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根随笔(插图典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培根是文艺复兴以来“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人”,是使哲学再生的人。

马克思称培根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随笔》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被译为世上几乎所有文字的传世经典;流芳400余年,是欧洲三大哲理散文之一,美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著作之一;充满了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以及对生存智慧和人生的经验的深刻体验。

内容推荐

《培根随笔》由英国著名文学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共五十八篇,内容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培根随笔》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论说集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宗教统一

 论复仇

 论厄运

 论作假与掩饰

 论父母与子女

 论结婚和单身

 论嫉妒

 论恋爱

 论高位

 论勇敢

 论善良与性善

 论贵族

 论叛变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游历

 论王权

 论谏议

 论时机的把握

 论狡猾

 论自私

 论变革

 论速度

 论小聪明

 论友情

 论消费

 论强国的方法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辞令

 论殖民地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假面具与演舞会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好运

 论放贷

 论年轻与衰老

 论美

 论残疾

 论建筑

 论园林

 论交涉

 论随从和友人

 论请托者

 论学问

 论党派

 论礼仪

 论赞誉

 论虚荣

 论荣誉与名声

 论司法

 论愤怒

 论变化与兴亡

论古人的智慧

 诚实的卡珊德拉

 自恋的那客索斯

 无法收回的誓言

 幸运的牧羊人

 俄耳普斯的音乐

 自负的门农

 塞壬的恶性

 迷失方向的阿塔兰特

 造物主普罗米修斯

 代表大自然的潘

 听话的狄俄墨得斯

 技工代达罗斯

 变成蚱蜢的提托努斯

 朱庇特的良苦用心

 冥后普罗塞皮娜

 悲惨的墨提斯

 走中庸之路的伊卡罗斯

 心狠毒辣的斯芬克斯

 爱神丘比特

试读章节

论宗教统一

实现宗教统一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维系。对于异教徒来说,宗教的争执和分歧的劣迹是不存在的,因为异教徒的宗教只有典礼和仪式,而没有固定的信仰,这可以从他们的神父由诗人来充当这一点看出来。然而,真正的上帝是一位“忌邪的神”,他不允许自己的宗教中出现异类,也不容许不够虔诚的信仰。因此,我们将从结果、界限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讨论宗教统一的问题。

令上帝喜悦,当然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宗教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结果对教会内外的人来说是不同的。毫无疑问,散布异端邪说、分裂教会的教外人士比伤风败俗之人更丑陋。肉体的伤残比体液的不均衡影响更恶劣,精神上也如此。所以,破坏统一会使教内之人离心,使教外之人抵触宗教。这时就会有人说:“看,他在野外”;又有人说,“看,他在屋里”。这是暗指有人在异教徒的秘密集会中寻找耶稣,又有人从教堂这种表象上寻找耶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牢记“不要出去”四个字。一位外邦人的宗师(圣保罗)因传教的关系对教外人士格外在意,他曾说:“如果一个异教徒进来,发现你们意见如此南辕北辙,难道不会觉得你们疯了吗?”无神论者和世俗中人看到这种场面恐怕也会这么认为,甚至可能因此“坐上亵慢人的座位”。有一位亵慢大师曾以《异教徒的莫里斯舞》作为他幻想出的一本书的名字。这样严肃的讨论中以此为例似乎有些不妥,但它却很能说明这种弊端。因为异教徒们真正是丑态百出,为那些轻狂之人及恶俗政客耻笑神圣事物提供了机会。

对于教内人士,统一会带来和平,而和平是一种能树立信仰、广布爱心的福祉。教会将由表面的和平转化为内心的和平。并且,宗教的统一使信徒们不再忙于争辩,转而全心投入到教义的研究上,写出更多宏伟之作。

我们讨论统一的界限,是因为对界限的划定极为重要。在如何划定界限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激进派人士才不管和平与否,他们关心的是你的派别和立场,“和平不和平与你何干?你站到我身后就行了。”而那些保守派人士好似要在上帝和世人之间主持公道似的,他们认为宗教的问题可以采用包容并调和的手段来解决。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基督制定的信徒盟约中有两条相辅相成的条文,我们只要真正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即可避免走上极端。这两条条文是:“不帮我们的,即是反对者”,“不反对我们的,即是同盟者”。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摒弃观点、派别等细微末节上的差别,而以信仰这一大前提来划分宗教的界限。很多人认为他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小事一桩,但如果能摒弃成见会更好。

下面我就此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两种分裂上帝教会的争论人们应当注意,切勿为之。一种是因一言不合而为不值一提的小事激烈争论。基督教一位先人曾说:“基督的衣服没有缝隙,但教会的服装可以有多种颜色。”他又说:“衣服可以款式多样,但不能存在裂缝。”如此说来,“统一”和“划一”是两码事,而我们追求的是统一,因此没必要太较真。另一种是所争论的问题虽然重要,但在争论的过程中太过深究,以致变得隐晦且琐碎,华而不实。有些无知之人彼此往往就同一件事争论不休,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稍有洞察力的人一听便可察觉到。既然人类都可以察觉,对于洞悉一切的上帝来说就更不是什么难事了。那么我们还能认为,他会因为看不出世人争论的是同一件事,从而接受双方的观点吗?圣保罗曾在就此问题的训诫中精妙地定义过这种争论的性质:“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视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人们无中生有的制造矛盾,并给它们换个说法重新定义,以至于原本该由含义支配名称的,却反过来由名称支配含义了。

统一也有两种假象:一种是建立在无知盲从的基础上的,因为黑暗之中各色皆黑;另一种是妥协让步的成果,建立在承认根本性矛盾存在的基础上。而统一的真理与假象,即使混在一起也不可能融合,就像是尼布甲尼撒王梦见的大象脚上的铁和泥。

至于获取统一的方法,我们必须警戒,不能通过违背道德、法制的途径来取得或巩固宗教的统一。在护持宗教时基督徒有两把剑,精神之剑的和世俗之剑,它们各司其职。但穆罕默德之剑或者同类的剑是不允许被拿起的。我们不可以借助战争来传教,或者使用暴力强迫于人(当然,公然亵渎神明,或者利用宗教阴谋篡国的行为例外);更不能助纣为虐,将平民引入战火。国家政权是顺应神的旨意而建立的,而那些倾覆国家政权的举动,相当于打着上帝的旗号来对抗上帝的旨意。这就好比两块石头的碰撞,最终都将撞碎。不能一味把世人看做基督徒,他们首先只是普通人。

诗人卢克莱修看到阿伽门农狠心把自己的女儿献祭给神灵时,惊叹道:“宗教迫害竞如此之深。”不知他听闻法国大屠杀和英国火药案后又该做何感想?只怕他会成为更加坚定的无神论者,以七倍的精力投入到享乐中去。当我们为了维护宗教而拔出世俗之剑时,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它一旦落入普通百姓手里便会演变成一场闹剧。这种事情就留给再洗礼派的和其他狂放恶徒吧。

魔鬼说:“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这是对神极大的亵渎;而让上帝扮成某种角色并说:“我要降至地下,我要与黑暗之王同等”,这更是对神的亵渎。如果宗教的使命堕落到谋杀君主、残害人民、颠覆国家政权这些伤天害理的行为,就好比把鸽子般的圣象绘成兀鹰和乌鸦,或在基督教会的船头悬挂海盗的旗帜,其对神的亵渎比上述两种言行更甚。因此,教会必须依靠教理,君主凭借其文治武功,而包括教会和伦理两方面的学术界,则借助感化的力量,像借助神杖一样,共同将上述恶行定其罪,打入地狱。同大部分已经做到的那样。“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这是那位使徒的话,我以为该在众多宗教言论中放在首位。另外,一位睿智的先哲曾说过如下妙语:“凡是对他人的良心施压或劝人如此为之的,全都有所图。”P14-17

序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随笔作家之一。

事实上,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研讨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如《学术的进步》、《新斤工具》、《论事物的本性》、《各家哲学的批判》、《论人类的知识》等。在欧洲,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大多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推导,离现实越来越远,越来越空疏无用;而培根则号召人们抛弃空洞的逻辑演绎,转而关注具体的事实,并采用实验调查法认识世界。简单地说,就是先观察世界、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法(分析、比较、选择、排除等)”从事实中得出结论。培根的这种思维方式,从此成为科学界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培根因此被马克思尊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首先是一位思想者,他在科学、逻辑学、美学、教育学等方面都别有洞见。这些见解既系统化地体现在其学术专著中,又以随笔的方式做了更加通俗化的表达。

培根的随笔,从形式上看,只是一些摘记式的短章,随意、洒脱;从内容上看,大多论述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见解独到而精辟;从文笔上看,语言简洁、凝练,深人浅出。培根随笔中的很多文字,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比如“知识就是力量”“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等等。

随笔这一文学形式,最初是由法国的蒙田确立的。培根第一个把它移植到英国,并使之成为英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培根的随笔,主要集中在《论说文集》和《论古人的智慧》两部集子中,我们这个译本从中挑选了最适合当代人阅读的篇章。

书评(媒体评论)

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英)雪莱

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在我们看来,这是培根的特色。

——(德)黑格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