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球蒙难记/科学风向标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凌岳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凌岳编著的这本《地球蒙难记》是科学风向标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围绕水灾与旱灾、瘟疫与疾病、泥沙与风雪、地震与火山、物种灭绝、蝗灾、可怕的污染等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探究,让人们更近一步了解地球,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对策。本书主要供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凌岳编著的这本《地球蒙难记》围绕自然灾害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让人们更近一步地了解地球,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对策。《地球蒙难记》更深一步的目的是,告知人们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护资源,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目录

第一章 水灾与旱灾

 洪涝灾害危害多

 淮河流域的多次洪灾

 被洪水淹没的大西洲

 1998年中国特大洪灾

 智利大海啸

 摩亨佐·达罗文明的覆灭

 令人发指的旱灾

 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玛雅文明的消失

 非洲萨赫勒地区旱灾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灾

第二章 瘟疫与疾病

 谈虎色变的瘟疫

 流感

 鼠疫

 狂犬病

 结核病

 天花

 登革热

 西尼罗河病毒

 埃博拉病毒

 雅典鼠疫

 查士丁尼瘟疫

 欧洲黑死病

 黑死病侵噬伦敦

 天花肆虐

 第三次鼠疫横扫全球

 16世纪的美洲瘟疫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

 世纪绝症艾滋病

 “非典”肆虐

第三章 泥沙与风雪

 消失的阿布辛贝神庙

 被黄沙掩埋的圆沙古城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黑风暴美国人的噩梦

 所向披靡的陆地龙卷风

 海上“龙吸水”

 美国龙卷风”

 雪崩的发生

 美国的“白色星期五”

 “风暴之神”——飓风

 “卡特里娜”飓风

第四章 地震与火山

 历史上的大地震

 1923日本关东地震

 唐山大地震

 火山大喷发

 地震前的预兆

 被火山吞没的米诺斯文明

 火山毁灭庞贝古城

 喀拉喀托火山的喷发

 圣海伦火山爆发

 坦博拉斯火山大爆发

第五章 愤怒的地球

 旧金山大火

 孟加拉气旋

 “吃人”蝗灾

 幽灵雷暴

 山崩引发的灾难

 濒临灭绝的物种

 恐怖的“圣婴”

第六章 可怕的污染

 室内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

 地下水污染

 垃圾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体热污染

 光污染

 白色污染

试读章节

淮河流域的多次洪灾

1931年的6月到8月,中国北方冷空气势力强盛,活动频繁。江淮流域处于低压槽间,相应地面不断有波动产生并发展成气旋。长江、淮河流域为冷暖气流交汇之地,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笼罩面积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江淮并涨的大洪水。淮河流域灾情极为严重,淫雨兼旬,洪水所到之处,圩堤尽溃。从淮阴到扬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人畜尸体顺水漂流。沿淮大堤自河南信阳至安徽五河主要决口64处,决口长度累计17。3公里,全流域淹没农田7700余万亩,“麦收三成秋无收,濒淮各县成泽国”,受灾人口达2100余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经济损失3。64亿银元。

据统计,1901年到1948年的48年中,淮河全流域共发生42次水灾。最突出的大灾有1916年、1921年和1931年三次,淮河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早在《晏子春秋》中就有“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记述。总体来看,淮河流域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1℃~16℃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毫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淮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但是,因为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南北平均降雨相差500~600毫米,多雨年与少雨年的降雨量相差3~4倍。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降雨集中,汛期暴雨持续时间长。现代灾害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气候过渡地带是地球上典型的孕灾地区。

公元1194年开始的黄河夺淮是淮河流域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黄河与淮河流域之间有一段没有山脉分隔,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的黄河下游河道经常变迁摆动,左右堤交替决口,黄河泥沙不仅淤积破坏了济水水系,使一部分济水流域成为淮河流域,而且影响了淮河及其北部支流。从公元1194年至1855年,黄河夺淮长达661年,给淮河流域带来了灾难性的变化。

由于淮河流域存在着孕灾的气候条件,加上黄河长期夺淮的恶劣影响等因素,淮河流域从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穷地方。黄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到处泛流,不仅淤塞了淮河干流河道,而且倒灌、淤塞了各支流河口,使淮河中游河道比降变缓,并在盱眙与淮阴之间沿淮两岸壅积成湖荡。原来的淮河人海通道逐渐被淤成一条地上悬河,即现在的废黄河。特别严重的是,黄河侵占了淮河中下游河道,致使淮河上中游洪水没有了出路。

淮河流域的暴雨多发生在6月到8月,其中6、7月主要受梅雨锋影响,梅雨期的长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决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如1931年梅雨期长、雨量多,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8月份主要受台风影响。淮河干流及其支流上游的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和沂沭河上游的沂蒙山区,都是经常发生暴雨的地区。暴雨频繁是也造成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黄河夺淮给淮河流域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难于彻底消除,加上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淮河流域特定的地理环境,致使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时有发生。1949年以后,淮河流域还先后发生了1950、1954、1991、2003年流域性洪水和1957、1968、1974、1975局部大洪水,均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淮河流域仍是全国洪涝灾害的重灾区,淮河的治理任重道远。

1950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淮河流域得到了全面治理,淮河的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P4-5

序言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有数十亿年之久,无时无刻都在循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变化着。但从第四纪开始诞生了人类之后,人类就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干扰,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残缺、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已经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满目疮痍。

本书围绕自然灾害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让人们更近一步地了解地球,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对策。本书更深一步的目的是,告知人们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护资源,保护环境,呵护地球,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灾害就伴随在人类左右。洪水、干旱、火山、地震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灾难告诫我们,在自然面前应保持必要的谦卑与敬畏,而不是把她作为一个予取予求的对象或者一个可以“战胜”的对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