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谈人生(珍藏版共3册)(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师谈人生(珍藏版共3册)(精)》由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著,胡适说:“发展个人的个性,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他的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但是,我们要看到胡适对人生的全面解读,还要仔细看他的书。在胡适的书中,作者轻松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感悟。而梁漱溟先生说得更直接:“人生的意义在创造!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断的进步。”梁漱溟还说:“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浅,太无味了。无反省则无领略。”一生经历许多风雨的梁先生,能有这样的人生自觉,与他一生注重自我反思不无关系。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价值说得十分透彻:“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内容推荐

人生有什么意义?人生有什么价值?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千古话题,吸引一代又一代人苦苦追索。蜚声中外的大家胡适、梁漱溟、季羡林,在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中,对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索,写下了足具启发价值的文字。《大师谈人生(珍藏版共3册)(精)》由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著,阅读《大师谈人生(珍藏版共3册)(精)》中他们的作品,你会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启迪智慧的心灵。

目录

《不受人惑》目录

人生问题

一个困扰人的问题

哲学与人生

人生有何意义

科学的人生观

工程师的人生观

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

不朽——我的宗教

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我的人生观和宗教

新生活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大宇宙中谈博爱

我所提倡的拜金主义

但愿不白说的话(一)爱国

但愿不白说的话(二)独立

但愿不白说的话(三)苟且

但愿不白说的话(四)名誉

少年中国之精神

学生与社会

依兴趣去选择

关注未解决的活的问题

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人生的知识准备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说婚姻

论家庭教育

“我的儿子”

女子问题

敬告中国的女子

《我的人生哲学》目录

人生的意义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合理的人生态度

合理的人生生活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道德为人生艺术

一个人的生活

人都会自己去走对的路

生命的歧途

谈乐天知命

无反省则无领略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

我之人生观如是

我的信念

我的生活实情

我自己的长短

吾人的自觉力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言志

欲望与志气

发心与立志

成功与失败

志愿真诚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开诚布公以立信

忏悔——自新

智慧的要点是冷静

没有勇气不行

真理与错误

深叹心不胜习

谈学问

求学与不老

谈习气

谈规矩

谈合作

谈罪恶

谈用人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

对异己者的态度

启发社会的力量

择业

新年的感触

为人类开辟新历史而奋斗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

青年修养问题

对于人类女性的认识

人生情趣与家庭

婚姻问题

人禽之别

理性与理智之分别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季羡林谈人生》目录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容忍

成功

谈礼貌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隔膜

论恐惧

坏人

论朋友

三思而行

傻瓜

毁誉

论压力

爱情

谈孝

老年

谈老年(一)

谈老年(二)

谈老年(三)

老年十忌

老马识途

长生不老

长寿之道

一寸光阴不可轻

我们面对的现实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真理愈辨愈明吗

我害怕“天才”

谈中国精神

衣着的款式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漫谈伦理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思想家与哲学家

八十述怀

九十述怀

梦游21世纪

千禧感言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后 记

试读章节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的问题

我到北京不到两个月。这一天我在中央公同里吃冰,几位同来的朋友先散了;我独自坐着,翻开几张报纸看看,只见满纸都是讨伐西南和召集新国会的话。我懒得看那些疯话,丢开报纸,抬起头来,看见前面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抱着一个小孩子,女的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觉得那男的好生面善,仔细打量他,见他穿一件很旧的官纱长衫,面上很有老态,背脊微有点弯,因为抱着孩子,更显出曲背的样子。他看见我,也仔细打量。我不敢招呼,他们就过去了。走过去几步,他把小孩子交给那女的,他重又回来,问我道,“你不是小山吗?”我说,“正是。你不是朱子平吗?我几乎不敢认你了!”他说,“我是子平,我们八九年不见,你还是壮年,我竟成了老人了,怪不得你不敢招呼我。”

我招呼他坐下,他不肯坐,说他一家人都在后面坐久了,要回去预备晚饭了。我说,“你现在是儿女满前的福人了。怪不得要自称老人了。”他叹口气,说,“你看我狼狈到这个样子,还要取笑我?我上个月见着伯安、仲实弟兄们,才知道你今年回国。你是学哲学的人,我有个问题要来请教你。我问过多少人,他们都说我有神经病,不大理会我。你把住址告诉我,我明天来看你。今天来不及谈了。”

我把住址告诉了他,他匆匆的赶上他的妻子,接过小孩子,一同出去了。

我望着他们出去,心里想道:朱子平当初在我们同学里面,要算一个很有豪气的人,怎么现在弄得这样潦倒?看他见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开口就有什么问题请教,怪不得人说他有神经病。但不知他因为潦倒了才有神经病呢?还是因为有了神经病所以潦倒呢?……

第二天一大早,他果然来了。他比我只大得一岁,今年三十岁。但是他头上已有许多白发了。外面人看来,他至少要比我大十几岁。

他还没有坐定,就说:“小山,我要请教你一个问题。”

我问他什么问题,他说,“我这几年以来,差不多没有一天不问自己道: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我想了几年,越想越想不通。朋友之中也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起先他们给我一个‘哲学家’的绰号,后来他们竟叫我做朱疯子了!小山,你是见多识广的人,请你告诉我,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我说,“子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现在的人最怕的是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他们是聪明人,不愿意扫兴,更不愿意发狂,所以给你一个疯子的绰号,就算完了。——我要问你,你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上去呢?”

他说,“这话说来很长,只怕你不爱听。”

我说我最爱听。他叹了一口气,点着一根纸烟,慢慢的说。以下都是他的话。

我们离开高等学堂那一年,你到英国去了,我回到家乡,生了一场大病,足足的病了十八个月。病好了,便是辛亥革命,把我家在汉口的店业就光复掉了。家里生计渐渐困难,我不能不出来谋事。那时伯安、石生一班老同学都在北京,我写信给他们,托他们寻点事做。后来他们写信给我,说从前高等学堂的老师陈老先生答应要我去教他的孙子。我到了北京就住在陈家。陈老先生在大学堂教书,又担任女子师范的国文,一个月拿得钱很多,但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老头子气得很,发愤要教育他几个孙子成人。但是他一个人教两处书,哪有工夫教小孩子?你知道我同伯安都是他的得意学生,所以他叫我去,给我二十块钱一个月,住的房子,吃的饭,都是他的,总算他老先生的一番好意。

过了半年,他对我说,要替我做媒。说的是他一位同年的女儿,现在女子师范读书,快要毕业了。那女子我也见过一两次,人倒很朴素稳重。但是我一个月拿人家二十块钱,如何养得起家小?我把这个意思回复他,谢他的好意。老先生有点不高兴,当时也没说什么。过了几天,他请了伯安、仲实弟兄到他家,要他们劝我就这门亲事。他说,“子平的家事,我是晓得的。他家三代单传,嗣续的事不能再缓了。二十多岁的少年,哪里怕没有事做?还怕养不活老婆吗?我替他做媒的这头亲事是再好也没有的。女的今年就毕业,毕业后还可在本京蒙养院教书,我已经替他介绍好了。蒙养院的钱虽不多,也可以贴补一点家用。他再要怕不够时,我把女学堂的三十块钱让他去教。我老了,大学堂一处也够我忙了。你们看我这个媒人总可算是竭力报效了。”

伯安弟兄把这番话对我说,你想我如何能再推辞。我只好写信告诉家母。家母回信,也说了许多“三代单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又说,“陈老师这番好意,你稍有人心,应该感激图报,岂可不识抬举?”

我看了信,晓得家母这几年因为我不肯娶亲,心里很不高兴,这一次不过是借题发点牢骚。我仔细一想,觉得做了中国人,老婆是不能不讨的,只好将就点罢。

我去找到伯安、仲实,说我答应订定这头亲事,但是我现在没有积蓄,须过一两年再结婚。

P5-8

序言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的问题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了帮助一般读者了解胡适,我们取材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编选了这个书系。在编选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取能够代表胡适思想主张并适合大众(主要是青少年读者和其他中等文化以上的读者)阅读的文章。

二、对选取的文章内容,尽量不做删改,保持原汁原味。

在编选过程中,编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为了更加切合书稿主题,重新拟定了个别文章的题目,以使论题更加突出。

二、为了增加读者阅读兴趣,每篇文章选取一段精彩文字,置于该文篇首。

三、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不影响语意的前提下,对文章中的异体字,按照现今通行规范予以统一。

四、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书稿,增加了注释。出注的范围是:文章背景介绍,明显与现今通行译法有差异的外国人名,一般读者难以理解的方言俗语。由于现代互联网非常发达,对于一些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查到的人物,不一一注出。

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选取的篇目和撰写的注释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方家指正。

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辑部

后记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成立的季羡林研究所2005年8月6日在京正式揭牌,由全国政协常委、前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韩喜凯为名誉所长,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书记为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张树骅秘书长任常务副所长,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季羡林先生的弟子)、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任副所长。研究所成立之后,北京和全国各地大报纷纷发表消息,认为此举标志着国内“季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季羡林学派”有了“正规军”,“季羡林研究”告别了“零敲碎打”的研究阶段。

季羡林研究所日后的计划,是要出一系列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著作,其中既有重新编辑的季羡林先生本人的著作,也有对季羡林先生进行研究的著作。第一批书籍,决定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包括这部《季羡林谈人生》和蔡德贵新撰写的记述季羡林先生人生经历的书。李玉洁老师始终支持季羡林研究所的工作,对成立季羡林研究所很有贡献,对季羡林研究所编辑出版有关书籍也大力支持,并想尽一切办法,搜求季羡林先生的照片,这是我们要特别感谢的。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秘书孙秀峰对编辑《季羡林谈人生》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一并表示感谢。

季羡林研究所

2005年11月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