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在人生/星云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星云大师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月 三日 星期四

从除夕开始,常住安排本山学部所有专修部三年级的同学至新落成的台北道场进行法务实习。三个星期以来,同学们各尽己职,无论在法务、知客、行堂、典座、文书、禅堂、环保、财务、书画、义卖、佛光大学、佛光会、总机等各方面的工作态度皆表现得相当用心、认真,我倍感欣慰。

学习,能让一个人成长;学习,也能使一个人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困难、挫折,这时候,就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些挑战来考验自己。在成长的阶段里,也会有许多问号在我们的心中徘徊、盘据,但是一旦找到答案,那份豁然顿悟的感觉又让我们喜出望外。今天,集合专三班的同学,针对大家在法务和威仪方面所遭遇的问题,给予一些意见与修正——

◎洒净时.引礼法师在带领信徒的时候应保持适中的距离,因为信徒彼此隔得太远,净水不易洒到他们的身上;靠得太近,信徒又会两排并成一排,反而延缓了整个甘露灌顶的程序。香灯在准备洒净用的杨柳枝应注意选材,不能一次太多;此外,太软的杨柳或不吸水的铁树枝均不适合于洒净时使用。

◎一般在寺院礼佛时,最前面一排的位置要留给长老,若长老不在,于三棒大磬后,后面的人就在三拜时主动往前递补。如果长老排在后面,大众应于绕佛时请长老先行,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不留意,会非常失礼。

◎有学生问:“拜忏时,信徒应跟随主忏拜,还是跟随引礼法师拜?”

这个问题,有下列几种情形:一、主法在摇铃,表示做主引导大众,信徒就跟随引礼法师拜。二、主法跟着上单法师和上单引礼拜,下单信徒跟随下单引礼拜。另一种情形:到了拜愿住持退下来的时候,上单信徒跟随上单引礼法师拜,下单信徒跟随下单引礼法师拜。通常拜忏时的仪规要有人引导,否则,信徒是不单独拜的。

◎师兄弟彼此之间可以互称“师兄”或者“法师”,对于开士级以上的师兄称呼师父是可以的,在职称下面加上师父两字,如当家师父、知客师父等等也可以。虽然我不会去计较大家彼此互称“师父”,但是如果人人都是“师父”,我岂不成了“师公”?

◎穿搭袈裟海青时的威仪,应该注意手动而身体不动。

◎哪一个位子是主位?不论圆桌或方桌,凡是面对门口或者是后面靠墙壁的位子就是主位。另外,出家众坐板凳时应保持半坐,如此才能训练威仪,并且不易驼背。

谈到佛事仪规,最重要的大家对基本的五堂功课要能够熟悉通达。像上星期我到泰国法身寺,二十万人的万佛节平安灯上灯法会中,并没有人来告诉我程序、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但是由于我清楚地了解佛门里的基本动作和规矩,比方说.当我一个人上台,一定是左上右下;如果是二人一起,则以双龙抢珠的方式进行。在住持开示完毕,我也知道下面就是轮到我要上台致辞,因此,在他讲话的同时,我除了要酝酿内容,还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动作,以便互相配合,使法会紧凑而圆满。

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我们所应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希望每一位都能用心、耐心、专心、发心,将威仪牢记于心中。

每次为同学们上课,要讲的话实在太多,总觉得时间不够。云林县长廖泉裕来拜访,在会议室那边,汉声广播电台胡觉海、警察广播电台丁芳、“中国广播公司”刘小梅、联合录音林扬召集了八十多位广播界朋友正等待着我与他们谈禅。原本打算要为同学讲如何当知客,怎样煮大众菜,如何当香灯师等课程内容,只好留在下次有时间再与同学解说了。

P21-24

后记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目录

自序星云

千种情万般随缘 赵宁

自在人生(1994年3月1日-3月15日)

爱的摄受、力的折服(1994年3月16日-3月31日)

人生如花(1994年4月1日-4月15日)

生涯四阶段(1994年4月16日-4月30日)

编辑后记

序言

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

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

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

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

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

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

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

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已,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

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

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编者注:《星云日记》共四十四册,此序作于前二十册出版时),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

内容推荐

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自在人生》是一份特别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大师的《自在人生》,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编辑推荐

《自在人生》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