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原子城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基地内的史料丰富、场景生动。二炮驻青某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部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选场所和理想景区。在辛茹所著的《理想之歌(上卷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纪行)》里,官兵能真正领略到了导弹事业的革命历史,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过去的艰辛岁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想之歌(上卷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纪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辛茹 |
出版社 | 军事谊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青海原子城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基地内的史料丰富、场景生动。二炮驻青某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部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选场所和理想景区。在辛茹所著的《理想之歌(上卷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纪行)》里,官兵能真正领略到了导弹事业的革命历史,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过去的艰辛岁月。 内容推荐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辛茹所著的《理想之歌(上卷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纪行)》带你置身于历史现场,回到那个苦难、艰辛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去体会那个时代的大起大落、风云流变、机缘巧合,去看清那些面容各异、表情各异、命运各异却带着相同时代烙印的鲜活面容,然后沿着他们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一路寻访,一路思索。《理想之歌(上卷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纪行)》让读者看到选择了信仰的共产党人,在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走上了一条铺满荆棘的践行信仰的道路。 目录 01 开天辟地 记南湖革命纪念馆 02 农民革命的大本营 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03 高筑神州风雨楼 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旧址 04 军旗升起的地方 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05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记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 06 “霹雳一声暴动” 记秋收起义纪念馆 07 数字里的红安 记黄麻起义纪念馆和鄂豫皖苏区 革命烈士陵园 08 “天下第一山” 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 09 永不改变的军魂晰 记古田会议纪念馆 10 一张共和国的草图 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11 不可复制的悲壮与光荣 记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央红军 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 12 为了可爱的中国帖 记方志敏纪念馆 13 大道通天 记红军长征通道会议会址 14 改变中国命运的三天 记遵义会议纪念馆 15 “而今迈步从头越” 记娄山关战斗遗址 16 毛泽东的“得意之笔” 记四渡赤水纪念馆 17 万水千山走遍 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 18 冶炼之路 记红军长征会师总纪念碑 19 守望英灵的“红军杨” 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20 红土忠魂加 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21 永不陨落的红星 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 22 千年古镇的记忆 记瑶里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23 抗日救亡的红色桥梁 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24 抗日救亡的特殊战场 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纪念馆 25 抗日烽火中的高原奇葩 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26 抗日救亡的一面旗帜 记新四军军部旧址 27 烽火不息 记息烽集中营旧址 28 炼狱之火 记上饶集中营旧址 29 “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记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 纪念馆 30 “得以血溅山河,我足已。” 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31 砥柱中流 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32 狂飙突起 记百团大战纪念馆 33 殊死对决 记盂良崮战役旧址 34 “为了新中国,前进!” 记董存瑞纪念馆 35 “两个务必”的发祥地 记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36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 记李大钊故居 37 太阳升起的地方 记毛泽东故居 38 “历史是人民写的!” 记刘少奇故居 39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记彭德怀故居 40 “关键时刻立大功” 记叶剑英纪念馆 41 “沧海一粟” 记粟裕故居 42 铁血三千里 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43 浩气长存天地间 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44 在那遥远的地方 记核武器试验基地纪念馆 45 壮志换新天 记红旗渠 46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记钱学森纪念馆 47 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记焦裕禄纪念园 48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记王进喜纪念馆 49 永恒的时代精神 记雷锋纪念馆 50 执政为民的典范 记孔繁森纪念馆 试读章节 革命形势的发展让年轻的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党组织建设、严防党内滋长的贪污腐化现象、肃清党内变节分子、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建立一个维护党性党纪的专门机构,已经成为党的发展的紧迫任务。 192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恰逢其时地承载了这一光荣的使命。 1927年4月,各地党组织的代表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秘密向华中重镇武汉聚集。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长江之滨一所古色古香的小学校里召开。这次大会虽然没有按照人们的期望解决全国上下最焦虑的如何从危难中挽救中国革命的问题,但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修正案,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作出了关于集体领导,加强党内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的决定,并第一次选举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的监察委员会由10人组成,年龄最大的4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和白区工作中,加强党的纪律和监督工作对于巩固党的组织、维护党的统一、保证党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五大”之后半年,湖北、四川、东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省监察委员会,它们分别在各省地方党组织中开始履行职责。 中共“五大”闭幕不久,革命形势急剧恶化。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从此,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与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共产党之间,转入了你死我活的血战交锋。 中央监察委员会10位成员临危受命,艰难探索,忠诚履职,铁面无私,嫉恶如仇,捍卫正义,肃贪除奸,坚决维护党章和党的纪律,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在国共两党都享有盛誉。他曾一度主持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工作,此事让蒋介石即使在败退台湾之后仍然耿耿于怀,说他的组织部就在共产党组织的控制之下。省港大罢工期间,杨匏安管理着大量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从未发生挪用、贪占的行为。为了补贴家用,他给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就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来源。杨匏安这种廉洁奉公的品德深深印在家人的记忆里。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强迫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接着又于5月15日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人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由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对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杨匏安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和秘书的职务。杨匏安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期间,被叛徒出卖被捕。由于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任中央常委,影响较大,蒋介石几次派人许诺高官厚禄,都遭他严词斥责;敌人又以死威胁,杨匏安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不久,杨匏安被杀害在上海龙华监狱。就义前,他托狱友带出一封家信告诫家人,不可接受国民党的任何资助,如果实在没办法生活,就回老家去,并特别嘱咐,千万别把缝纫机卖了,那是全家今后生活的依靠。 杨匏安以革命者应有的气节,毅然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践行了对党的忠贞不渝。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位成员先后有8人英勇牺牲,1人失踪,只有1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虽然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但他们坚定地捍卫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风雨如磐的中华大地上,丹心铸剑,风中亮旗,树立了党的纪检监察干部的辉煌形象。 中国共产党诞生91年,党的纪检监察机构也走过了85年历程。组织、纪律、监督、监察这些核心词一直伴随着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党的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努力践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践行着党章赋予的职责。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只有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才能使我们的党面对任何风雨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完成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P13-15 序言 信仰引领我们前行 2011年开始,第二炮兵党委为树立青年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各基地、旅团、院校周边的红色资源,分批选定了100多个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这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横跨大江南北,遍布黄河两岸,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共产党人高扬理想、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后,曾经光耀夺目的、令我们血脉贲张的信仰故事,如今是不是已经变得光影杂沓?曾经矢志捍卫的信仰真谛,还会不会成为我们坚守的精神家园?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沿着一个个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一路追寻,一路思索。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我希望自己能置身于历史现场,回到那个苦难、艰辛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去体会那个时代的大起大落、风云流变、机缘巧合,去看清那些面容各异、表情各异、命运各异却带着相同时代烙印的鲜活面容,然后沿着他们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一路寻访,一路思索。我渐渐学会了对大而无当、信口雌黄的野史保持足够的警惕,也渐渐学会了借助史料不断地矫正我的信马由缰、支离破碎的想象的谬误。尽管我的所获、所感未能达到精确,但我还是一次次地击节叹赏,一次次地泪流满面,并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地佐证着我对理想信仰、生死聚散、坦荡如砥等等人性的理解。 一路寻访,一路思索。我看到选择了信仰的共产党人,在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走上了一条铺满荆棘的践行信仰的道路。 在南昌城头,在一次次背叛和一场场屠杀中警醒的共产党人,经受了大浪淘沙的考验,开始在一支枪杆子里挽救革命;在红都瑞金,一张共和国的草图,一幅实现信仰的蓝图,秩序井然,绿树掩映,存续着一条血脉的勾连,记忆着一座江山的缩影;在于都渡口,一段牵肠挂肚的十里相送,一场不计回报的和盘托出,一次断头流血的万里追随,化解了千军万马疯狂的“围剿”。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我看到选择了信仰的共产党人,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在二万五千里征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一支“叫花子”队伍,凭着坚定的信仰,终于走到了胜利会师的那一天。它由二十多万人开始,由不到三万人完成,被他们抛在身后的,是失败和苦难、雪山与草地;在抗日战场上,为了血肉模糊的民族,共产党人以坦荡的襟怀,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遍及华北、华中和华南,每一块土地上都洒下了无数先烈的热血;在解放战争中,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最终撕开黎明前的黑暗,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在上海龙华监狱,在重庆歌乐山,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在贵州息烽集中营,面对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和许诺,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在酷刑中,在绞架下,在刑场上,戴镣长歌,含笑九泉。选择了信仰的革命者,同样也选择了如此自觉、如此豪迈与彻底地坚守自己的信仰。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我还看到信仰的选择、信仰的坚守并非都是大义凛然,慷慨悲歌,它有时也会让人默默垂泪,苦涩难言,隐痛难忍。 在中央苏区,在革命老区,在边区,在解放区,无数男儿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他们的身后,却是一个个老无所托的亲娘,一个个望穿秋水的女子,一个个独撑家园的妻子。她们是涌动在历史深处的一滴滴清泪,生长在纪念碑旁的一蓬蓬青草;在长征路上,在西征途中,在一支长长的一往无前、陷阵杀敌的队伍中,在一个个慷慨赴死的刑场上,竟然行走着、挺立着一个个连自己孩子下落与生死都不知道的母亲。她们的爱憎、聚散、记取和忘却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又是怎样的苦难风流。 一路追寻,一路思考。过去与现在、苦难与辉煌,中国共产党人终于用28年的时间证明了信仰的胜利。但它同时清楚地告诫全党,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宣告了共产党人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并在他们的信仰之旗上,续写新的传奇。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就是他们的信仰;在祖国需要石油的时候,“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让旧貌换新颜,“宁愿流血,也不流泪”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就是他们的信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把信仰写在大地上,刻在苍穹间,照亮一个民族前行的方向。 一路追寻,一路思索。信仰的力量触手可及,俯拾皆是。 当我坐下来,终于可以写下一些文字,我不知道距离那个时代比我更近的读者会怎样解读,也不知道距离那个时代比我更远的读者会怎样解读,但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那个时代、那些人默默转身之时或一一离去之后,写下这些文字向他们致敬,我内心只有汹涌的感恩和无尽的谦卑。 我想到了佛学里的一个词——“加持”,意思是把超乎寻常的力量附加在软弱者的身上,使软弱者得到勇气和毅力,扛起重担,渡过难关。也许我可以说,追寻信仰的过程,就是信仰不断地“加持”我们的过程,就是信仰不断地融入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信仰不断地引领我们前行的过程。 辛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