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仙后》由斯宾塞原著,赵冬改写。讲述了美丽的仙后葛罗丽亚娜(象征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在宫中举行一年一度的历时12天的宴会时,每天都有人前来请求她援助自己对付巨人、妖怪或毒龙之类的恶势力。于是仙后每天派出一位骑士前去完成一个此类的冒险,每位骑士的冒险经历即构成长诗每一部分的内容。骑士受命出去冒死救助危难中的人,特别是女子,这是中世纪欧洲骑士的传统美德。这一题材在英国更早的民歌、童话以及散文故事中久已出现。这部长篇史诗原计划写12卷,每卷包括12章,但斯宾塞最终只完成了前6卷和第7卷的一小部分。尽管如此,《仙后》仍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这本《仙后》由赵冬改写。原书是英国著名诗人斯宾塞的重要作品,创作于英国16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是一部未完成的浪漫主义民族史诗。它因其独特的形式而闻名:是第一部以斯宾塞诗体写成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英语诗歌之一。
《仙后》也是一部寓言作品,诗人借诗中的仙后葛罗丽雅娜来赞颂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全篇描述了7位骑士的冒险经历.歌颂了各种美德,批判了各种罪恶,也影射了当时英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仙后》几乎囊括了浪漫主义的所有元素:神奇的冒险、骑士和公主、城堡和巨龙、巫师和魔法等等,会让小读者们爱不释手。
按照惯例,仙后每年都要举行为期12天的盛大宴会,这一年也不例外。不过这一次,就在宴会的第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突然闯进了宫廷,他一下子跪倒在仙后面前,乞求道:“伟大的仙后啊,倘若宴会期间有任何可以出征冒险的任务,请一定把机会赐予在下!”在宴会期间,仙后是不能拒绝任何人的任何请求的,于是美丽的仙后便点头应允了年轻人的愿望。
谁知道,这之后不久,一位身着丧服、神情悲伤的年轻女子便身骑白马出现在了宴会中。她的身后跟随着一个小矮人。小矮人一手拿着一根长矛,一手牵着一匹战马,马鞍上驮着一副骑士盔甲。
这位女子看到仙后,立即下马跪倒在她面前,哭诉起自己的身世来。原来她的名字叫尤娜,是一位公主。她的国家曾是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度。然而许多年前的一天,一条巨龙突然入侵,摧毁了整片国土。巨龙掳走了她的父母,还把他们关押在了一个铜质的城堡里。国王和王后自从那日起便终日不见天日。尤娜此行正是想请求仙后为她派出一名骑士,协助她消灭邪恶的巨龙,救出她的父母。
听到这里,之前的那个年轻人立即站出来向仙后请命,并提醒她刚刚向自己许下的承诺。起初,仙后很为难,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可以担此重任。尤娜对此也满腹狐疑。然而青年的真诚和热情终于打动了她们。
最终,尤娜对他说:“好心人,请穿上我带来的这副盔甲吧!只有它能帮助你克服一路的艰险,战胜巨龙。”青年小心翼翼地拿起马背上的盔甲,尤娜从旁说道:“勇敢的骑士,请把真理系在腰间,把正义摆在胸前,双脚踩上和平的信条,再握住信念之盾,这样,你才能战胜最邪恶的敌人;拿好救世的头盔和精神之剑,精神就是上帝。”
尤娜话音刚落,年轻人便穿好了盔甲。一瞬间,盔甲在他身上熠熠生辉,宴会上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尤娜看着面前这个壮志勃勃、神采奕奕的骑士,非常开心。骑士的胸前和盾牌上都有一个红色的十字,从此人们便称呼他为“红十字骑士”。其实,这位红十字骑士是“正直”的化身,而那位他要为之效命的公主则是“真理”的化身。
“错误”的洞穴
红十字骑士、尤娜和小矮人告别了仙后,随即踏上了斩龙的征程。谁知他们刚一上路,天空就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便是急风骤雨。三人不得不到处寻找地方避雨。就在这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枝繁叶茂,密不透风,正是个避雨的好地方。三人不假思索便躲了进去。
森林里岔路很多,通向四面八方,每条路看上去好像都有很多人走过。
起初,他们漫步在蜿蜒的小路上,心情非常愉快,一路享受着鸟儿甜美的歌声,感叹着在这样小的地方竟然聚集了这么多珍奇美丽的树木,不知不觉间竞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渐渐地,暴风雨停了,三人这才意识到他们应该赶快走出森林,继续上路。可是刹那间,眼前的每一条路都显得那么陌生。他们尝试着向前走、向后走,但是转弯太多了,路也太多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走哪一条。
迷茫中,三人决定沿着一条路径直走,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这样一来,他们要么走出森林,要么就走进森林深处。主意已定,他们便选了一条最宽阔、看起来也像是最多人走过的路开始前进。很快,三个人就来到了森林最深处。在一个山洞前,他们停下了脚步。勇敢的红十字骑士打算一探究竟,于是下了战马,把长矛交给了小矮人。P2-5
让经典伴随儿童的精神生命成长
王泉根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古中国到古埃及,从古印度到古巴比伦,全球不同地区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创造了不同的文学经典。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红楼梦》、安徒生童话……文学经典流经历史的长河,延传至今。人们从时问的维度、审美的维度、语言的维度、文学史的维度,选择、阅读着各自喜爱的经典作品。
文学的价值在于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而经典的价值则在于常读常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同一部作品,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收获。因而,真正的经典作品都是适合9到99岁的人阅读的,是可以在人生不同阶段分享的。对于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而言,同样可以在幼年、童年、少年这三个不同年龄阶段阅读与欣赏同一部经典。当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典文本自应有不同的呈现方式。那些有经验、负责任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与少儿读物出版机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通常会选择与制作“适读”与“好看”的经典读本。具体做法是:针对幼年时期(幼儿园)的孩子,提供给幼儿的是以浅语艺术呈现并经过挑选的经典作品的“图画书形式”;针对童年时期(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提供给他们的是“经过改写的插图故事书形式”;而针对少年时期(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生)的孩子,则让他们直接阅读版式与制作都非常适合少年读者的“经典原著青少版形式”。这样,在少年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同一部经典作品,实际上已阅读了三遍。
显然,这样的阅读方式是真正以儿童为本位,充分兼顺了孩子们的阅读接受能力而又充分发掘了经典作品内涵的价值,从而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由兴趣到专注、由图图文、文文图到文文文、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真正实现对经典文学的“全方位多维度”阅读。伴随着经典一起成长的孩子,显然是一种快乐的成长、智慧的成长、幸福的成长。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是一家负责任且有专业经验的少儿读物出版机构,他们推出的这一套《世界古代十大名著》(美绘少年版),正是本着儿童本位、高品质服务儿童的精神,选择多种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出版行为。“精彩篇章和段落加以扩充,增加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吸引点,降低古典文学的阅读难度”、“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吸引孩子自主阅读”;“美绘插图非常传神”、“轻松读名著”,这是他们的编辑理念与锁定的目标。相信这套别开生面、好看耐看的世界文学经典读本,将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经典阅读既是高雅的阅读行为与文学享受,但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养成性教育。对于一个正在发育和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单有学校的教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多梦的年代”,也处于“多思的年代”,他们正在逐步形成独立思维和个体情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未来发展需要有客观的认识与准备,需要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抗拒挫折的意志和能力,当他们今后走上社会与职场,独立面对自己的现实,独立承受自己的未来时,才不会茫然失措、无从应对。而这些精神“维生素”与人生智慧,往往深藏在经典名著之中。经典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人的一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引领航道的作用。让经典陪伴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一起成长。
2011.4.11
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仙后》不是那种淘气包式的小说,让孩子们学着释放淘气、学做恶作剧,而是像英国传统的贵族教育一般,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就仰慕骑士的高贵与勇敢,学着做勇于承担责任,不畏惧艰险的骑士。即使我们不想培养骑士,也不妨让孩子们多得些高尚情感的熏陶。
——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高级教师 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