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坊》是沪辞书推出的一套“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第三辑不仅集结了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钟叔河、李文俊、陈子善的作品,也收录了享誉读书界的知名学者周立民、子张等的新作。书中还配有相关的珍贵手迹、照片、书影等。
李文俊所著的《西窗看花漫笔(精)》为其中之一,其中既有译事感言,也有追怀故友,亦不乏世事评点,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名家散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窗看花漫笔(精)/开卷书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文俊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开卷书坊》是沪辞书推出的一套“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第三辑不仅集结了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钟叔河、李文俊、陈子善的作品,也收录了享誉读书界的知名学者周立民、子张等的新作。书中还配有相关的珍贵手迹、照片、书影等。 李文俊所著的《西窗看花漫笔(精)》为其中之一,其中既有译事感言,也有追怀故友,亦不乏世事评点,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名家散文集。 内容推荐 《西窗看花漫笔(精)》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中的一种,系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的散文集。其中既有译事感言,也有追怀故友,亦不乏世事评点,展现了其关怀、趣味、学养与个性。本书不但对于外国文学爱好者,对于一般文学爱好者而言,都饶有趣味,极具可读性。 目录 过去完成时 雪河之子 总算可以休息了 浮生卅载弹指间 《一朵朵玫瑰》序 艰难前进 一页告贷信 译伍迪·艾伦的《拒收》 找不着感觉的韵味 苦夏荐书 才女的神话复述 我译《伤心咖啡馆之歌》 关于《秘密花园》 苏童勿曾忘记 一次后滚翻和一次前滚翻 过去时 《逃离》译后记 不沉的绿叶 ——追思袁可嘉先生 我的八十大寿 祝贺与琐忆 杨绛先生的“解放” 有人喊“encore”,我便心满意足 理解张爱玲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 演绎海明威 能不忆巴黎? 关于《福克纳随笔》 关于《福克纳随笔》的随笔 《圣母经》的几种译本 爱玛,这就是我! 我这一辈子 天末怀咸荣 悼念两位老同事 送别癸巳,迎接一个新的本命年 一个人的加拿大文学之旅 艾丽丝·门罗在中国 悲悼 ——追忆傅惟慈 《西窗看花漫笔》一书的缘起 不定式 静轩杂录(选) 后记 子聪 试读章节 总算可以休息了 我与《世界文学》几位同事合编的《外国文学插图精鉴》在交稿多年之后,终于出版了。前两天拿到快递送来的样书,翻看之后,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因为在等待多年之后,我对此书的出版几乎已经不存希望,而且从多年前给我看过的校样判断,即使按那个样子出版了,也只会是设计低俗、乡气十足的一本拿不出手的烂书。但是在将重新装帧设计、印制讲究的《精鉴》把玩了几天之后,我深感此书迟出反倒是件好事了,因为它搭上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六十周年社庆的豪华列车,否则怕也不会得到巨资补贴,彩图几占一半,大三十二开,六百多页,全部铜版纸,售价才一百五十元,完全可当作一件objet d'art(艺术品)赠给亲爱者。 我更要深切感到庆幸的是,我们《世界文学》编辑部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团队,大家除了对各国文学有所专长之外,还都继承了鲁迅的传统,特别关心插图艺术。所以当年出版社表示有出版这样一本书的意愿之后,大家都乐于出力,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拿出了原作的照片、复印件与有关的文字材料。我记得自己是怎样一次次顶着烈日去北京图书馆借书,还为借到有巴金签名的赠书而欣喜不已。归还巨型画册时,我还会受到负责任的馆员的逐篇查对,以防遇到一个认为“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自己当时虽年已不少但气却犹盛,不怕受到美术界内行的耻笑,挥笔写了一篇足足有三万字的序言,纵述了插图艺术的历史沿革,以与书中按文学史发展为经脉而介绍的东西方文学插图相互交织,给读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概念。这本书从古埃及的《亡灵书》、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开始,到《小王子》、《老人与海》为止,共介绍了两百部外国文学名著的两千余幅插图,而且还附有作家、画家介绍,相应作品选段(如《鲁拜集》),与有关的轶事掌故(包括我们老《译文》的第一任主编鲁迅先生亲自执笔的对柯勒惠支《织工》的介绍),并且还附有我们这些编写者点到为止式的评论,其中有些现在看来还写得蛮风趣,没准能博得心灵相通者的会心一笑呢。 插图的作者中自然少不了多雷、菲茨与克鲁克香、比亚兹莱、肯特、埃里克·吉尔、艾岑贝格、麦绥莱勒、拉克艾姆、勃罗茨基、窦布仁斯基、什里马诺夫这样一些可称专业的插画名家,而且还包括像德拉克洛瓦、泰纳、杜米埃、米莱、马奈、毕加索、马蒂斯、马约尔、夏加尔、克里姆特、达利这样的艺术大师,他们只是偶尔在装帧、插画方面牛刀小试。至于作家为自己的作品所作的插图,如威廉·布莱克与萨克莱的,还有乔依斯(为布鲁姆)、圣一埃克苏佩里(为小王子)为自己笔下人物所设计的造型,我们亦尽量予以搜寻与介绍。对于不同艺术家对同一部名作(如《十日谈》)、同一个艺术形象(如堂吉诃德)、同一个精彩场景(如安娜·卡列尼娜观看赛马)的表现,我们亦都一起列出,以供参看比较。在插图艺术各种表现形式上,不论是油画、水彩、铜版、白描还是木刻、雕塑、剪影,我们也尽可能予以收入。这本书的问世真使我自己有如释重负之感。看来,年近八旬的我,终于可以像亲人嘱咐的那样,去“安心休息,颐养天年”了。 P6-9 后记 李文俊先生的这本《西窗看花漫笔》编好已经有好些年了。当然,此后他又陆续补充了一些新写的篇什,包括最近为他的老友傅惟慈先生去世所写的悼文。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饱含文俊先生情感与温度的随笔集。而且文俊先生对这本他眼中的小书非常看重。照理说,文俊先生这位大翻译家在数十年的著译生涯中已出版了很多的译著,似乎多一本或少一本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但从文俊先生与我商议出版这本书稿至今的大半年之中,文俊先生不止三五次地通过电话、邮件等渠道探问此书的进展,每每都会说这本书是他最后一本书这个意思,文俊先生对这本书的看重与期许都已尽在其中了。我想读到这本书的朋友或许都能读出一些滋味来吧。 我与文俊先生相识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吧,现在倒一时想不起来是怎么认识或在什么情况下认识的,不过总逃不出当年是因为敬仰先生或是向先生约稿而拜识的吧。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后来与文俊先生越来越亲近起来。每次去北京出差,总会去他潘家园附近的寓所拜访闲聊,每次文俊先生与夫人张佩芬老师也总会请我到他家附近的餐馆吃饭。每次闲聊时,文俊先生都会给我欣赏他从潘家园淘来的各种古玩杂件或者文人墨迹,且总是如数家珍,兴致勃勃。文俊先生对于这些物件的真假并不是很在意,只是乐在淘宝的感觉或者说过程中吧。记得我还陪他去潘家园转过一两次,感觉也挺不错的。 这些年里,文俊先生给我所编的小刊物或图书赐稿有不少篇,真正的有求必应。我从心里感谢他,只是说不出多少华丽的辞藻来,这也难怪,小子才疏学浅,希望来日能有所长进。 这本书稿收入的三四十篇文章虽然不是很多,经与文俊先生与本书的责编杨凯兄商议,只将文章按所涉及的相关的人和事归拢成三类,由文俊先生取题,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诸君鉴谅。 前些天,文俊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让我在书后面写几句话,说一下这本书的一些相关情况,以记录这本书所承载的友情。我确实感到很忐忑,不知如何完成文俊先生交待的这件不太容易完成的任务,但为了不辜负先生的期望,也就勉强说了以上一些大白话。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多年前曾经写过一篇介绍文俊先生随笔集《妇女画廊》的短文,至今大约已有十一二年了,那里面也记录了我和文俊先生的一段书缘往事。 子聪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于南京三牌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