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鲁迅思想:现代转型的精神深度
第一节 “个人”观念与鲁迅现代思想的资源
第二节 20世纪的“文学主义”:鲁迅文学观念钩沉
第三节 国民性批判:中国现代转型的最深视点
第四节 第二次绝望:1923年的鲁迅
第五节 《野草》:穿越绝望的行动
第六节 鲁迅杂文与20世纪中国的“文学性”
第七节 鲁迅与20世纪中国
第二章 鲁迅文学:现代转型的痛苦“肉身”
第一节 无声的“呐喊”
第二节 《彷徨》的“梦魇”意识
第三节 《野草》的踪迹
第四节 “个人”、“精神”与“意力”:《文化偏至论》中“个人”观念的梳理
第五节 生命的保存:鲁迅五四时期杂文对中国人生存的思考
第三章 资料、阐释与传承
第一节 《随感录》研究
第二节 新发现鲁迅《文化偏至论》中有关施蒂纳的材源
第三节 鲁迅阐释的可能性
第四节 新语境中的鲁迅课教学
后记
鲁迅思想,是中国现代转型的一个深刻精神维度,以其对现代转型的精神基础——国民性——的深刻关注,提供了一个深度视点,而鲁迅文学,作为参与现代转型的个人行动,刻录下以文学参与历史的生命轨迹,及其充满挫折与绝望的心灵历程,成为中国艰难现代转型的痛苦“肉身”。基于这一新的视野,汪卫东所著的《现代转型之痛苦“肉身”:鲁迅思想与文学新论》在整体上对鲁迅研究的既有格局和观点进行了突破,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问题和文本研究当中。
本书讲述了鲁迅思想是中国现代转型的一个深刻精神维度, 以其对现代转型的精神基础 —— 国民性 —— 的深刻关注, 提供了一个深度视点, 而鲁迅文学, 作为参与现代转型的个人行动, 刻录下以文学参与历史的生命轨迹, 及其充满挫折与绝望的心灵历程, 成为中国艰难现代转型的痛苦“肉身”。基于这一新的视野, 作者在整体上对鲁迅研究的既有格局和观点进行了突破, 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问题和文本研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