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爱,终成殇
一位禅师带着小弟子下山化缘,他们路过一个鸟语花香的园子,一派春日祥和景致,师徒二人正在享受漫步的悠闲,突然听到一棵高大的树上传来一阵哀鸣,举头看去,是一窝小乌因害怕而啼叫。
“这么小的鸟却放在这么高的树上,难怪会害怕。”小徒弟说。他不忍听到小鸟的叫声,就拿了梯子,把鸟窝放在低一些的树枝上。禅师微笑赞许:“有爱生护生之心,很好。”
第二天,小弟子关心小鸟,偷偷去花园,又听到小鸟的啼叫。于是,他又将鸟窝放低了一些。如此几天,小乌终于心满意足,发出欢悦的声音,小弟子终于能够放下心来。
没过多久,小弟子又一次和师父下山,路过花园,却听不到乌儿的声音,只看到低矮树枝间空荡荡的鸟巢和散落的羽毛。原来,鸟巢放得太低,小乌都被附近的野猫叼走了。禅师摇头,双手合十说:“万物有定分,你过分帮助它们,却是害了它们。”小弟子懊悔不已。
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想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给对方。可是,给得多了,对方常常觉得承受不住。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炉,一味添加炭火,不会使它更旺,反而可能熄灭燃起的火焰。因为,炭太沉了;因为,炉子里空间不够了;因为,看到还有那么多炭,火焰厌倦了燃烧。爱情有时就像炉中的火焰,不是你给得多,它就会一直光耀动人。
世间有很多人在爱情中愿意尽可能付出,也是希望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让其有一种“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的感觉。可惜,爱情并不是择优录取。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在两个追求者中,选择的是看上去不那么理想的一个,而且选择者看上去还很幸福。其中滋味,恐怕只有爱过的人才能了解,旁人看去,不过雾里看花。
过度的爱对于接受者来说,可能是喜悦,也可能是伤害。就像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拿一个杯子,一个人不停地给另外一个倒水,而自己的杯子始终空着。最后,一直喝水的人终于受不了了,可能觉得对方给得太多,心存愧疚;可能觉得一直不停地喝,心里腻烦;也可能因为自己始终不能为对方做些什么,找不到存在感。总之,在对方无尽的给予中,他再也感觉不到喜悦。感情走到这个地步,分离是必然的结果。
芳芳握着自己的手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她想要打一个电话给自己的上司。这个电话在她心中思考了很多次,连每一句话怎么说都想了几千回。可是,她还是没有鼓起勇气按下通话键,只是盯着号码发呆。
上司是芳芳的情人,早就有家室。在芳芳工作之初,她因为年轻不经事,惹了很多麻烦,幸好上司一一帮她挡下来,仔细教导她如何为人处世,才让她有了今日的位置。相处得太久,二人情愫暗生,私下往来已有三年。这三年来,芳芳一直痛苦,她觉得对不起对方的妻子儿女,可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上司,她也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却狠不下心说分手。
今天,芳芳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新郎新娘恩爱无间的样子,看到众人的祝福,她突然觉得凄凉,自己与上司恐怕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一份不被道德允许的爱情,怎么能得到祝福?这个晚上,芳芳想了又想,终于给上司发了一条短信。早上到了公司,她将早就写好的辞职信递了上去。她相信,在安全的界限内,自己也一样会遇到真正的爱人。
在爱情中,度不只是指数量,有时候代表一种界限。这个界限可能是心理上的,更多时候是道德、舆论上的。就像故事中的芳芳,不管她有什么样的理由,都破坏了别人的家庭,是一个“越界者”。她能够及时收手,成全的不只是那个家庭,还有她今后的幸福。唯有找一个真正的爱人,才能让灵魂真的安定下来。留恋别人的东西,终究觉得不甘心。
尽管总是有人叫嚣着“爱情无罪”,以为爱情是一个万能的理由,有了它就能无视一切。但是,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你重视爱情,其他人还看重因爱情而来的责任,甚至更看重后者。你认为自己得到了爱情,或者在争取爱情,别人看到的不过是不负责任,缺乏道德。
对待爱情时,要做一个聪明人。不要去做别人的“副册”。不管你的地位如何,就算你觉得自己很重要,也不过尔尔。对待爱情不专一的人,心已经分成了两半,或者三半,或者更多,你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何况,今日不专情,就不要指望明日会变专情,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只能看着自己的“份额”越来越小,纠缠到最后,连最初的分量也没有了,这时候怪自己看错人吗?不对,是因为你小看了自己,也就无法让别人看重你。
有慧心的人,懂得如何把握爱情的“度”。他们不会用尽生命去讨好一个人,因为明白勉强无用;他们不会轻易踏人爱的禁区,因为知道会两败俱伤;他们更不会轻易错过灵魂的伴侣,因为知道真爱无价。这是爱情的“度”,也是智慧和幸福的度。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