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淮河之子(孙叔敖)/淮河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洪喜//张彦林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淮河之子——孙叔敖》是“淮河文化丛书”的第一卷,以楚国令尹孙叔敖生平事迹为叙写对象,通过诸多有关的历史事件勾勒出孙叔敖勤政、廉政的形象和为国为民、持廉至死的高尚品德。全书图文并茂,既有淮河流域文化的记录,又有淮滨地方风貌的展示,集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身。本书由朱洪喜、张彦林著。

内容推荐

《淮河之子——孙叔敖》以楚国令尹孙叔敖生平事迹为叙写对象,通过诸多有关的历史事件勾勒出孙叔敖勤政、廉政的形象和为国为民、持廉至死的高尚品德。

《淮河之子——孙叔敖》图文并茂,既有淮河流域文化的记录,又有淮滨地方风貌的展示,集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身,重在彰显淮滨文化区域性特征,从中可以窥探出灿烂的淮河文化之一斑,领略淮河文化的大智慧、大魅力。本书由朱洪喜、张彦林著。

目录

引言 朱洪喜

第一章 楚王之后

 1.期思之地

 2.楚国溯源

 3.楚国壮大

 4.世系源流

 5.初次交锋

第二章 楚国困境

 6.内忧外患

 7.庄王密诏

 8.蒍贾被杀

第三章 茁壮成长

 9.幼年叔敖

 10.僻野歧蛇

 11.勇杀歧蛇

 12.期思之陂

 13.蓄势待飞

第四章 初露锋芒

 14.求贤若渴

 15.虞丘荐相

 16.庄王问政

 17.狐丘劝谏

第五章 整顿吏治

 18.颁布典律

 19.洁身自好

 20.为民除害

第六章 施教导民

 21.新币发行

 22.复兴蚁鼻

 23.自制高车

 24.施教导民

第七章 芍陂之役

 25.兴修水利

 26.芍陂水患

 27.治理芍陂

 28.根治水患

第八章 威震中原

 29.廉相风范

 30.整肃军队

 31.劝导庄王

 32.伐陈之役

 33.围郑之战

第九章 邲地之战

 34.邲战前奏

 35.两军对阵

 36.突发奇兵

第十章 淡出政坛

 37.论功行赏

 38.叔敖戒子

 39.优孟衣冠

 40.史不绝书

 41.伟业千古

附录

一、历代典籍中关于孙叔敖生平事迹选载

 (一)《史记》(司马迁)

 (二)《水经注·淮水》

 (三)《说苑·说符》

 (四)《左传·宣公十二年》

二、历代孙叔敖碑文选

 (一)孙叔敖碑阴(汉·段光)

 (二)孙叔敖碑阴跋(宋·董通)

 (三)孙叔敖碑跋右(宋·欧阳修)

 (四)楚相孙叔敖庙碑文(清·洪亮吉、毕沅)

三、历代歌咏孙叔敖诗选

 (一)孙叔敖逢蛇赞(周·庾信)

 (二)孙叔敖(唐·周芸)

 (三)遗爱庙(宋·阮之武)

 (四)遗爱庙(宋·张孜)

 (五)过安丰塘(宋·王安石)

 (六)期思城(元·马祖常)

 (七)孙叔敖庙(明·王稚登)

 (八)叔敖遗庙(明·邑令丁浚)

 (九)谒楚令尹庙(明·刘昌)

 (十)寝野歧蛇(清·李瀚)

 (十一)叔敖遗庙(清·佚名)

 (十二)楚相祠(清·陈浦)

四、关于淮滨孙姓的渊源及后代

 (一)孙姓的起源

 (二)孙叔敖后裔在汉代

 (三)关于孙叔敖后代迁徙

后记

试读章节

楚国历史上第一个令尹即是楚武王时期的斗祁。令尹一职是楚国独有的官职,其位显权重,为执掌楚国军政大权的百官之首。楚武王、文王时期,楚国已形成了王、贵族、官僚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但楚国内部的争斗却是此起彼伏,从来也未停止过。楚文王杀死被巴人打败而逃跑的尹阎敖,阎敖之族发动叛乱,巴人乘机攻楚,楚文王率大军反击,被巴人击败于津地。楚文王率领残兵败将归来时,又被把持城门的大阍(官名)鬻拳拒之城外。楚文王没有办法,转而伐潢(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胜利后返国途中病逝。其子熊萸喜即位称杜敖。杜敖五年,其同母弟熊恽杀死了杜敖而自立为楚成王。楚成王执政时,军政大权掌握在令尹子元手中。子元是楚文王的弟弟,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企图调戏楚文王夫人息妫(成王之母,即历史上称息夫人、桃花夫人者)。斗射师谏阻,反被囚禁,申公斗班看不下去,把子元杀死。子元内乱算是平定了。斗氏是若敖氏贵族后裔,子元乱平,若敖族立了大功,当时楚国国库“空竭,子文,财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子文(即斗子文)能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自毁其家,使楚国迅速渡过了难关,理所当然地被楚成王任命为令尹。后来,子文协助楚成王为楚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子文从楚成王八年任令尹至楚成王三十五年让位于子玉,子文任令尹长达27年之久。《战国策·楚策一》载:“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由此可知,他是颇为先进的开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当子文因年老将弟弟子玉(又名子良,成得臣),推荐给楚成王时,却遭到蒍吕臣、蒍贾父子的坚决反对。蒍吕臣曾当面质问子文:“子若国何?”(你打算把国家置于何地?)蒍贾更是年少气盛,直言不讳地进行抨击。

据《左传》载,子文把子玉推荐给楚成王后,楚成王先让子玉在蒍地(蒍氏封地)训练军队。子玉检阅军队非常精细,治军也十分严肃,凡有违法违纪的军人,他毫不心慈手软。在整个训练检阅过程中,他总共鞭打七个人的脊背,有三个人耳朵用箭刺穿。军队被训服的井然有序,军人们被他敢于用军法处治震慑住了。楚成王听说后夸奖他:“子玉果将才也!”这时,子文请求楚成王接受他的推荐。由于子文在楚国的威望和影响,楚成王就答应了。这样,子玉就成为楚国令尹,掌管军政大权。子玉当上令尹,群臣都前往子文宅院祝贺他向国家举荐贤能,子文备酒款待。

一朝文武都去了,惟有大夫蒍吕臣称病未往。当酒至半酣,守门人却报:“门外有一小儿求见。”老令尹子文让召进来,只见那小孩举手鞠躬,坐在末席,喝酒吃肉旁若无人,毫不拘束。有人认识,说是大夫蒍吕臣之子,叫蒍贾(又名伯赢),年方13。子文十分诧异,便问道:“我为国家推荐了一位贤良,国老无不庆贺,你小子为何不贺?”蒍贾不紧不慢地说:“诸公以为可贺,愚以为可吊耳!”子文听后脸色顿变:“你说可吊,有何说法?”蒍贾这时放下手中酒壶,十分执着地说:“我看子玉这个人勇而有余,决断谋划不足。能进而不能退,可让他做辅佐令尹的副职,而不能让他担任正职。如果让他做令尹,把军政大权交给他,一定会坏大事。俗话说:‘太刚则折’,子玉就是这样的人。你举荐了这样一个人而将毁掉一个国家,这有什么可庆贺的呢?如果国家不毁掉,再庆贺也不晚。”群臣都说:“这小儿狂言,不要听他的。”芳贾说罢,大笑而出,众公卿也不欢而散。

后来,在楚、晋城濮之战中,由于战争一开始晋军就采取了退避三舍、诱敌深入的战术,同时晋国又贿赂齐、秦两个强国,孤立了楚国。楚成王迫于这样不利形势,退居于申地,命申公叔侯自容地撤军,让子玉解宋国之围。可是子玉不肯,却偏要请求出战,不听楚成王劝阻。由于子玉骄傲轻敌,最终导致楚国失败。子玉败归,虽然他见形势不妙及时收兵,保住了中军(楚国的主力部队),但论军法,楚成王还是逼迫子玉自杀。城濮之败,子玉自杀,无疑是楚成王争霸道路上的严重挫折和损失。而蒍贾的预言得到了证实。P18-80

序言

古老而沧桑的淮河,孕育出厚重而灿烂的淮河文化,也养育着勤劳而智慧的淮河儿女。历史上,优秀的淮河儿女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永载青史的业绩,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声名远播的名人,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有这些,如同无数璀璨的珍珠串联起的一条条光彩夺目的项链,使淮河更加美丽、更有魅力。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孙叔敖,就是淮河儿女中的杰出代表,“淮水之滨”的淮滨县正是他的家乡。

两千多年来,孙叔敖之所以能够备受景仰,“史不绝书”,显然不是因为他的出身高贵,史载他乃“期思之鄙人”;也不是因为他的文采飞扬,史书未见他有传世的华丽名篇;更不是因为他的官位显赫,史言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其中原因,我想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本《淮河之子:孙叔敖》自会给出完整答案。在翻看了几遍《淮河之子》书稿后,我感慨颇多,就其要者。

一是他为人“向善”的品质。孙叔敖少年时,曾有次下田劳作,路见一条两头蛇,当时有种说法,两头蛇为怪物,见者必死。小小年纪的孙叔敖自认必死了,但为了不使别人再见到而致祸,竟然不畏恐惧,用柴刀把蛇打死,并将蛇埋入山丘,今期思镇南不远处就有“埋蛇岭”。苏东坡盛赞他“爱人忘己特埋蛇”,可见其为别人着想的“向善”品质。

二是他为政“民本”的品格。孙叔敖生活于淮河两岸,深知淮水之患,为了兴利除害,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修建了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期思陂”,流径百里,“灌田万顷”,使一个积贫的楚国成为富庶的霸国。史称“楚庄王专任孙叔敖而霸”,决非溢美之词。毛泽东主席1957年视察南方路过此地,曾称赞他是“一个水利专家”。此外,他还主张“施教导民”,“布政以道”,号召农民不误农时抓生产,“商农工贾不败其业”、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民乐其业”,“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盛世。

三是他为官“崇廉”的品德。孙叔敖任令尹期间,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不衣帛”,“粝饭菜羹”,“面有饥色”。史载他给儿子立下遗嘱:“我死后,庄王封你为官不可受,封你好地不能要,只要寝丘瘠薄之地。”他死后,儿子靠打柴度日,穷困潦倒,偶被庄王所知而感动,才解其后人的窘迫。孙叔敖不愧古代清官的典范。

这本《淮河之子:孙叔敖》是“淮河文化丛书”的第一卷,写得很好,读后掩卷长思,感慨良多。由此,我也在想,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淮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信阳又是河南省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之地,每一个县、区甚至乡、村,都蕴藏着古老文明之“宝”,把它们发掘出来并加以总结,传承下去并加以创新,是我们当今淮河儿女的神圣责任,同时,也正是我们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淮河之子:孙叔敖》的出版,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故为序。

2011年12月19日于河南信阳

后记

朱洪喜先生是信阳民间文学专家。我知道他搜集了孙叔敖很多资料。2005年,我把写孙叔敖传记的想法与他说后,他十分热情地找来自己搜集到的孙叔敖资料和他撰写的《孙叔敖生平》一文,一并交给我,希望我能把孙叔敖传写出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楚国历史、西周兴衰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在朱洪喜先生指导下,终于写出了《淮河之子——孙叔敖》一书。我知道该书远未能达到朱洪喜先生的要求,但我是尽力了。

书中第三章10、11节,第五章20节,第六章21、22、23节,第七章26、27、28节均出自朱洪喜先生手笔。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没有展开更多的想像,只是依据史书、史料记载去推理、去叙述,其目的就是想把历代关于对孙叔敖的评价和赞颂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毫无疑问,孙叔敖作为中国廉吏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而且受到后世人们的膜拜和赞扬。我发现他的任职经历、在职贡献,以及他的忠心、勤政、廉政是后世人反复叙写、引用、歌颂的亮点。这些亮点既是孙叔敖人生的亮点,更表现出后人对这些亮点的渴求。孙叔敖忠君、爱国、为民、爱民的完美人格虽然有后世人们美化的成份,但却寄托了人们歌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我不想用虚构来塑造孙叔敖,所以书中人物形象不是那么鲜活、生动,而这却会让读者感到更真实可靠。

该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夏明夫、汪光明等先生的鼓励、指点与支持。但愿孙叔敖的事迹能让更多的为官者和人们受到教益。

由于孙叔敖生活年代久远,历史典籍记录零碎,书中难免有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敬请专家指正。

张彦林

2011。8。9于淮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