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莫洛亚为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笔耕六十载,成绩斐然,著作等身。
《栗树下的晚餐》是莫洛亚短篇小说的精品结集,精选21个短篇。其中的《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和《星期三的紫罗兰》,笔调抒情,诗意盎然,臻于长篇小说所难达到的完美。《战俘还乡》和《大师的由来》,行文俏皮,幽默风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栗树下的晚餐/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莫洛亚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德烈·莫洛亚为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笔耕六十载,成绩斐然,著作等身。 《栗树下的晚餐》是莫洛亚短篇小说的精品结集,精选21个短篇。其中的《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和《星期三的紫罗兰》,笔调抒情,诗意盎然,臻于长篇小说所难达到的完美。《战俘还乡》和《大师的由来》,行文俏皮,幽默风趣。 内容推荐 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是整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上有多方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法国文化名人,他既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不论长篇短篇小说均其擅长,都能独树一帜,蔚为大家。 《栗树下的晚餐》是莫洛亚短篇小说的精品结集,题材无非法国中上层阶级,尤其文人、艺术家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但写法上精致讲究,既富浪漫情调,尤其含蓄幽默,笔致隽永,而且其幽默又可说纷呈异彩:《时令鲜花》“戚而能谐”,《传记》一篇“婉而多讽”,《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而当温婉的幽默中暗含了讽刺的锋芒,其嘲谑的程度可就堪比短剑长枪了。在莫洛亚精致隽永、幽默嘲讽的笔锋之下,人生与人性的真相尽皆展露无遗,他也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莫泊桑之后第一人”。 目录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轮廓(总序) 译本序 阿莉雅娜,我的妹妹 混世魔王 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弥莉娜 传记 天国大旅馆 栗树下的晚餐 黄金的诅咒 星期三的紫罗兰 十年之后 海啸 移情别恋 时令鲜花 雪中姑娘 战俘还乡 大教堂 蚁 明信片 纳伊游艺场 大师的由来 伊雷娜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收到我这封信,太太,你或许会略感惊讶。依传统看法,你我该是冤家对头。我不知道你作何想法。就我这方面而言,非但不恨你,还不由自主深表同情。如果说,你离婚那阵子,在头几个月里,曾是我的情敌,曾是我竭力想从自己看中的男人心里赶走的女人,那么,在我结婚之后,你很快成了我一个不见面的陪伴了。蓝胡子的几个妻子,给凌虐得死去活来,但在想及共同的丈夫时,冤家对头又聚在一起了。谢霍沫说着说着,就跟我提到了你。他的性格有点怪僻,很难伺候,我爱想象这要是你,会拿出什么态度来,有时觉得你的强硬或许要比我的忍让,更为得法。 谢霍沫过世后,我在整理他的文稿时,发现有你不少的信。其中的一封,尤其能拨动我的心弦。那是五年前,他的《日记》发表后你写来的。我早跟他说,那一页发表出来,会伤害你感情的,以删去为宜。但他这个人,别看平时那么懦弱,一涉及他的作品,却特别固执,特别奋勇。你的答辩也够横蛮的。说不定你会感到惊异,依我说,我倒觉得你说得很对! 别以为谢霍沫一死,我就背义忘亲。他在世时,我爱他,现在仍忠诚于他;对他,我有我的看法,不说谎话。他作家的才能,正如作家的良心,是可敬可佩的。至于他的为人,你说出了实际情况。不,谢霍沫不是使徒,他可以在弟子面前显得俨乎其然,但骗不了我们,他的前后妻子。他需要把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政治抉择,总之把自己的一切,围上圣洁的光圈,但促使他如此这般行事的动机,我们知道,都是微不足道的。他把自己的憎恶社会,变成一种美德,而他之所以憎恶社会,追原祸始,无非是他病态的怯弱。他对女性不失为一个殷勤、谦恭的朋友,但,正如你信里所说的,那是因为力的不足,而不是真的温柔。他回避官方的荣誉,更多的是出于倨傲,出于算计,而不是谦逊。总之,没有好处的牺牲,他决不会做;他自以为很乖巧,实际上很拙劣,我们心知肚明,只装不知罢了。 真的,太太,我相信他并不认识自己的本性,他在分析别人的心灵时,能那么洞烛幽微,那么严针密缝,而反诸自己,他至死都认为自己是个圣贤呢! 跟他在一起,我幸福吗?尽管不无失望,但应该说是的,因为他是个极有意思的人物,是种日新月异的现象。甚至那种表里不一,我在前面刚说到的,也使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谜。听他说话,向他求教,看他活动,我永远不会厌倦。他的软弱,尤其使我动心。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我对他的感情,与其说是妻子爱丈夫,不如说像母亲疼孩子那样。要紧的是爱,何在乎方式,不是吗?我独自思量时,不免对他腹诽心谤,但他一站到我面前,就又乖乖听命了。我的烦忧,他是从无所知的。再说,知道了又怎样?我想过,哪个女人假如揭穿他的真相,硬逼他从镜子里照见真实的自我,那非但不能起到规劝的作用,反而只能招恨。你也是知道不会再见到他了,才敢开口说话的。 然而,你给他留下多深的印记!你们分袂以来,谢霍沫没干别的,就是在我身旁,年复一年,写这段决裂的经过。你成了他所有作品里的核心人物和唯一的女主人公。各本书里,人名虽殊,我看到的,都是你佛罗伦萨式的发型、仪态万方的举止、带撩拨性的热情、睥睨一切的高洁和冷峻逼人的眼神。我的感情,我的相貌,他从来不知描绘。为了博我欢心,他也试过几次。每次看到他照我摹临的人物,不顾雕塑家本意,渐渐变得像你那样一个女人,啊,你真不知道我有多痛苦。他有一篇小说,用了我的名字,《拿娣娜》,但是那个女主角,那个聪敏颖悟,可望而不可即的少女,怎么会叫人看不出那还是你呀?有多少次,誊清稿子时,看到你时而是神秘诡谲的未婚妻,时而是不安于室但仍深受疼爱的娇妻,时而是令人憎恶、不知好歹,却依然叫人割合不下的俏冤家,我抄着抄着,不免暗自落泪。P9-11 序言 莫洛亚是位勤奋的作家。笔耕六十载,成绩斐然,著作等身。尤其在传记写作方面,多为鸿篇巨制,常洋洋数十万言而不能自止。比较起来,所写短篇,为数戋戋。然牛刀小试,亦有可观。 莫洛亚自称生性颇具浪漫情调。这一禀性在他的短篇创作中常有精彩的发挥。《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循名考实,题目本身就不无浪漫意味。果然,我们看到一位俏丽的法国少妇,飞赴美国成婚途中,飞机因技术故障推迟起飞,便与一位在候机时邂逅的英国男子,跑了半个伦敦城,作了竟夜之谈,使她的人生道路为之一变。“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这盛会难再的夜晚,成了她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这故事里,男女主人公还晤谈一夕;《星期三的紫罗兰》里,那位科大学生倾心于女演员谢妮出神入化的表演,每逢星期三奉献一束紫罗兰,后来谢妮也以花相酬,至死不渝,而两人竟缘悭一面,似乎更加不可思议!要说浪漫固然浪漫,但这种风流高格调,不也写出人人心中蕴有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怀?旅途遇良友,在生活里也非绝无仅有的事。那种“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的感受,不也是可能有的人生经验么?只是程度略有差等而已。 莫洛亚短篇的另一特色,是笔调幽默。他的文字,不光是好,而且俏皮,风趣。王蒙说:“幽默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生活的洞察。幽默就是智力的优越感。”莫洛亚在中学时代就显得“思路活泼”,又生性好学,终于成为一位极有造诣的作家。他的幽默,往往比较含蓄。一个中学教员和一位美貌少妇,失去自己的所爱,不胜哀惋,不时去坟头放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哀思。一次偶然机会,彼此开始搭话,渐而有所了解,于绝望中又萌发希望,人生在这一刻又重新开始。上坟路遇结良缘,细细咂摸,不无调侃意味。而莫洛亚的幽默,可说纷呈不同色彩:《时令鲜花》“戚而能谐”,《传记》一篇“婉而多讽”,《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弥莉娜》这个人物,在剧本的初稿里本不存在,为了解决演员的出租汽车问题,而把这个人物充实丰富,结果成为剧中的主要人物。—__这个故事,读后使人莞尔而笑,然而仔细想来,意味深长,不也揭示偶然性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么?只是较为夸张而已。 如果说莫洛亚的幽默一般比较温和,那么当他的幽默含了讽刺,其嘲谑的程度就大大加强了。《天国大旅馆》可视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讽刺作品。生活竞争的失败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闯进这家豪华旅馆,以求解脱人生的苦恼,但在优雅的环境里,遇到了可爱的伴侣,正当勃发求生的欲望时,旅馆老板把杀人当营生,为了赚钱照样把他送上“天国”,对资本主义社会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作了绝妙的讽刺。而《栗树下的晚餐》里最后一则故事,那个叫“教授”的强盗,把另一个强盗和所勾引的女人两个一起打死,罪名反比单杀一个对头要轻。“如果留着她,便构不成情杀,但若将她连同奸夫也一块杀掉,我觉得您反容易辩护呢。”律师也道貌岸然地说:“如果就道义与仁爱来说,您就该罪加一等。不过,您杀了一个,没法子辩护,杀了两个,您反倒无罪了,这也是真的。”出言奇,却有理。听来头头是道,实质上又何等乖讹,何等荒谬!给了资产阶级法律以有力的一戟!我们看到,当作者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生活的荒诞、悖理方面,这时的作品就发出异样的光彩,其思想意义已向批判现实主义升华。但可惜这类作品不多,限于作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表现的对象大多是养尊处优的男男女女,往往以他们之间的谈情说爱,甚至私情为题材,显得视野不够开阔。 莫洛亚的短篇,一般说来,篇幅不长,而结构精巧。莫洛亚被誉为世界三大传记家之一,于传记编撰作过专门研究,有《传记面面观》一书问世。短篇也是他运用娴熟的一种体裁,虽未见有专门论著,但零星论述似也不少。他认为,短篇就因为短,易于驾驭,能臻于长篇难以达到的完美境界。他有的短篇,短到三四页,如《大师的由来》,但辞意兼佳,不失为小小的杰作。但短篇的写法,自是不同于长篇。短篇不是长篇的缩微。长篇要创造一个世界,刻画一种性格,延续一定时间;短篇则偏于一隅,集中写一种景况,因篇幅有限,“题材在时空上就比较短窄;作品的中间或末尾,常产生突变或出现反转。”就是说,短篇比较注意布局,讲究效果,安排戏剧性的转折,以收出入意表的效果。如《移情别恋》这篇小说,写一个羞怯的情人,经过精神分析大夫有效的治疗,变羞怯为奋勇,结果把医生的贤内助也骗了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以幽默作为一种情节手段来结构整篇作品时,喜剧效果往往更强,讽刺力量也就更大。对作品的结尾,莫洛亚也不掉以轻心,有时曲终奏雅,用最后一句点题,给人以隽永的回味。总括起来说,莫洛亚的短篇,有故事,有波澜,有声色,有余味,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法国有位评论家谈到本国的短篇成就时,称莫洛亚为莫泊桑之后的第一人,或许倒是偶言而中。 袁枚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莫洛亚的原作,有文字之美,早就为我们所喜读,且亦久有移译之志,但自忖才力不副,迟迟不敢动笔。《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和《大师的由来》作为试笔,就正高明,曾发表于一九七八年的《世界文学》。其他一些短篇,虽相继译出,都因未能尽如人意,一搁多年。今年为莫洛亚百年诞辰,经友人再三敦促,收拾旧稿,又补译几篇,杂凑成章,编成此集。旧稿再改,一时难以词意圆足,补译各篇,更是速而未工;力不从心,愈有“译”然后知不足之感。因限于时日,未能“一诗千改”,谬误之处,尚望读者不吝赐教。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于莫洛亚百年诞辰前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