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讼程序论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赵蕾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赵蕾编著的《非讼程序论》论述中,既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非讼的概念及其立法的比较;也有大陆法系内部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对非讼程序规定的比较。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非讼事件有着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这也是一种比较,一种历史的比较;在同一历史层面,有的国家坚持非讼事件的“无争议性”的规定,导致本国的非讼事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有的国家则超越了有无争议性的标准,将大规模的具有争议性的案件也纳入非讼程序进行解决,这也是一种比较,一种横向的比较。

内容推荐

司法权性质的二元论是指司法权既包括诉讼裁判权也包括非讼裁判权。非讼审判权或称非讼裁判权不仅是民事审判权的组成部分,也是民事审判权项下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力。本书的研究以非讼事件与非讼程序的历史演变徐徐展开.介绍了域外非讼事件程序立法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动态,重点探讨诉讼与非讼的再区分,对非讼的审理程序进行了总结,对非讼程序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归纳。

赵蕾编著的《非讼程序论》分为三篇:第一篇为非讼程序基础理论篇(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是对非讼程序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第二篇为非讼程序总论篇(第五章至第十章),主要是对非讼程序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非讼裁判以及救济制度进行综述;第三篇为非讼程序分论篇(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主要是结合非讼程序的性质以及我国特别程序的审判实践,对非讼程序的类型化分析进行分述。

《非讼程序论》各章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历史沿革。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按照古代、近代和现代分别对于非讼这个概念进行历史性考察。非讼事件与非讼程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

第二章非讼事件法之比较研究。大陆法系国家非讼程序立法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独制定非讼事件法的形式.即为“单列”式立法模式;一种是将非讼程序规定于民事诉讼法的形式。

第三章诉讼与非讼的再区分。关于诉讼与非讼区分的学说众多,但随着诉讼事件的非讼化浪潮以及诉讼与非讼交错适用法理在审判实践中的广泛运用,这些学说无法揭示诉讼与非讼的根本区别。笔者提出用基本模式的差异作为区分诉讼与非讼的新思路:诉讼是以“对抗”与“判定”为基本模式;而非讼则是以“协同”与“裁定”为基本模式。

第四章非讼事件法之基本原则。非讼事件法之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职权主义原则,其中包括职权探知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讼事件法之基本原则有从职权主义转向协同主义的倾向。

第五章非讼程序的概念、功能与范围。简单地说,非讼程序是审理非讼事件所适用的程序,但是非讼事件与非讼程序并不具有一一对应性。非讼程序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监护、确认、许可及证明,非讼程序的扩展功能主要表现为解决纠纷。

第六章非讼程序的主体。非讼程序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关系人、检察院、参加人、代理人等。在非讼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保障非讼关系人的知悉权、陈述权等基本的合法听审权,这是非讼程序裁判具有正当性的基础。

第七章非讼程序的审理对象。非讼程序的审理对象包括一般非讼事件与真正诉讼事件。一般非讼事件是指没有争议的非讼事件,而真正诉讼事件是指存在着争议的非讼事件。由于真正诉讼事件不断增加,导致非讼程序的审理对象越来越难以确定。

第八章非讼事件的审理程序。本章的内容既包括非讼程序的主管与管辖,也包括非讼程序的开始与结束。

第九章非讼程序的裁判制度。本章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裁判的形式;二是裁判的效力。一般认为,一般非讼事件没有既判力,真正的诉讼事件具有既判力。

第十章非讼程序的救济制度。由于裁定是非讼裁判的主要方式,因此本章主要讨论非讼裁定的救济程序,主要包括抗告与再抗告。分别论述了提起抗告与再抗告的权利人、条件、提起与裁判。

第十一章民事非讼程序。在民事非讼程序中主要讨论了登记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民事确权程序四种民事非讼程序。

第十二章商事非讼程序。商事非讼程序主要包括公司非讼程序、海事非讼程序以及票据非讼程序,其中本章重点探讨了公司非讼程序。主要包括了公司股东查阅权、股东会召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权、公司解散及清算总共四种比较典型的公司非讼程序。

第十三章家事事件程序。家事事件审理中的特殊规则主要包括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全面解决主义、调解优先主义以及家事审判机构的专门化。在家事非讼程序中主要对婚姻关系事件程序、亲子关系事件程序、监护事件程序、扶养与继承事件程序进行了分述。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基本问题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方法与创新

第一篇 非讼程序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非讼发展的古代时期

 第二节 非讼发展的近代时期

 第三节 非讼发展的现代时期

第二章 非讼事件法之比较研究

 第一节 非讼事件立法体例之比较

 第二节 非讼事件立法趋势之比较

第三章 诉讼与非讼的再区分

 第一节 简述与追问诉讼与非讼的区分学说

 第二节 对抗与判定:诉讼程序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协同与裁定非讼程序的基本模式

第四章 非讼事件法之基本原则

 第一节 非讼事件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非讼事件法之职权主义原则

 第三节 非讼事件法基本原则的追问与展望

 本篇小结诉讼与非讼的区分——非讼程序研究的基本作业

第二篇 非讼程序总论篇 

第五章 非讼程序的概念、功能与范围

 第一节 非讼程序的概述

 第二节 非讼程序的功能

 第三节 非讼程序的范围

第六章 非讼程序的主体

 第一节 非讼程序主体论之关系人

 第二节 非讼程序主体之司法机关

 第三节 非讼程序中的合法听审权

第七章 非讼程序的审理对象

 第一节 非讼事件程序标的理论概述

 第二节 非讼事件的分类

 第三节 非讼程序审理对象的扩展

第八章 非讼事件的审理程序

 第一节 非讼事件的主管与管辖

 第二节 非讼程序的开始与终结

第九章 非讼程序的裁判制度

 第一节 非讼裁判的形式

 第二节 非讼裁判的效力

第十章 非讼程序的救济制度

 第一节 非讼裁判的抗告

 第二节 非讼裁判的再抗告

 本篇小结非讼程序——弹性、效率与程序保障的博弈

第三篇 非讼程序分论篇 

第十一章 民事非讼程序

 第一节 登记程序

 第二节 督促程序

 第三节 公示催告程序

 第四节 民事确权程序

第十二章 商事非讼程序

 第一节 商事非讼程序立法概况

 第二节 我国公司非讼程序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公司非讼程序之基本类型

 第四节 票据非讼程序之基本类型

第十三章 家事事件程序

 第一节 家事事件程序概述

 第二节 家事事件审理过程中的特殊规则

 第三节 家事非讼程序之基本类型

 本篇小结非讼程序类型化整理的局限性

结论

 结论一 非讼程序研究的基础——司法权性质的二元论

 结论二 非讼程序研究的本土化——中国式概念的提炼与生成

 结论三 对非讼的研究——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需要保持必要的谨慎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