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记录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灾难,真实阐述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带你走入灾难背后这样那样的故事……
对于灾难这一主題,要理论论述的东西有很多,但再多的理论也比不上了解灾难的真相更让人记忆深刻。为了让大家对人类史上所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有个详细的了解,特编写了这本《可怕的灾难》。由北巫编著的《可怕的灾难》按照传染病、爆炸与火灾、战争与太屠杀、海难、地震、洪涝灾害、飓风之灾、干旱与饥荒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了灾难发生的详细情况及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大自然,也保护自己,并珍惜当下的生活。
《可怕的灾难》:传染病在古代被称为瘟疫,一旦爆发,犹如洪水猛兽,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提起瘟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量的人口死亡,巨大的心理恐慌。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特别大。其中尤以黑死病、鼠疫、天花、流感等最为严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有人类在海上航行,便有海难相伴而行。据史料记载,自1850年以来,大约每30个小时就有一艘远洋轮船葬身大海……全球海底,约有20万艘沉船。在过去150多年间,震惊世界的特大海难几乎每5年就发生一次。
在一张照片上,看见一位农民蹲在干裂的土地上,一脸的无奈,一个孩子站在旁边哭泣。从这张照片看到干旱的可怕,由于干旱带来的饥荒,使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地震和海啸。当今世界,大饥荒的灾难仍然高悬人类的头上。人类必须高度注意会世界的粮食安全,警惕大饥荒的再度降临。
《可怕的灾难》由北巫编著。
2000多年前的雅典大瘟疫
在古希腊众多城邦中,雅典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建筑、艺术、诗歌、戏剧、哲学和史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数众多的古代西方最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历史家、科学家……不是雅典人便是长期在雅典居住、著书讲学的移居学者,比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德谟克利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斯多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等,那时的雅典人就骄傲地宣称:“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可是天道无常,一场大瘟疫,就将这明珠葬送了。
公元前430一公元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3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雅典瘟疫是一场毁灭性的传染病,袭击了这座古希腊城邦。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对这场毁灭雅典的瘟疫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身强体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干渴,这时,患病者的身体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疡,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有些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处于巅峰时期的希腊城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内战——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交战的双方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交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3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瘟疫降临到雅典人身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瘟疫爆发的时候恰好居住在雅典,不幸的是他也感染上了瘟疫,这一年他25岁,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并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从而为后人研究这次瘟疫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瘟疫爆发后,立即给雅典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的恐慌。因为一旦感染上瘟疫,任何人工技术都没有什么效用。面对瘟疫,医生们也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更致命的是,由于传染性非常剧烈,医生们的死亡也是最多的,因为他们和病人接触频繁。有些人因无人照料而死亡,有些人尽管得到细心的照料,但还是死去了。人们未能找到一种特效药,因为一种药物对一个患者是有益的,对另一个患者却是有害的。那些身强体壮的人不见得比身体弱的人更能抵抗这种疾病,所有病人都同样地死亡,就是那些在饮食上特别注意提防的人也是一样。.由于相互看护而染上瘟疫的人,像羊群一样地死去,这种情景是最可怕的,因此而造成的死亡数量也最多。
通过修昔底德的记述,当瘟疫降临时,很多身体完全健康的人突然开始头部发烧,眼睛变红、发炎;口内从喉中和舌头上出血,呼吸不自然、不舒服。其次的病症就是打喷嚏、嗓子变哑。不久之后,病人胸部发痛,接着就咳嗽;以后就是肚子痛,呕吐出医生都尚未定名的各种液体,大部分时间是干呕,产生强烈的抽筋。到了这个阶段,有时抽筋停止了,有时还持续很久。抚摸病人时,可以感觉他们的体表温度不高,也没有出现苍白色;皮肤略带红色和土色,发现小脓包和烂疮。但是身体内部却发高烧,所以就是穿着最薄的亚麻布,病者也不能忍耐j修昔底德写道:“他们大部分人喜欢跳进冷水中,有许多没人照料的病人实际上也是这样做了,他们跳进大水桶中,以消除他们不可抑制的干渴;因为他们无论喝多少水总是一样的,于是他们长期患着失眠症,不能安静下来。”他们多半因为内部高热而死亡。即使病人能够度过这个危险期,他们的肠胃也会产生强烈的溃烂和不可控制的大泻,最终多半也会死亡。
最严重的是,无法救治这一严酷现实;不但摧毁了人们的意志,同时也瓦解了社会关系。为了使自己免受感染,人们纷纷背弃了人情世故,普遍害怕去探视病人,结果不少病人因无人照看而很快死去。事实上,由于无人照料,许多人全家都死光了。
更悲哀的是,“由于瘟疫的缘故,雅典开始有了空前违法乱纪的情况。人们看见幸运变更得这样迅速、这样突然,有些富有的人突然死亡,有些过去一文不名的人现在继承了他们的财富,因此人们现在公开地冒险放纵,这种行为在过去他们常常是隐蔽起来的。因此,他们决定迅速地花费掉到手的金钱,以追求快乐,因为金钱和生命都同样是短暂的,至于所谓的荣誉,没有人表示自己愿意遵守它的规则。”
当瘟疫发展到高峰时,雅典死亡的人数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掩埋死者了。“城里各个区都设立了焚烧点,尤其是那些挤满了难民的地方,甚至连那些神圣的区域也不例外。人们把死尸扔进焚烧炉里,有时因为尸体压着尸体,很多都没有焚烧完全。为了给焚烧点提供足够的木材,甚至专门组成一些小队。有的焚烧炉彻夜不息,阴森可怖的浓烟和臭不可闻的气味遮住了城市的上空,熏黑了建筑上洁白的大理石。”
毫无疑问,这场2000多年前的瘟疫对雅典所造成的灾难是致命的。据后世历史学家的估计,当时雅典总人口的1/3都在瘟疫中丧生了。更令雅典人悲痛的是,他们尊敬的执政官,雅典“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伯利克里也染病而死,直接影响到当时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向斯巴达投降,从此古希腊陨落了,再也没有出现过雅典这样的辉煌。公元2世纪中期的安东尼瘟疫
公元2世纪中期(公元164—180年),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的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并直接导致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终结。
史学家一般认为,是平定叙利亚叛乱的那支罗马军队将瘟疫带回罗马帝国的。在皇帝马克乌斯·奥里略统治期间,这群士兵打完了近东的战争,回到罗马,他们携带的不仅是战利品,还有可怕的天花和麻疹,并传染给了罗马的人们。这场瘟疫于公元164年曾在帝国东部边境的军队中流行,其后的2年里,这—疾病的影响仍只局限在东方,并给派去平定叙利亚叛乱的罗马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到了公元166年,瘟疫传到罗马,随后又波及到其他许多地区。据史书记载,“安东尼瘟疫”的症状主要包括:剧烈腹泻、呕吐、喉咙肿痛、溃烂、烫手的高烧、皮肤化脓、手脚溃烂或是生了坏疽、病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口渴。有些学眷认为这是天花最早流行的记录,并推断病源来自蒙古,这也是迫使匈奴^西迁的主要原因之一。P2-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三大灾难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枯拉朽之力,刹那间让数以万计的生命消失,数以百亿计的财富毁灭,数以十万计的人民无家可归,大片国土面临最恐怖的核污染……
毋庸置疑,这次日本大地震为人类灾难史添上了重重的一笔。同时,它’又一次将人类的目光聚焦到“灾难”这个主题上来,让世人对“灾难”有了更多的思索与感悟。
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犹如波澜不惊的大海突发海啸,没有人会知道它何时席卷而来、汹涌而至,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坦然接受和勇敢面对挑战。庄子说:“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过去,我一直以为庄子的心态太消极,但现在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一种面对灾难的坦然之心——既然灾难已经降临,我们就必须学会承受,而且是笑着去迎接。
灾难很可怕,但并不是所有的灾难都只有弊的一面。很多时候,灾难以其悲剧的方式教会人类生存下去的智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警醒与启示。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可以说是从灾难中发展起来的。比如,鼠疫曾在欧洲横行3个世纪,鼠疫过后,欧洲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其实,灾难毁坏文明的同时也在锻造文明——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的结束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除了感悟,人们也多了很多疑问:灾难能被征服吗?世界末日不会到来吗?坚信“人定胜天”者认为,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只需埋头大步向前,总是能渡过难关的。在他们心里是不相信增长也有极限的,他们只习惯于在灾难发生后再考虑其“善后”和“改进”。不过,一次又一次的事实告诉我们:灾难不可能被完全消灭,却可能被人为地扩大。这注定了人在“天”的面前必须持一种谦恭的态度。顺应、遵守自然规律,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利用自然。否则,世界末日真的不远了。
对于灾难这一主题,要论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但再多的理论也比不上了解灾难的真相更让人记忆深刻。为了让大家对人类史上所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有个详细的了解,我们特编写了这本《可怕的灾难》一书。全书按照传染病、爆炸与火灾、战争与大屠杀、海难、空难、地震、火山喷发、洪涝灾害、热带风暴、干旱与饥荒等10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了灾难发生的详细情况及其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大自然,也保护自己,并珍惜当下的生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相关资料,在这里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