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人都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中国现存的有哪些历史民居,国外民居都是什么样的,纸上魔方编绘的这本《千奇百怪的民宅》将系统的讲述世界各地民居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还会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读者会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渐渐了解相关人文、地理、建筑知识,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并给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增加热情和动力。
想不想探访深深庭院的古老庄园?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桥是否怪模怪样?中国故宫大小殿宇到底有多少间?面包和皮鞋也有自己的博物馆?寒冷无比的极地,生长就怎样的神奇植物?……
你知道世界上现存哪些极具特色的古民居吗?古时候的人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你想知道的地理、人文和建筑知识,答案就在这里。让我们追随纸上魔方编绘的这本《千奇百怪的民宅》的脚步,一起听故事长见识去吧。
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种奇怪的小楼。这种小楼的主体是由竹子和木头搭建而成的,背面紧紧地靠着陡峭的山地,正面直接面向开阔的山崖,看上去让人觉得十分凶险。但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却在这样的竹楼里生活了一代又一代,这种“吊挂”在山间的小楼不仅没有让他们感到担忧和恐慌,反而为他们提供了舒适和安全的生活居所。
这呀,就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一吊脚楼。
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并且会产生许多疑问。“吊脚”是什么意思?这种奇怪的竹楼是谁发明的?它又是怎么搭建的?生活在这样的小楼里有什么好处吗?嘿嘿,不要着急,下面就让我一个一个帮你解答这些问题。
吊脚楼还有个名字叫作“吊楼”,顾名思义就是指悬空建造在山林间的房子。吊脚楼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北和贵州等地区,是一种民族性和地域性极强的民宅。吊脚楼属于“半干栏”式的建筑,虎坐山间,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好的屋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吊脚楼也开始讲究房子的朝向,一般是坐西朝东,或者是坐东朝西。
关于吊脚楼的出现,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土家人的家乡发生了水灾。流离失所的土家人没有去处,辗转来到了湖北西部,那个时候的湖北西部到处都是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放眼望去皆是无穷无尽的山林,根本就找不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初来乍到的土家人根据自己的传统习惯在这片区域搭建了“狗爪棚”,但是经常遭到野兽袭击。于是土家人就在火堆里面放入竹节,火燃烧的时候,里面的竹子受到影响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吓跑了山林间的猛兽,但却依然没有办法驱赶毒蛇和各种虫子。正当族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土家族的长老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年轻人以现有的参天大树作为支架,在上面用树枝固定,铺上竹子、木条这些东西,然后再在上面盖上顶棚,这样,架在树上的“空中楼房”就建造好了。这样的“空中楼房”不仅能够抵御猛兽的袭击,就连虫子和毒蛇也很难接近,于是土家人便开始了在“空中楼房”中的生活,并世代流传了下来。
建造一座吊脚楼对很多土家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搭建吊脚楼的方法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就是“伐青山”,也就是将要用到的木材全部准备好。土家人多半会选用名字里带有谐音“舂”和“子”的椿树和紫树来作为建房的木材,以取得一个“春常在,子孙旺”的好兆头。准备好木材后,就要开始“架大码”了,这一道工序其实就是加工木材,为房子的搭建做准备。别以为这只是简单地切割木料哦!在这一步,土家人不仅仅要将木料的形状加工好,还要在梁上画上太极图、八卦图等图案,既吉利又好看。第三道工序叫作“排扇”,就是把第二步加工好的横梁和柱子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的样子。最后就是“立屋竖柱”,这一步至关重要,房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叫上乡亲朋友们来帮忙,先祭梁,然后大家一起将一排排木扇给竖起来。这一天对房主来说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鞭炮齐放,父老乡亲纷纷向主人送礼祝贺,好不热闹。“立屋竖柱”之后,房子的范围和形状大概就已经固定了,之后就要开始做钉椽角、盖瓦、装板壁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富有的人家还要装饰屋顶,做“向天飞檐”,装饰阳台,雕凤画龙,来显示出自己的尊贵。
大多数的吊脚楼都有两层,上面一层干燥通风,采光也好,供人居住;下面一层较为阴暗潮湿,用来储藏物品和圈养牲畜。吊脚楼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是当地居民建房的首选。这些小竹楼依山而建,顺应了地势,不仅很好地适应了山林间的生态环境,还能够让土家人轻松地生活在山问。一座座吊脚楼与周围的山林水色交相辉映,房屋与自然浑然天成,一种和谐的美感扑面而来。所以若是有机会到云南等地旅游,你可千万别忘了走进山间去看看这种神奇的建筑。千百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为当地的居民遮风挡雨,带去温暖与庇护,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还将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P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