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伯维茨的赞歌》是作者小沃尔特·M.米勒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出版当年便横扫全美所有的科幻奖项,直至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重要的“雨果奖”,并三度入选美国最有价值的科幻奖项“轨迹奖”的最佳长篇票选名单。
直至今日,《莱伯维茨的赞歌》仍在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重印,并冲出科幻小说类型文学的界限,被主流文学界奉为经典传世之作。世界各国的媒体,包括《时代》、《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最为出色的数百家媒体都对本书给予了最高的厚望。
二零一零年,世界科幻协会向全世界的科幻读者发起投票,票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幻小说。《莱伯维茨的赞歌》赫然在列,并最终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
《莱伯维茨的赞歌》由小沃尔特·M.米勒编著。
《莱伯维茨的赞歌》讲述了:
从二十世纪的全球性核灾难后六百年到公元3174年,再由另外一场全球性核灾难到公元3781年。三个看似极为松散的时间段形成了一个令地球文明从毁灭到复兴到再度毁灭的悲怆轮回。而在这轮回中,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坚守着千年不变的职责:为人类保留文明的火种……
人类的道德本性能否战胜科学发达所带来的各种诱惑?是否只有宗教才能守护并救赎人类最后的理性?
1
那时,来自犹他州的弗朗西斯·杰德勒还是个年轻的见习修士,在沙漠中心奉守斋节。要不是遇到那位束腰的朝圣者。那份神圣的文件永远不会因他而重见天日。
在此之前,弗朗西斯修士还从未亲眼见过一位束腰的朝圣者,那个朝圣者的出现让他脊柱发凉。直到镇静下来才确定来者不抱恶意。要知道在那个时刻,灼热的大地上腾起微微晃眼的薄雾,朝圣者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他的身躯在薄雾中只是个晃动的黑点儿。几乎看不见腿,脑袋也小小的,在破败不堪的公路上,在镜子一般反光的薄雾中忽隐忽现,看起来不像是行走着靠近,而像是蠕动着逼近。弗朗西斯修士紧紧攫住念珠上的十字架,嘴唇颤抖着念叨了一两声“万福玛利亚”,这个蠕动的影子定然是这热毒的邪魔天气里生出的鬼怪。正午的热毒折磨着大地,沙漠里一切活物都一动不动地躲在洞穴或藏在石缝里,从而避开这灼烧的太阳,只有秃鹰和像弗朗西斯这样修行的隐士才暴露在阳光下。除此以外,唯有畸形的怪胎、超自然的鬼怪和神志不清的东西才会在这样的正午倔强地徒步。
弗朗西斯修士急忙向畸形儿保护神独目圣人劳尔补了几句祈祷词,请求圣人不要伤害自己这孤独的修士。(要知道这时候的地球布满怪物,这可是人尽皆知的骇事。谨遵教会法律和自然法则的人们尽力将自己诞下的畸形儿拉扯成人,让他们在世上饱受折磨。虽然并非人人都遵守着法律法则,但那些唯命是从的人们也足以抚育一批数量不小的成年怪物了。这些怪物四处分布,常常于夜间在荒僻的沙漠里,在荒原旅人的篝火旁徘徊游荡。)等小黑点蠕动着离开了热浪滚滚的沙漠,进入这清爽的空气里,弗朗西斯看清对方是一位远道而来的朝圣者。才舒了一口气,修士松开紧攥的十字架,轻叹了一声“阿门”。
朝圣者是个身材单薄的小老头,拄着拐棍儿带着草帽,长了一脸毛糙的大胡子,肩上搭着一只皮水囊。他正津津有味地嚼着食物,唾沫四溅,怎么看也不像什么鬼魅。而且他看上去又弱又跛,不可能胜任食人妖怪或拦路大盗。可不管怎样,弗朗西斯还是悄悄避开朝圣者的视线,静静蜷伏在一个碎石堆后面,这样他就能默默观察而又不会被发现。陌生人在茫茫沙漠中不常碰见,可一旦相逢,瞬间就要判定是敌是友。
一年里,在俗信徒或异乡人路过修道院前这条古老的道路的次数不超过三次。修道院矗立在一片绿洲之内,这里本该是旅人休憩的天然客栈。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旅人来说,这条路既没有来头也没有去处,并非必经之地。
在早年,这条路想必是从大盐湖通往艾尔帕索的捷径。这条路在修道院南边与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交叉,那也是一条布满碎石的古旧道路。十字路口也饱受时光的摧残,但没有人为的损坏,因为近些年已经没什么人经过了。
朝圣者已经来到眼前,但修士依然静静躲在乱石堆后面。这个朝圣者果真绑了束腰,那是一块脏兮兮的粗麻布。除了腰间的这块布、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凉鞋,朝圣者身上便不着片缕了。只见他拄着拐棍,拖着跛腿,迈着沉重的步伐固执地前行着。他的步态沉稳有节律,可见已经走了很长的路,而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到这片古老的废墟跟前,老人突然快步靠过来,然后停下查探。
弗朗西斯压低了身子。
这里曾经是个古老的建筑群,而今只留下断壁残垣,没有一丝荫护。但尽管如此,沙漠总有办法在大块石头下面护出一小片阴凉供旅行者歇脚,而聪明的旅行者们也总能将其找到,朝圣者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只见他很快就选好了一块截面大小合适的石头。修士观察到朝圣者并没有急切地抓起石头鲁莽地拖拽,而是挪了几步保持安全距离,用拐棍做撬棒,以一块小石头做支点,上下撬动大石头,直到那必然会藏身此处的生物从石头下爬了出来。修士暗暗赞赏。旅行者镇定地用拐杖打死了这条蛇,并把仍扭动不停的蛇身甩到一边。栖身这石下凉爽缝隙里的主人被除掉了,而朝圣者占据了这片清凉之地。朝圣者让石头的底面朝上,接着撩起束腰布的后襟,满是皱纹的屁股压到相对凉爽的石头上,然后踢掉凉鞋,把脚放在原先石头下的沙地上。这样舒服了,他晃着脚趾满意地笑着,露出没牙的嘴开始哼小曲儿。不一会儿这个老头子又用方言低声吟唱一首赞美诗,这种方言修士从没听过。蹲的时间太久,弗朗西斯修士不安地动了动有些麻木的腿。
老头子唱着歌,掏出了一块面包和一点儿奶酪。歌声停了,朝圣者静静站起用方言轻声祷告:“赞美阿多尼斯神。,您让大地生长出了面包,您是万物之王。”祷告的声音里带着些鼻音,祷告结束,朝圣者才又坐了下来,开始享用。
看来这位流浪者确实是远道而来,弗朗西斯修士想。要知道,他从没听说过什么地区的神灵有这么陌生的名字。说不定这位老人正是去修道院的“神殿”的。虽说“神殿”还并未被正式封为神殿,“圣人”莱伯维茨也尚不是正式的圣人,可是还有什么原因能让一位老流浪汉出现在这没有去处的路上?弗朗西斯实在想不出别的可能。P1-5
太了不起了……让人在不寒而栗的同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TIME》
饱含怒意,极具表现力……很棒的故事。
——《纽约时报》
一个让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的故事……绝对力荐。
——《图书馆杂志》
一部了不起的小说……想象力尤为丰富,极富画面感,妙趣横生,具有深刻的理性与道德层面的内涵……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将会陪伴读者们很多年。
——《芝加哥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