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盲聋人海伦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学会了阅读,认识了字,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
19个月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得海伦失明、失聪,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心灵之窗被禁锢,造成她性格乖戾、脾气暴躁。7岁时,莎莉文老师来到她身边,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光明、希望和快乐。10岁时,海伦凭借顽强的毅力,开始学习说话。1898年,顺利进入剑桥女子学校学习,最终,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考入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并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毕业后,海伦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最后,海伦想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还要体会历史、艺术和戏剧的巨大魅力;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和忧伤。
海伦通过自己面对不幸的命运仍然不放弃希望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不幸。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