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拉斯加的冰川(精)/轻经典自然美文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缪尔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轻经典自然美文馆”包含了十九世纪后期英美文学的十位重要作家的游记作品,可说是新年以来书市上的一大惊喜。当交通与旅游越来越便捷与发达,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因此越来越逼仄与狭小的时候,这一系列写于遥远的上上个世纪的游记,把我们与喧闹纷杂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使我们借以眺望这个世界过去的模样,那是一个又一个比远更远的远方。

约翰·缪尔编著的《阿拉斯加的冰川》是“轻经典自然美文馆”中的一册,不仅为有机会去阿拉斯加一游的幸福人们提供具体可靠的参考,还为那些闲暇在家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美景。

内容推荐

这里有湛蓝晶莹像瀑布一样的冰川,积年不化的雪山,泠泠作响的清泉,清澈湍急的小溪里挤满了银光闪闪的大马哈鱼,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不计其数、让人既爱又恨的冰山,还有天空中闪耀着的七彩极光。更为有趣的是,这里的夏天没有黑夜,午夜十二点在室外也可以照常看书。这样的美景既非天上,也非梦中,而是美国19、20世纪之交的一位旅行家、环保主义者约翰。缪尔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是他在北美大陆的阿拉斯加历经十多年冒着生命危险亲眼所看到的真实景色。他笔下的阿拉斯加是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林业和渔业资源,还有淳朴善良、坚强果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印第安人。《阿拉斯加的冰川》不仅为有机会去阿拉斯加一游的幸福人们提供具体可靠的参考,还为那些闲暇在家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美景。

目录

序言

第一卷 1879年之旅

第一章 波哥特海湾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第二章 亚历山大群岛和我在阿拉斯加建立的家

第三章 兰格尔岛和阿拉斯加的夏天

第四章 斯迪汀河

第五章 “卡西亚”号之游

第六章 卡西亚山道

第七章 格莱诺拉峰

第八章 探险斯迪汀冰川

第九章 独木舟的北方之行

第十章 冰河湾的发现

第十一章 切尔卡特地区

第十二章 返回符兰格尔群岛

第十三章 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

第二卷 1880年之旅

第十四章 桑姆达姆海湾

第十五章 从塔库河到泰勒湾之行

第十六章 冰河湾

第三卷 1890年之旅

第十七章 冰河湾的宿营地

第十八章 缪尔冰川上的雪橇之旅

第十九章 极光

附录

试读章节

我在兰格尔岛上的日子里,斯迪汀部落的酋长和头人们为了表示他们的敬意,特意为我——这个特殊的来宾举办了盛大的晚宴和娱乐表演,三位牧师及他们的妻子,以及一位与我们坐同一汽轮来的乘客一起参加了这个宴会——这些人是为了在这里建造一个长老会教堂而专程到这里来的。我被斯迪汀部落所接纳,他们不仅邀请我参加宴会,还盛情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舞会;不仅如此,他们还给我起了一个印第安名字——安康塔汗,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被收养的酋长”的意思。我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心想这种荣誉不会有多少实用价值。可是,范德比尔特先生和扬先生还有其他人都向我保证说,这个印第安名字的意义可不寻常。在群岛的不同部落之间旅行时,我的这个名字将会是一个安全保证。没有印第安名字的旅行者可能会被莫名其妙地杀死或遭到抢劫,但是,一旦被斯迪汀人认可接纳的人,其他部落的人就不敢冒犯,因为他们知道斯迪汀部落的人对他们所认可和拥有的东西是一定会负责到底的。

他们别具匠心地用鲜花装扮餐桌,食物和一些活动的安排也都进行得十分得体,井井有条。让人不解的是,在餐桌上连一个印第安式的餐盘都看不见。后来才得知,这是由于他们赶时髦,学英国人,从英国船运罐装食品直接就摆到桌子上所致。吃过晚饭后,我们全都聚集在舍克酋长宽敞的石房子里,在进行了具有异国情调、不规范的礼节性会晤之后,我们便饶有兴致地欣赏起他们本民族人所表演的活泼欢快的舞蹈和其他娱乐节目。在我看来这些舞蹈十分精彩,与美国其他地方的印第安人所表演的那些舞蹈大体上没什么分别。他们一边跺脚、拍手、甩头,一边和着猛烈的鼓点不间断地爆发出“哼哼”的吼声。领舞者和主要的舞蹈者们身上都杂乱地插着大量长满绒毛的羽毛。这样的装扮有着深深的含义:它象征着美好的祝福将像纷纷降落的雪花那样,多多地降临到岛上每个人的身上。他们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唱着“嘿一哎一啊一啊,嘿一哎一啊一啊”,并不停地上下跳跃,直到大汗淋漓才停止。

接下来的舞蹈多角度地表现了各种生活在不同生存环境里的动物,成功地模仿了它们的步态、姿势和行为举止,如走路、猎禽、捕鱼以及吞食猎物等。表演告一段落,就在我们静静地坐着、等着看下面会表演什么节目时,大厅的门突然被撞开了,一只“熊”跳了进来。不论从身形还是从它的姿态来看,它和真的熊都没有什么差别。尽管这只是一只假熊,是由一个非常熟悉熊的生活习性并且精通模仿的人扮演的,但他巧妙地披着熊皮以及惟妙惟肖的表演还是让我们大吃了一惊。这只“熊”笨拙地慢吞吞地走到地中央,做了一个一猛子扎进水里的动作,抓住了一条早已为它准备好的木制的大麻哈鱼道具,然后把鱼拖出水面放在堤坝上。它转动着脑袋,向四周仔细瞧了瞧并侧耳听了听,观察是否有人来,接着就把鱼撕成了碎块,然后它又把脑袋晃来晃去,又向四周瞧了瞧,听了听,仿佛它很害怕猎人的步枪。除了这只“熊”在表演舞蹈之外,还有一些人在扮演海豚和鹿,他们在一个意得志满的印第安人的带领下翩翩起舞。这群人凭借着他们内心的想象模仿着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动作表演得都恰如其分、惟妙惟肖,跟真的动物的行为动作一模一样。

这些动物剧还带有语气端正严肃的台词。一位印第安妇女解释道:“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这就是我们过去跳舞的形式。很久很久以前,早在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就很熟悉并喜爱它了;过去我们常常用这种形式跳舞,但是现在我们成熟了,理智了。仁慈的上帝怜悯我们并给我们派来了他的儿子——基督耶酥,来告诉我们究竟该怎么做。今天,我们之所以如此跳舞只是为了向你们展现过去,说明我们以前用这种愚蠢的形式跳舞是多么愚笨。从今以后,我们将不再这样跳舞。” 接着我们的耳边又响起了说话的声音。“亲爱的兄弟姐妹们”酋长说,“这是我们过去舞蹈和其他表演的一种形式,以后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样的表演了一你们眼前所看到的我们身上所穿的这些舞蹈服装,尽管过去我们像爱生命一样珍爱它们,这次表演结束后,这些服装道具将会被全部散发掉。”他接着说:“能够邀请到这么多的白人兄弟和姐妹来我们这里就餐并欣赏表演,我觉得真是荣幸之至。”

整个表演期间,舍克酋长作了几个解释性的简短评论,自始至终主持得庄重而威严。最后他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在漫漫长夜里待得真是太久太久了,是你们把我们带入未来灿烂的光明之中,同时教会我们怎样去无怨地生活,又怎样去无愧地面对死亡。我谨代表我所有的人民和我自己衷心地感激你们。”

娱乐表演一结束,人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分发专为冬节而赶制的长袍,这些长袍是由鹿、野羊、土拨鼠和紫貂等兽皮缝制而成的。还有萨满巫师戴过的一些奇形怪状的头饰也被分发给众人,其中有一件头饰落到了我的手中。

房子的地板上,到处点缀着铁杉新鲜的大枝条,墙面上装饰着缤纷艳丽的花朵,炉堂里装满了越橘和柳叶菜的枝条。总而言之,演出精彩、圆满极了。

我明显感到阿拉斯加的东南部极适合人居住,这是一个对人的健康极其有利的地方。岛屿周围和大陆沿岸的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温差又不大。美中不足的是,天空中总是飘落着雨滴。从雨量多这一特点来看,无论这里的矿业、林业和水产业将来会得到怎样的蓬勃发展,我都敢肯定地说,它的干草制造业在当地恐怕很难被广泛地推广。同时,这种绵绵的阴雨也孕育着勃勃生机,这里是我所经历过的最惬意的一种雨天。这里温度不冷也不热,一般情况下,雨水飘飘柔柔地落到地面上,充盈着河流的源头,滋润着生机勃勃、肥沃富饶的大地。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像八九月份那种名副其实的艳阳高照的日子在这里却是难得一见的。在雨丝刷刷落下的日子里,一切都变得更加让人振奋,这也是终日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人们所无法体味到的。阿拉斯加的夏天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在阿拉斯加极北地区的帕特巴罗,太阳几周不落。即使在这里,在阿拉斯加的东南部,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时与地平面所呈的角度也只有几度,落日的余辉与旭日东升的光辉交相辉映、相互重叠没有留下一丝黑暗的缝隙。午夜的太阳只是低低地挂在天空,它正好位于薄暮时分太阳所处位置的一半高度。天空中总是漂浮着薄如白纱般的云彩,太阳的光辉时不时地为它涂抹上黄色和红色的色彩,使其极像太阳在地平线下行进时举着的一块引人注目的广告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渐渐露出了鱼肚白,低低的太阳弧光蹑手蹑脚地爬上了东南方向,慢慢地它越攀越高,范围和色调的强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最终太阳猛地绽开了它的整个笑脸。在这过程当中,没有惊人的波澜起伏,也没有令人难忘的豪华场面,更没有繁杂的扑朔迷离,它只是充满了让人振奋的胜利喜悦,这与《圣经》里的比喻刚好相互吻合:一个新郎走出了他的卧室,像一个无比欢欣的巨人一样在空中风驰电掣般地奔跑。被映照得通红的云彩,周边被染成黄色,渐渐消散在朦朦胧胧的阴霾里。在薄如蚕丝的云霭笼罩下,四周岛屿像是被戴上了一个环形衣领,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投下一个个轮廓不甚分明的倒影,低低的苍穹一片银灰。在太阳升起三四个小时之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往昔的模样,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之处。从表面看上去,天空万里无云,太阳几乎露出了它整个圆圆的脸庞,岛屿和耸立在它们身上的高山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皑皑的白雪以及变幻莫测的建筑,与先前的热闹纷纷相比,一切都显得那么静默无声,让人不禁昏昏欲睡。

P30-34

序言

四十多年前,约翰·缪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曾说道:“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山地人,并且彻头彻尾始终都是一个山地人……对文明的向往以及由此而来的高度兴奋,所有鞭策我登攀的近乎疯狂的理念,并没有模糊我冰河般冷静的双眼。我只不过愿意这样度过人生,那就是唤醒人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尽管已名满天下,但他还是保持着一种谦逊、平易近人的作风。友善,一直伴随着他,即使是在他的山顶小屋里,人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这种人格的魅力,不禁会对他肃然起敬起来。他热情忘我地工作着。他曾经写道:“这些神奇的力量和辉煌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神圣感,深深感染我并占据了我的整个生命。无论是在清醒时分还是在睡梦之际,我都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即使在梦中,我不是在咀嚼着被岁月模糊了的有关冰川记载的文字,寻觅着岩石断裂的方向,就是在拼命移动一块突出耸峙的岩石。”过度紧张和孤寂的研究生活,使热爱他的朋友们为他的健康卜分担心。好友拉尔夫·爱默生就曾建议他去康科德观光疗养,但他没有前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把他从内华达山脉冰河的研究领域里赶走。

在他稍后写的康科德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自我与爱默生阔别,已有十七年了。我们再见却是在斯里皮山谷的一座小山丘上。如今我站在一棵松树下,凝视着他的墓碑。他就曾经攀登过高高的内华达山脉,依我看来,他此时此刻也许正在向我挥手示意,再一次鼓励我继续前进。”这是一段凄楚、哀婉的文字,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恨未能睹君颜”的惆怅之感。后来,约翰·缪尔继他的朋友之后也登上了内华达山脉,他的遗体就埋在阿尔汉伯特山谷,长眠在他亲自种植的茂密的美洲杉林下。阳光灿烂的阿尔汉伯特山谷的美洲杉与斯里皮山谷的青松遥相呼应,缪尔和爱默生这对老朋友就这样永远地相互守望着。

1879年,约翰·缪尔第一次奔赴阿拉斯加州。奇异的冰川以它那特有的自然纯净状态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正是这些活生生的冰川证明了他所说的“冰川运动理论”。从那以后,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他这个“大陆地表实验室”,这一点汹涌奔腾的冰河也会为他作证。1912年,他从非洲回来便开始写作。其中,为使他钟爱的荷锡荷支山谷免于商业带来的破坏,他坚决地与习惯势力抗争,这曾一度打断过他的写作。三十多年来,他忘我地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笔记,但最终让人目不忍睹的是疾病也悄悄地降临到他的头上。由于意外辞世,《漫游阿拉斯加》这本书还差一点点没有完成。为这本书他燃尽了生命中最后一枝蜡烛。

这些事件在本书的第三部分“1890年之旅”中都有所记载。缪尔先生有关他最后旅程的笔记没有找到。例如极光,他把它描述成“是万能的上帝在人问最伟大的显灵之一”,但很可惜他没有把它写完。没有读过他在《北方的灯》一书中关于极光的那些迷人描写的人,无论如何是体悟不到为什么他会以极光作为本书结尾的象征意义,要足他还活着,他肯定会对第二|部分有所交代,可如今这种猜测已足徒劳无益的了。

缪尔先生的作品极具文学感染力,不仅如此,还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任何瞒骗和弄虚作假都与他毫不相干。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地形地貌所应有的意义。超乎常人的意志总足能让他如愿以偿。每当讲起在阿拉斯加的探险经历时,他的双眸便会被一种青春般的激情所点燃,他深深地沉浸在那些带给他丰硕成果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

早在他逝世的几个月以前,他就得到了帕森夫人的帮助。对于约翰·缪尔先生的手稿、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用铅笔所作的修改和亳新排序的记号,她都了然于心,这使她当然成为为本书付梓出版最后定稿的最佳人选。这是一个集忠诚和才干为一身的艰巨任务。为了能让被整理过的作品展现出缪尔先生流畅的、始终如一一的文学表现风格,蕴有形于无形之中,帕森夫人町谓不遗余力。

对她这种爱的奉献行为,读者肯定会心存感激的。

深知他不喜欢别人在他死后对他说短论长,所以对这位已故朋亭的作品,我诚惶诚恐地作了以上这些赘述。他的两个女儿——瑞汉娜夫人和芬克夫人请我把手稿转送到出版社,她们认为书稿只有出版才能避免她们父亲未公开发表作品的流失。她们同时还希望通过我向一直与约翰·缪尔先生保持亲密友谊的米福林公司致以深深的谢意!

威廉·弗雷德里克·贝德

写于加利福尼亚伯克利

1915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