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见证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让你真切感受五千年文明的脉动!
龚勋主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版)》上起盘古开天下至辛亥革命,以简明完整的历史框架、详略得当的史实陈述,系统地再现了中华五千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全书以近两百个历史故事为基础,通过严谨简洁的背景分析、精彩生动的事件讲解以及穿插出现的历史常识介绍,与读者一起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认识纵横捭阖的风流人物,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和沧海桑田。
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至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
龚勋主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版)》由数百个生动的故事组成,串联起中华五千年泱泱历史,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精美的插画重现了历史的精彩瞬间,图文并茂的小资料也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和扩展。读者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版)》,就如同展开—幅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卷轴,步入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廊!
田单巧布火牛阵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引起各国震怒。两年后,燕国联合秦、魏、赵、韩共同讨伐齐国。联军在燕国上将军乐毅的指挥下,长驱直入,很快攻下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镇)。接着,乐毅分兵进击,半年之内接连攻下齐城池七十多座,最后只剩下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个孤城。齐滑王出奔卫国,后被杀。
燕军围困即墨之初,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城迎战,受伤而死。即墨军民共推城中曾带过兵的田单为将。田单智勇过人,他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七千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坚决抵抗燕军。田单和军民同甘共苦,深得士卒信任。在他的带领下,齐军众志成城,致使乐毅数年不能攻克即墨。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田单实施反问计,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迟迟不攻下莒城和即墨,是想收买齐国民心,好自己当齐王。燕惠王本来就对乐毅不满,听到这些谣言,立即撤了乐毅的职,改派无能的骑劫代替乐毅攻打即墨。乐毅心灰意冷,逃往赵国。
骑劫来到齐国后,一改乐毅的作战方略,对齐降卒滥施刑罚,并让士兵挖掘齐人祖坟,激起齐人愤恨。田单则以此激发即墨军民同仇敌忾,并麻痹燕军,设计诈降,使燕军丧失警惕。
田单悄悄在城中集合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红绸,上面画满了五彩龙纹,又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尾巴上系上浸过油的稻草。一日半夜,齐军暗凿墙洞数十个,趁燕军熟睡之际,点燃牛尾稻草,将牛从墙洞驱出。一千多头牛被火一烧,又惊又怕,发疯般朝燕军的营寨狂奔乱撞。
燕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一睁眼看到火光冲天,一群尾巴燃着火苗、角上带刀、浑身都是龙纹的庞然大物横冲直撞,都吓得四处逃窜。而田单借着火牛的攻势,率五千名精兵随后攻入燕军阵地,杀声震天动地。燕军猝不及防,互相践踏,乱作一团。骑劫只好随着乱军逃走,在混战中被田单赶上,一戟刺死。
田单带领齐军乘胜反攻,很快收复被燕军占领的七十余城。齐国复国,齐襄王即位,赐田单一万户土地,封为安平君。但此时,齐已残破不堪,国力大衰,再也无法与强秦匹敌。
反间计
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之一,即在疑阵中又布疑阵,使敌人内部产生矛盾,互相拆台,己方则趁机行事,取得战争或斗争的胜利。反间计的关键在于“以假乱真”,造假造得巧妙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从而做出错误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田单利用燕惠王对乐毅不满的情绪,加以离间,从而达到去强敌的目的,可谓军事史上巧施反间计的典型战例。
完璧归赵
战国后期,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一块非常名贵的玉璧,名为和氏璧。公元前283年,秦昭王听说此事,便想将和氏璧据为己有。他自恃强大,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王一向不讲信用,怕其中有诈,但又惧秦国力量强大,如果不答应,秦国定会借机出兵攻打赵国,因此踌躇不定。
这时,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自己的家臣蔺相如。赵王召见蔺相如,见其谈吐不凡,遂派他出使秦国。蔺相如临行前对赵王说:“假如秦城人了赵国,则璧留秦国;若不得秦城,臣当完璧归赵。”
几日后,蔺相如带和氏璧到了秦国,秦王不开正殿,只在别宫章台接见了他。蔺相如拿出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傲慢无礼,接璧看了看,又传给左右观赏,却只字不提用城换璧的事。蔺相如见秦王并不想交出城池,于是上前对秦王说:“玉璧上还有点小瑕疵,请让臣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回玉璧,马上后退几步,靠一根柱子站定,怒发冲冠,说道:“赵王斋戒五日方郑重将玉璧交付于我,今天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只在章台这样不正式的地方接见我,拿了玉璧后又递给妃子和下人们观看,太不合礼节。我看您并没有换璧的诚意,现在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自己的头和这块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他举起玉璧怒视着柱子,好像马上就要撞上去一样。
秦王怕蔺相如真的砸坏了玉璧,连忙向他赔礼,并叫人拿出地图,指划十五城的位置。蔺相如见秦王只是装个样子,并无真心以城换璧,便又胁迫秦王答应斋戒五日后方可正式纳璧。
蔺相如回到驿馆,立即叫一个随从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悄悄从小路回赵国去了。五日后,蔺相如在朝堂上对秦王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如果秦王真想换璧,必须先交出十五座城。秦王并不想真的割让土地,他非常生气,想要杀了蔺相如,又怕失信于诸侯,最后只好放蔺相如回国了。蔺相如圆满完成任务,史称“完璧归赵”。
和氏璧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一琢玉高手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献与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说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斩卞和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璞玉献给武王,武王使玉工查看,仍说是石头,于是卞和又失右脚。待文王即位,卞和在楚山下抱璞玉泣血两日。文王听说后,命人剖开璞玉,果得稀世美玉,遂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P68-71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从远古的炎黄部落到今天的泱泱大国,从灿烂的夏商周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兴衰荣辱,一场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一项项震惊世界的发明、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造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辉煌历史。
本书上起盘古开天下至辛亥革命,以简明完整的历史框架、详略得当的史实陈述,系统地再现了中华五千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全书以近两百个历史故事为基础,通过严谨简洁的背景分析、精彩生动的事件讲解以及穿插出现的历史常识介绍,与读者一起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认识纵横捭阖的风流人物,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和沧海桑田。
书中美轮美奂的手绘插图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有助于理解史实,又让人耳目一新,重新诠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一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