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阎纲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阎纲的《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是一位父亲记下的女儿生前病中的文字,细腻,真挚,字字血泪,痛彻心肺,感人至深,舐犊之心殷殷可鉴,呈现了人世间最深切的情感。更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渗透出女儿面对死亡淡定、坦然和坚强的一面,显现出人生的高度和理性的深度。

内容推荐

阎纲的《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是一位父亲记下的女儿生前病中的文字,细腻,真挚,字字血泪,痛彻心肺,感人至深,舐犊之心殷殷可鉴,呈现了人世间最深切的情感。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字字写尽了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女儿走向夭亡的痛彻心肺。但字里行间渗透出女儿面对死亡淡定、坦然和坚强的一面,显现出人生的高度和理性的深度。

目录

序一 珍惜生命

序二 阎荷

序三 思念是一朵永远绽放的荷

1997年

 “爸,你先去,在深圳等我”

1998年

 进门,满屋的秃子

 错、错、错,天大的错!

 红包?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收?

 瘤子很多,手术很漂亮

 《命运》在呻吟、在搏斗

 性格决定命运

 大觉寺进香

 化疗是魔鬼

 刘茵说:“对不起!对不起!”

 天天喝尿,以身试“尿疗”

1999年

 “阎力结婚,把我也给绕到里头了”

 年三十“小春晚”笑死人!

 我把狐狸皮围在女儿的腰上

 寻寻觅觅灵丹难求

 咪咪上班了

 何以解忧?电脑!

 癌症到底是怎么得的?

 “没头发好!”“谁爱光头谁光去,反正我不!”

 沿着史铁生的轮印翩翩起舞

 复发?最怕听到的消息

 “爸,你这是‘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

 “吸——吸——呼”踏出一条生路

 “九华山庄”惊喜交集

2000年

 复发!梗阻!是灾躲不过!

 二次手术,正好是咪的生日

 《静夜思》 女儿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善款扶危 “再大的痛苦我也承受,感恩戴德!”

 “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上帝把她赐给了我”

 可恶的肠梗阻又来了

 从枕下抽出《红楼梦稿》

 “咪咪,你真坚强!”“叔叔,病也坚强!”

 想丝丝,不让丝丝来,“思丝”在心底

 天籁西花园 “命不好,酷刑!”

 最后的选择

 双腿依然高高地跷着

 开始绝望

 “我受不了了,让我早些解脱吧!”

 “吃”的喜剧 “我想坐在西餐厅听音乐,望着窗外,慢慢品味儿”

 注射吗啡笑比哭好

 “这样好吗?”“好,这样多幸福!”

 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陆刚,快把土豆削一下!”

 “我的咪咪没了!我的咪咪没了!”

 唁电飞来当纸钱

 她在鲜花中,笑着说:“珍惜生命!”

 八宝山归来

2001年

 2001年的思念

2003年

 2003年送寒衣

2005年

 2005年“恋香”迁墓

2012年

 别梦依稀

【附】答读者问

此情只应天上有——《美丽的夭亡》后记

试读章节

19日:晚饭后,探视的亲朋已经散去,我带刘茵和咪咪上到住院部大楼的阳台,待咪咪坐定,三人一块儿慢慢地回忆,静静地分析,让多日来的焦虑渐渐趋于平静。咪一会儿坐在我们当中,互相靠得很紧,一会儿蜷缩着,枕在我的腿上,满脸都是凄凉。

为什么无妄之灾偏偏降到我们的头上?凭什么让这么年轻的乖乖女得这种病?这病到底是怎么得的?什么时候得的?为什么来无踪一点感觉都没有?天塌下来了,怎么办呀?

据咪的同事李燕平、应红回忆,阎荷大约半年前就说胃痛、不舒服。刘茵说,咪咪那时可能已经得病,医生误诊了,咪的病被耽误了。

我说,不见得。咪在安贞医院住院检查时,我去看她,的确是肠炎。咪咪靠卧病榻,深情地谓我:“来回地奔波,实在过意不去,爸,你太辛苦!”我开玩笑说:“没事,我还年轻!你们比我年轻,我还想比你们年轻呢!”当时的确是胃肠出血,要不就是医生大意,胃肠检查掩盖了妇科检查。

刘茵说:“那是早在1995年8月的事了,不可能。噢,对了……”立刻转过脸问咪:

“半年前《文艺报》体检,怎么没查出来?”

咪咪这才懊悔不已,连声叹息,说:“体检过,我……正好例假,怕麻烦,怕疼,没有查妇科,哪想到……唉,错、错,天大的错!”

咪咪把泪花极力忍在眼里,我将泪水偷偷咽进肚里,刘茵悄然泪下。

错、错、错,追悔莫及啊!肿瘤发展得很快,半年前要是查出来,可能是早期,一次手术即可痊愈,可现在……我们谁也不埋怨,悲情重忆必伤心,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治疗。刘茵说:“你看胡容阿姨、王惠若阿姨,都是妇科肿瘤,多少年了,没事。”

刘茵特别强调,不论是保健还是治疗,平衡心理最重要,你得有个好心情。心理压力是万恶之源,科学研究表明,爱心多,内啡呔排泄就多,微循环得到改善,免疫力自然增强。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爱情使人幸福。

咪说,我好心待人啊!

我说,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要有个好心情。爸受到祖父的影响,生性好逗,于今亦然。我出身不好,从狗崽子特嫌(说我四岁当保长收租子),到“文艺黑线小爬虫”、现行反革命、“五一六分子”,关过,审过,打过,坐喷气式,干苦活,从饿肚子到胃出血,到胃底肉瘤,动手术,十多次的胃镜,竟然活了过来。文艺复兴,夜以继日,人不堪其苦,可是,六十啷当,头发不白眼不花,齿牙坚固,快步如飞,什么诀窍?一句话说完:笑口常开,再累再烦再紧张,也得开开玩笑听听音乐。

咪说,哪那么容易!我笑口常开,难道是郁闷成疾愁出病来的?

刘茵抚摸着咪,一遍一遍地。“咪,你心太重了,惦记这个操心那个,以后多想想自己吧。”

我给咪咪讲了几个真实的故事:美洲一个宣布只有3个月成活期的妇女(我尽量避免“癌”字),把什么都想开了,驾小舟周游世界,3月后安然返回,医生一查,惊奇,瘤子全消失了。在云南,一位中年妇女做B超,听医生谈话问“怎么样?”“不小!”这位妇女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儿难受那儿不舒服,回家后把花盆全部摔碎,把墙皮抓得稀巴烂,4对手指甲全都断裂,寻死觅活,后来得知原是医生之间打听医院大门口西瓜的个儿。大量事实证明,癌症患者有千分之几的存活率,而且是自然存活。

我又特别举出部队作家张聂尔的例子,说:张聂尔,从兵团到部队当兵,当宣传干事,喜欢写作。28岁那年,左腮鼓起一个大包,恶性淋巴癌。1980年12月24日,脾切除。上手术台前,突然想起,今天是我31岁的生日啊!她不相信在精神上癌细胞会比生的欲望和文学的梦想长得更快,“假如上帝赐我不死,我将用我的余生做一件事:写作。”1983年34岁时,她的小说《闽西人》、《邮递马车》等相继发表。1984年,她来我们《小说选刊》,向你萧德生伯伯求教,一身军服,青春风采,说:“医生说我很快就得死,可我不想死,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作家,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和享受,那总比一天到晚东摸摸、西摸摸,哪儿又长出什么舒服得多。”我们一起聊了多时,她不屈的精神和平静的心态使我深受感动,至今记忆犹新。P7-10

序言

阎荷远行于新世纪之初,时光荏苒,匆匆已是十有二年。当年人们向她的遗体告别时,在她胸前放了三十八朵荷花。三十八岁,刚刚走近中年,若按西谚“人生四十开始”,她的锦绣年华刚刚起步,一切刚刚开始,她已戛然而止,该是多么巨大而沉重的哀伤。南唐李璟词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她留下挚爱亲朋的刻骨思念,更留一个真诚、善良、美好的灵魂。

在她生前,我只有机会在《文艺报》举行的小型活动中见过几面,平时接触并不算多,却留下一个恬静而热情的深刻印象。以后,每次读到阎纲《我吻女儿的前额》那篇至情名文,总禁不住潸然泪落,仿佛又回到她的病床前,看她一面强制自己忍受着恶疾带来的难以忍受的折磨,同渐渐袭来的死亡搏斗,一面还以镇静的笑容安慰来探视的亲友,说点轻松的话。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依然想着别人,为别人送去一点欢笑。她临终时留下的遗言:“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无力回报。我奉献给大家的只有一句话:珍惜生命。”话说得简洁,朴实,一如她的为人,却具有千钧重量,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心上,让人们永远记住,时时冷静地反思。如今,不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惜别人的生命——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被浮躁、虚夸、伪善搅得渐渐远离真诚朴实的世界,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浸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一朵洁静的荷花,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灵魂,显得更加可贵难得。我们同阎荷一样,总是怀着真诚的心,愿世界更加美好,天空依旧湛蓝,也渴望真诚,渴望和谐,渴望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的尊重。为此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去实现和追求。就我个人而言,来日无多,精力渐衰,步履蹒跚,但只要一息尚存,总要为实现这个愿望走下去,不能懈怠,不能止步。因为,耳边总会时时响着一个虽然远去、却永不微弱的声音: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

2012年 立冬

后记

读完这本父亲的手记,真的需要一些勇气。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癌症折磨致死、老父亲晚年的丧女之痛会一直缠绕着你。然而,只要你读完,恐怖会慢慢散去,心里便漾起绵长的温暖。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是一个家人相亲相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生命和家庭无比珍贵。你读完了,你就不会忘记咪的一家,她和她的爸妈,还有她的亲人朋友。

“陆刚,快把土豆削一下……”

这是咪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弥留之际,她全部的渴望就是回家。这是咪在冥冥之中给我们的指引——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与亲人一起共度的时光。我们与亲人在一起,做什么说什么都不重要,洗洗菜烧烧饭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哪怕是围炉而坐。一杯茶几块小点心都好,只要和亲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咪只要有回到家里的机会,她就像过节一样高兴,顿时兴起,大呼小周:“咱们包饺子!”

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一份温暖?这就是这本书中最柔软的东西,感人至深。

在今天,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这个发展的副产品就是常常使人迷失。人们忘记了那些远逝的精神所在,就像我们忘记了童年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不论今天人们怎么定义幸福。反正幸福不是名车名表大房子,不是讲台上漂亮的挥手,也不是鲜花掌声频频举杯。幸福是免费的,幸福是阳光、空气,是一片树叶一粒鸟鸣……最珍贵的东西都是流动的,不是固定资产,它不需要靠权力得到。咪的故事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个早晨,每个晚上,都是生命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有人说,这本书把死亡过程写得太残酷了!的确,这本书如实记录了一个疾病残酷折磨的过程,记录了一场数字的战争:体温39.5度、Cal25指标超过临界点、第四次输血、400CC、白血球2900、第×次化疗……记录了一场人的肉体必输无疑的斗争。

的确,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那是一个未知世界,至今还没有人告诉我们那边的消息,所以死亡一直保持着它的神秘和恐怖。然而,这不是你说不说的事情,死亡就待在那里,它一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窥视着。而这本书直面一种死亡,这是一位作家父亲的勇气,它通过这个病例恰恰讲了一个怎样好好活着的故事。不知死,焉知生?

病中的咪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和亲人,她之所以还在病痛和酷刑般的治疗中挣扎,其中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为爹娘为亲人活着,怕年迈的父母承受不了打击。咪从不公开流露悲观情绪,她在亲人面前纯真的嬉笑,心的深处却在绝望地哭泣,但不哭出声来。她身边的病友消逝了,爸妈都瞒着她,她也怕触动亲人,一直不问,只当是忘了。可那怎么能忘了呢?“……咪的心思不完全用在看病上,而是用相当大的耐心强颜欢笑博取亲人的欢心。”咪久病医院,怎能不想念孩子?她满身插满了管子,生命岌岌可危,可她却对母亲说:“不要带孩子来!”她不愿意孩子来到病房这个悲惨世界,更不愿意孩子看见自己的惨状。咪只活了38岁,但是她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再一次成为18岁、28岁甚至58岁,或者更加年长的人们生命的向导,以她不屈的品格和坚强意志,指引我们成为超越自身的人。

除了咪的经历之外,书中另一条重要线索就是父亲,这位父亲就是作家阎纲。全书记录了父亲备受精神折磨的心路历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饱受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痛苦,有如酷刑般的折磨,而且这种折磨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谁家的父母不是感同身受呢?

父亲听说“尿疗”可以治癌,又不忍让女儿尝试,于是决心以身试法,代为喝尿。他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想为苦难的女儿踩出一条逃生之路。除了救女心切,还有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父亲去喝尿呢?那一喝就是394天!咪至死都不知道父亲为她喝尿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知道。但是咪知道,父母亲为她已经付出了太多,他们为她日夜按摩,为她四处奔波,累得快要晕过去。

国庆节那天咪回家了。父亲要去给女儿送诗集,因为感冒了怕传染。闪在咪的门口不进去。他把诗集从窗缝里塞进去,又从窗缝里讨得纸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女儿的女儿。“当女儿打开门时,父亲已经远矣。”

当咪的卵巢癌复发转移时,大夫说不再需要手术。父亲写道:“我听懂了‘不用手术’,就是说不能再做手术了,幸亏只有我一个人听明白了。”然后转身对咪说,“前不久,张聂耳去北戴河,一见到大海……说‘活着真痛快’!”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父亲快被逼成演员了。

其实,咪什么都明白。咪去世后,父亲发现咪留在电脑里的文字:“今天是爸爸生日,他善解人意……没过多少好日子。可惜我生病不能为他……反倒让他为我……我要好好养病……”

在这个普通的父亲和女儿之间发生的事情,一点一滴,怎不令人动容?此情只应天上有!咪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作家爸爸,他用文字给咪盖了一间房子,在这个封面与封底之间,咪永远嬉闹、读书、晒太阳,和亲人朋友说说笑笑。

这本书还记述了许多旧人旧事、家族历史、家教方式。让整部作品更显厚重。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呼吁:呼吁我们的社会更加关爱生命。癌症对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远非常人可以想象。咪说:“检查体征,像上法庭似的,一一取证,年底了,等候宣判……”痛苦而无奈的精神折磨,是癌症病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有一次更换病房,母亲希望咪的床位躲开亡友的床位换到里面,咪却说:“什么这儿那儿的,地狱门口了,哪有摇篮!”种种实录都在提醒人们,我们还有那么多工作做得不好,还不能减轻每一个病人的痛苦;同时告诉我们,最具实力的关怀不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也不在社会的捐助之中,它就在你给亲人的一次按摩、一次梳头、推推轮椅、喂口热饭之中。这是人间最珍贵最有效力的良药,是支撑病人活下去的回春妙手。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因为人类与癌症的斗争还在继续。也许,还要许多年我们才能找到许多年前就应该找到的根治癌症的验方。我们期待着那么一天,人类对癌症的斗争宣告结束。我想那一天欢庆的人数会超过欢庆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环球同此凉热”。那时候,我们再打开这本父亲的手记,也许会发现,它仍不失为对抗癌症的一个良方。

2012.11.7 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大雅久不吟,至情感世深。

殷殷春化雨,惴惴魇惊心。

昊天竟曷亟,才女殇离魂。

知汝生别意,珍重惜此身。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

王船山朗读到《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心情激动,急忙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成为《姜斋诗话》的名句。

寓悲于乐或寓乐于悲,这种越轨的笔致,自然比以乐写乐、以悲写悲困难得多,效果却往往更出色。《红楼梦》中写林黛玉从傻大姐嘴中知道宝玉将娶宝钗为妻直到焚稿断痴情,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愤,但作者前后共13次写到她的笑,这一连串的笑,多么震撼人心!

阎纲在《美丽的夭亡》里写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同样运用了以乐写悲的手法。女儿的电脑里藏了一则短文《思丝》,写到年轻女子对满头青丝的钟爱,她却以“秃头示人”,而且反复说“没头发好”,最后说,翘首盼着青丝再生,“谁光头谁光去,反正我不!”诙谐幽默,寓庄于谐。阎纲感慨道: “女儿与死神坦然周旋,那痛苦而镇定的神态令人灵魂战栗。”

以乐写悲而一倍增其悲怆,这种独特的反衬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散文家、写作课教授侯雁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