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掌上日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一达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玩家的不冤不乐,藏家的慧眼识珠,在物我相融与物我两忘的超脱中,玩才会有境界。玩一旦升华到禅意,日月才会出现在指缝间,心中也会感知冬暖夏凉。刘一达编著的《掌上日月》讲述的是名人收藏、以及书画、老玩艺、老绝活、美食,包括作者本人采访经历的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刘一达编著的《掌上日月》讲述了:岁月会把一切器物变成古董,光阴又把一切收藏变成记忆。文化价值被无声的历史所铸就。鸟笼、葫芦、蛐蛐罐,书画、古瓷、紫砂壶。一对山核桃在掌间旋动着日月。玩家的不冤不乐,藏家的慧眼识珠,在物我相融与物我两忘的超脱中,玩才会有境界。玩一旦升华到禅意,日月才会出现在指缝间,心中也会感知冬暖夏凉。 《掌上日月》讲述的是名人收藏、以及书画、老玩艺、老绝活、美食,包括作者本人采访经历的散文作品集。

目录

第一辑 玩家心境

 境界

 掌上旋日月

 玩鸟儿

 养花儿

 藏印

 景泰蓝

 罐里乾坤

 收藏“天安门”

第二辑 雪泥鸿爪

 印象

 祈祷

 四海

 歌声

 采访

 西北行记

 字典

 过年

 读书

 业大

 谈笑

 喝茶

 说“虫儿”

第三辑 翰墨人生

 墨魂

 执著

 心经

 是昧儿

 藏印

 五气

第四辑 行云流水

 滴水

 眼界

 情结

 镜头

 酒昧儿

 湘情

 竹枝词人

 阳光

试读章节

正在杭州参加笔会,在央视新闻节目里得知王世襄先生作古的消息,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又“走”了一位老先生。

今年(指2009年)是怎么啦?难道老天爷在天国感到寂寞,活动了心眼,把人间的一位又一位大师给请了去,陪他作伴儿?

数数吧:从季羡林、任继愈到钱学森、贝时璋,今年我们送走了不止一位可敬的老先生,现在世襄先生也被老天爷给召去,陪他玩蛐蛐儿去了。

这是一个值得咂摸的事。“走”的这几位大师级人物,岁数都在90岁以上。世襄先生的寿数是九十有五。

现如今,虽说中国人的寿命普遍提高了,以北京为例,平均寿命已达80岁,但毕竟能活到90岁往上的人并不多。按老年间的说法,他们可说是尽享天年了。

老北京有个习俗,80岁以上的人故去,得说是“喜丧”。“喜丧”跟一般的丧礼不一样,送行的人当然也会掉眼泪,但这泪水里悲哀的成分会少一些,也许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但如果转念一想,人都有作古这一天,这遗憾也就随之淡然了。

世襄先生属于活得很明白的人,80岁以后,他便把生死看得很淡了。能活到九十有五,老爷子应该感到知足,所以他临“走”前撂下话: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甚至连灵堂也不要设,省事也省心。

他从容不迫地来到这个人世,又坦然自若地挥手告别,在人世间潇潇洒洒玩了一遭。这一遭儿时间不短,将近一个世纪,老爷子也算功德圆满。

当然,人生能有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回顾世襄先生95年的人生之路,其实并不顺,这一辈子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儿,甚至磨难不少。

老爷子蒙受最大的冤屈是上世纪50年代“三反”时,被定为“大老虎”,以“贪污盗窃”罪名被戴着手铐脚镣拘留审查了10个月。尤为不幸的是在看守所染上了肺结核,在“文革”中复发,肺与两肋粘连,成为终身痼疾。

当然,先生的罪名是莫须有。他在抗战胜利后,没收德国人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取回溥仪留存天津张园旧宅保险柜中的稀世珍宝1800件,收购郭葆昌的名瓷数百件等,可以说为抢救国宝立下大功,但他却反遭诬陷,功臣成了罪人。审查近一年,啥事儿没有,他被无罪释放。

P2-3

序言

您看到的这本书和另外一本书,是我近两年写的散文和随笔集。一本书名叫《掌上日月》,一本书名叫《胡同味道》。这两本书,称其为姊妹篇或上下集也行。

为什么叫“掌上日月”,而不叫“天上日月”,或者别的日月呢?好像这两个书名已然做了解释:掌上日月,就是胡同味道。这两个书名,也是这两本书里的两篇散文的题目。

散文和随笔的写作,在于一个“散”字和一个“随”字。散,是形散,神不散。随,是心随,意不随。

但我理解散文和随笔的写作,还在于一个“兴”字和一个“境”字。兴,是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境,是文章要追求一种境界,或者说一种品位。境从于心,或心附于境。有意境,自然也就有品位。

我比较喜欢散文和随笔这两种文体,因为散文可以不拘形式,不受约束,散散漫漫,直抒胸臆。随笔呢,则有点儿随心所欲的味道,平铺直叙,不讲究文采,不受限制,自由自在,写到哪儿是哪儿,只须把要说的话,说明白就得。

这仅就文体而言。但真正好的散文与随笔,如行云流水,如清风拂面,既可荡涤胸襟,又觉回肠荡气,如果不营造出一定的语境,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我一直以为写好散文和随笔的秘诀是“气韵”俩字。心平气和、气定神闲与心浮气躁和颐指气使写出来的散文和随笔能一样吗?

明朝末年,有一位与大书画家董其昌齐名的文化人叫陈继儒,号眉公,他不到二十岁便考取功名。二十九岁正当仕途前途无量之时,他却毅然决然“取儒衣冠焚弃之”,此生再不为官,隐居在小昆山(即现在上海的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青浦),杜门著述,其绘画与散文以闲适散淡、宁静致远著称。

这位陈继儒有多部书传世。他的书多观世和警世箴言,看似闲余笔谈,却是处世妙谛,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我非常喜欢他在《安得长者言》中说的一段话:“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保持沉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白费工夫)。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交际太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为欲望太多而苦)。近情(合乎情理)然后知平日之念刻(用心刻薄)。”

这大概是作者以静养性,清心寡欲之后得出的理性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