资行动的准则。二是想通过我的经验教训说明活学活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必要性。巴菲特投资策略是个好东西,但不少投资者在理解时往往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我在学习、运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过程中,既尝到过甜头,也吃过苦头,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以切肤之痛换来的经验教训写出来,否则会如鲠在喉。三是通过书本内容与广大中长线投资者特别是巴菲特理论爱好者切磋交流。证券投资领域是各类投资才能的竞技场,是个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地方,我殷切希望得到同道的指教!

巴菲特理论与中国股市实际

世界上诠释巴菲特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我无意在这类书籍中再增加一本。但把巴菲特投资策略与中国股市(包括香港股市)实际相结合的书鲜能看到,我对这一课题很有兴趣。

翻开关于巴菲特的书籍,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

分析研究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如对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富国银行、华盛顿邮报等案例的分析,而这些案例中提到的公司无一不是美国企业。

关于“巴菲特也会犯错”之类的内容。

在这些书籍中,你找不到运用巴菲特投资策略分析中国公司,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苏宁电器、雨润食品,威高股份、腾讯控股的案例。马列主义再好,如果不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证券市场也是如此。巴菲特投资策略再好,如果不与本国股市实际相结合,我们要么只能称颂巴菲特的投资神话,要么只是纸上谈兵,对指导投资者的实践活动毫无意义。在这里,我建议中国乃至全世界研究巴菲特的专家们,每年推荐一个针对本国股市的投资组合,让市场来检验一下你们学习、运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成果。

短线投资与中长线投资

格雷厄姆把投资者的行为区分为投资和投机,其标准是“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性的。”证券投资教科书按所买入股票估值的高低和成长性的快慢,把投资者区分为价值型投资者和成长型投资者;按所持股时间的长短,把投资者区分为短线投资者和中长线投资者。巴菲特认为,“成长本来就是价值的一部分,价值投资这样的说法是多余的”。。我非常认同巴菲特的观点。我认为,把投资者的行为区分为投资与投机过于简单和武断;把投资者区分为价值型投资者和成长型投资者也不准确;而把投资者区分为短线投资者与中长线投资者则比较接近实际。

现在自称价值投资者的人越来越多,似乎给自己戴上这顶桂冠在买卖股票时要理直气壮一些。这些人认为,购买低估值股票和持股期限较长则为价值投资者。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买入股票估值的高低,只能说明投资策略与投资风格的不同,其投资动机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赚钱。

短线投资与中长线投资行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持股时间长短之别。对于证券公司而言,短线投资者是最受欢迎的客户。我们之所以选择中长线投资策略,并不是因为持股时间越长越光荣,而是因为中长线投资能够带来长期收益最大化。

此外,以自己喜欢的投资策略来贬低其他投资策略的做法是一种偏见,也是不应该的。

业绩是检验投资策略的唯一标准

一种投资策略的价值,一要看它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二要看它的实用价值。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及巴菲特本人,之所以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辉煌的投资业绩无人能及。对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可以赞扬,可以质疑,甚至可以批评,但巴菲特靠投资而登上世界财富亚军宝座的事实,就连不喜欢巴菲特的人也得打心眼里佩服。

本书的立论之本——四好一知道操作策略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与中国股市实际相结合的尝试。从我个人运用这一策略的效果来看,应该是比较满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但该操作策略是否能给读者一些帮助,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业绩是检验投资策略的唯一标准。本书推出的四好一知道操作策略、三类美女投资法以及中港市场参考股票,愿意接受实践的检验。

知无止境与知易行难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对股市的认识也是如此。美国股市有200多年的历史,中国股市在不久前才刚刚度过20岁的生日。巴菲特出生在一家证券之家(他的父亲在从政前后都是经营证券营业部的),他从少年时代就接触股票,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股市存在的时间仅有20年,中国股民中股龄最长的充其量也就20年,而我也只能算是第二代股民,自认为在股市中历练的时间尚短,对股票的认识和体会远没有达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地步。尽管我有写一本股票投资方面的书的冲动,但仍觉得在对股票的认识上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无止境,知无止境,在投资行业我们未知的领域还很多,仍然需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正确的投资策略是成功投资的基础,但正确的投资策略不等于投资的成功。虽然我们自认为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基本搞清楚了,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困惑和盲点,原因是知易行难。例如,关于对银行股的认识。银行商业模式的先天优势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但银行业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和大象级的规模令投资者兴趣减半。尤其是银行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令人不寒而栗。再加上近两年A股市场金融股的表现,我们不得不对投资银行股打上问号。但巴菲特是银行股的拥趸,银行股是他的两大重仓股行业之一。巴菲特无疑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有经验的投资者之一,难道他的认识也有片面性吗?我真的想不明白,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目前我的初步认识是:对巴菲特这类大资金投资者来说,银行股是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之一;但对中小投资者未必如此,因为中小投资者投资时可供选择的余地更大。

在分析具体股票时,不是光靠正确的投资理论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其中经验因素、调研因素也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对贵州茅台2011一2013年盈利增长的预测上,不同的分析师给出的预测结果相差甚大,我们只有通过对贵州茅台公司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判断,这说明知易行难。对于巴菲特,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学其行,这样活学活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效果要好得多。每季度披露一次的巴菲特最新投资组合,是巴菲特投资策略最新、最真实的写照,建议巴菲特的学生们予以密切关注,从中可以学到不少纸上学不到的东西。

因为知无止境,我们在股市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因为知易行难,我们在股市中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多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投资营养。

后记

大约10年前,一位同事给我推荐了一本《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我连续看了三遍,被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故事深深吸引。后来又读了大量关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我是读了关于巴菲特的书才入市的。在上一波大牛市中,我们(包括一些股友)的多数持股都是效仿巴菲特买的,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我们就买贵州茅台和张裕;巴菲特投资盖可保险和美国运通,我们就买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巴菲特投资沃尔玛和家得宝,我们就买苏宁电器,如此等等。当时在对巴菲特理论知之有限的情况下,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向巴菲特学习,多买品牌消费品公司的股票,多买一流优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使自己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并且在上一波大牛市中收获颇丰。

在一波大牛市中,我的主要持股有:贵州茅台、张裕A/B、泸州老窖、云南白药、苏宁电器、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万科A、保利地产、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公司都是一流的行业龙头股。这要感谢巴菲特要买就买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优秀公司股票的理论。上述股票在上一波大牛市中涨幅巨大。这里举一个例子:当时我妻子手上有几万元的“私房钱”,以备家中急用,我动员她开设了一个股票账户,共投入7万元,2006年7月进,次年7月出,时间刚好一年,共取出近70万元现金。当然,这个小小、案例在牛市神话中算不了什么,但它至少说明了一点:学习巴菲特买入一流优秀公司尤其是品牌消费品公司股票的方向是正确的。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牛熊轮回是股市的规律。在2008年的极度熊市中我栽了一个大跟头,其主要原因是片面地、机械地学习巴菲特。真是成也巴菲特败也巴菲特,我才下决心写一本关于活学活用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投资教训是令人痛心的,但也弥足珍贵,下面以“忏悔录”的形式记录下我的愚蠢行为,以警示自己和读者。

我的投资错误分为三类:

错误1:死搬硬套。巴菲特理论并没有错,错在自己片面地、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例如,巴菲特投资策略强调要尽可能买稳定性行业优秀公司的股票,而自己的部分持股则不是这样。在股市已明显进入熊市阶段,我仍然持有贵州茅台(具有奢侈品股的部分特征)、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三一重工等弱周期性或强周期性股票,焉能不败?你持股期限是巴菲特式的——中长线持有,但你所买入的股票并非是巴菲特式的——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股票占较大比例,问题就出在这里。

错误2:明知故犯。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复合增长率约为20%,随着伯克希尔·哈撤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特别是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气氛下,不少投资者对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不屑一顾,嫌这样的赚钱速度太慢。我明明知道巴菲特投资策略是怎么要求的,但却抱着侥幸心理选择高风险的投资手段,其表现就在本书总结的“戒除六种不良投资习惯”之中。例如,关于权证投资。我在上一波牛市的中后期介入权证市场,刚开始时仅拿出5%的资金投石问路,后来投资权证资金的比例高达70%。孖展账户的数字确实膨胀很快。当时我买的是长线认购权证,但在80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打击下,不少权证成为一张废纸。账户缩水幅度之大可想而知。在2009年以来股市的反弹过程中,在香港市场如果采用权证投资方式,账户复原的速度可能会快得多,但痛定思痛,自己选择远离权证,因为这既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又容易把心态搞坏。再比如,关于股市融资问题。股市融资的实质是借钱买股票,是一把显而易见的双刃剑,但为了赚快钱、快赚钱,往往置高风险于不顾,高比例地使用融资额度,甚至在熊市也使用融资额度。这些都是明知故犯的错误。

错误3:误导别人。我并没有主动向别人推荐股票的习惯,但有时在朋友的诚恳请求下也会这样做。2007年11—12月份,当上证深指从6200多点一路下滑到约4 800点时,一位朋友想入市,让我推荐几只股票,我在牛市的惯性思维支配下,给他推荐了苏宁电器、招商银行、三一重工几只股票,一个月后上涨了10%~15%,稍后浮盈就没了,再往后开始亏损,这位朋友还算幸运,因急用钱及时清仓了事。事后我想,假如当时我给他推荐的是示南白药、双汇发展等稳定性行业股票,结果则不大一样。另一个教训是,2007年5—6月份,一位同事让我给他推荐几只港股,我给他点了几只股票,包括一只叫“中国镍资源”的有色金属股票。当时我正在关注这只股票,该股市盈率仅2~3倍,公司盈利情况良好,因价位较低,这位同事就买了这只股票。他什么时候卖掉的我没有问,估计不会持有太久。中国镍资源在随后的几个月快速飙升,但在金融海啸中股价从最高点算起跌幅高达94%。这一教训说明:这种具有极大诱惑性的“价值陷阱”股票仅适用于牛市投资或短线投资,中长线投资根本不能沾这类股票。

通过以上失败的投资案例,我们应在以下方面吸取投资教训:巴菲特不主张过多关注大盘是对的,但在股市中完全忽视大盘是盲人骑瞎马的行为;

巴菲特倡导的长线持股策略并没有错,但前提是你必须买入巴菲特式的股票,

巴菲特一贯坚持的长线投资法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在遭遇严重熊市时“硬挺”是愚蠢的;

远离权证、不当融资等高风险投资方式,你的投资活动自然就不会存在高风险;

在选股时过于看重成长性,投身股市一心要赚快钱、快赚钱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最后一个话题该是致谢的时候了。本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来源上说,本书在写作中参考了一些重量级经典投资著作,书中的一些观点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从投资实践上说,本书是我对自己的中港两地证券市场投资实践、思考及经验教训的总结。书中引用、参考、借鉴的有关价值投资及巴菲特投资理论的著作主要有:《格雷厄姆投资指南》(本杰明·格雷厄姆著)、《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费舍尔著)、《股市投资致富之道》(菲利普·费雪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劳伦斯·A·坎宁安编)、《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艾丽丝·施罗德著)、《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J·西格尔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著)、《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著)、《股市真规则》(帕特·多尔西著)、《巴菲特的护城河》(帕特·多尔西著)、《不战而胜》(提摩西·维克著)、《华尔街“梦之队”》(妮姬·罗斯著)、《巴菲特法则》(玛丽·巴菲特著)、《巴菲特也会错》(瓦罕·简吉恩著)、《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谢德高编/译)、《跟大师学投资》(刘建位、徐晓杰著)、《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证券业协会编)等。这些书中的真知灼见和富有远见的观点是本书立论的基础,在此,我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对以上著作的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众多亲朋的关心和支持,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及女儿,她们支持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第二要感谢的是股友刘国平等人,我们近几年对股票的交流与探讨对写作本书大有裨益!第三要感谢协助打印本书的小娟、铱助下载K线图的晓东等人,没有她们的协助本书将推迟面世!最后还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完成此书以及投资活动的亲朋好友!

侯博元

2010年12月29日于海口

书评(媒体评论)

侯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作为中长线投资者,他的投资组合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品、医药保健、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轻资产行业,所投资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突出,投资效果显著。《活学活用巴菲特》很值得一读!

——邱红 香港第一上海证券公司董事总经理

如果能够真正按照作者提出的四好一知道(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心态、知道何时卖出)的操作策略投资股票,相信会成为股市中的长跑健将。

——柳士强博士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作为我们公司的一名老客户,从侯先生所持有的股票来看,巴菲特投资风格的痕迹非常明显,是一名中长线价值投资者。尽管其投资理念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但总的来看获得了良好的长期投资收益。

——海口金龙路营业部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诚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写给他自己的。按照我的经验,唯有写给自己的书,才是最真实,也是最可信的。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双丰收,见证了这一点。

——蒋子丹 著名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