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梦溪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分四个单元。卷一新作较多,以阐释国学和传统文化为主。卷二是关于学术思想的随笔,以及对新世纪的文化展望,侧重现代,稍涉明清。卷三是一组谈论古今文事的文化批评,有感而发,即使论古也难掩“今情”。卷四是几篇序跋和讲词。“大师与传统”一文,是作者为一次特殊的演讲写的文本大纲,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和传统,可以见出作者刘梦溪先生近年关注的问题和研习心得,而且其精神轨迹亦大体能够笼括全书的旨归。

内容推荐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是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的学术随笔集,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虽为单篇所辑,但题旨集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王阳明等往圣昔贤,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陈梦家、张荫麟等现代巨擘,《大师与传统(增订版)》中或专论或引论,体悟存乎一心。二十一世纪人类会好么?作者亦有独特展望。此次增订,内容大为扩充,几近一本新书。文字雅饬,笔底含情。读此书者,当如莅思想的盛宴,随喜文化的沙龙。

目录

人生小语

卷一

大师与传统

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

信仰与传统

传统与记忆

传统的误读

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

衣冠服饰和家庭伦理

礼貌的意义有多大

《红楼梦》与文化传统

国学与国民教育

书法与文化传承——刘梦溪谈书法和国民教育

我们大家都练练写字吧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卷二

陈寅恪与现代性

史学的艺术之境

陈寅恪的为学境界和人格精神

陈寅恪为何不就历史第二所所长

关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现代学者晚年的宁静

王学的意义

明清易代与士人之出处大节

现代学术的理性自觉

学问天才陈梦家

悲剧天才张荫麟

思想是学术的灵魂

甲午战争的悲剧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2010年10月16日伯克利大学中美文化论坛

最后一次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

展望二十一世纪

卷三

一架子书和一所荒凉的花园

读《漫述庄禅》致李泽厚

我看于丹《论语心得》

李零的解读《论语》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梁武帝的佞佛与大度

古代的男宠

文化意识的觉醒

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科学与文化

《楚学文库》与长江文化

文化的大智慧需要“证得”

王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茅威涛和《藏书之家》

2010新年试笔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

卷四

一篇文章的代价——张申府其人其事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范曾教授莅所迎辞

看余秋雨演讲

在美国讲《红楼梦》

追念朱维铮先生

缅怀一位早逝的友人

王小波的记忆

《情问红楼》小引

《国学与红学》后记

《书生留得一分狂》卷前小引

《书生留得一分狂》后记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后记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自序

《中国文化》创刊词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新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小引

“忆旧还寻陶令盟”——序龚鹏程《北溟行记》

呓语

附录一:大师与传统——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现场全记录

附录二: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解放周末》对话刘梦溪

增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大师与传统

距今80年前,也就是1927年6月2日,上午10时,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山、逊位皇帝溥仪的老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杀。

死的时候,他只有51岁,正当学术的盛年。

这一事件,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也给中国现代学术史增添一个谜团。

王国维死后,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同事、故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嫡孙、晚清大诗人陈三立的公子、中国现代史学的巨擘——陈寅恪,写了一首《挽诗》和一首《挽词》。

陈寅恪在《挽词》的序言中,提出,王国维的死,不是“殉清”,也与罗振玉的“个人恩怨”无关,而是因为文化的苦痛,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大师”的称号很流行。如果以名副其实、实至名归作为条件,并不是很多和学问沾边的人,都可以称作大师。

流行与时尚,应该与学术大师无缘。

但是,王国维和陈寅恪,那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实至名归的学术大师。

如果称他们为国学大师,也可以。

而且,我们从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身上,能够看到、感悟到中国现代学术的诸多传统。

学术思想是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

提倡最高的学术,是国家最大的荣誉。(王国维)

如果没有了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学术史会显得黯淡许多。

中国现代学术这个概念,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使用。我主持编纂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编例”写于1991年3月,已经正式使用并阐发这个概念,酝酿则在1989年下半年。

我没有追溯,我之前,是不是有人使用过“中国现代学术”这个名称。但对这个概念作明确的界说,我应该是比较早的一个。

现代学术是与传统学术相对应的概念。传统学术是指传统社会的学术。自先秦直到清朝末年,两千多年的中国学术,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学术。它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的理学、明的心学、清中叶的朴学和晚清的新学等段落。

每一历史段落,都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潮,出现了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学术文化。

多元并立和互相融合,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

儒释道三教的互补互动,体现出中国传统学术多元并立而又相融的特点。

佛教的传人及其中国化的过程,尤可见出学术思想之间的互相融合。

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了晚清,情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大变局”。学术方面,开始了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

“大变局”的主要标志,是西人大规模进入中国。学术思想的转变,也与西潮汹涌而来有关。

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把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区别开来:1.学者追求思想自由;2.开始了学术独立的诉求;3.吸收了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方法。

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开始于1898至1905年这一段时间。它的繁荣期,从后五四时期,直到30年代、40年代。这是乾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大师巨子层出不穷。

我在《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中写道:

中国现代学术在后五四时期所创造的实绩,使我们相信,那是清中叶乾嘉之后中国学术的又一个繁盛期和高峰期。而当时的一批大师巨子,其入其学其绩其迹,足可以传之后世而不被忘记。他们撰写的学术著作,在知识建构上固然博大精深,同时闪现着时代的理性之光,其开辟意义、其精神价值,都可以作为现代学术的经典之作而当之无愧。甚至可以说,他们之中的第一流人物,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就个人学养而言,又是空前绝后的。因为他们得之于时代的赐予,在学术观念上有机会吸收西方的新方法,这是乾嘉诸老所不具备的,所以可说是空前;而在传统学问的累积方面,也就是家学渊源和国学根底,后来者怕是无法与他们相比肩了。

这最后一句话是说,已经含有“昔不至今”的意思在内。东晋的佛学大师僧肇,撰有《物不迁论》,里面有“昔物不至今”一语,我用来比喻中国现代学术的良好传统在今天所遇到的困境。

P5-8

后记

2007年12月15日,我应邀担任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嘉宾,题目讲的是“大师与传统”。为此,事先写好了一篇完整的文字稿,曾刊载于《文汇报》的“学林”。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的学术随笔集,即以此一篇名作为书名,现已过去五个年头。初版《大师与传统》舛误较多,文章采择亦有未尽意处,故一直期待有再版重订的机会。刚好不久前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的阎海文先生以书稿盛意相约,遂促成此次重编和增订得以实现。真是“重编”,因为篇目次序都重新编过。确为“增订”,书的内容竟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初版收文40篇,此次重编,撤去6篇,新增30篇,卷前小语外,共得64篇,恰合大易之数。

新增加的文字多为近两年所写,大都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与重构有关,如《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等。只不过关注点更侧重价值观念的梳理和学术思想的探讨。两篇附录,一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大师与传统”的现场全记录,由于有主持人的对话和现场答问互动,当为读者所乐读。二是2009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先生同日远行,《解放周末》编者就“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的话题,远道枉顾,对我作了一次访谈对话,所谈内容颇与本书题旨有冥合贯通之处,特附载于此作为我的增订版《大师与传统》的收括。

更主要是此次增订重编,使我得以将书中全部文字都重新校读一过,改正了多处文字舛误,引文也复核原书逐一重新厘定。个别篇章的内容亦不无增删润色。引文出处也一律改为随文注。虽不敢说已订正无讹,但漏网的吞舟大鱼也许不容易被轻易捕获了。2008年年初,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宋立林先生,尝以初版《大师与传统》之勘误见呈,我看后非常感动,今比照原函,多所采纳焉。在此谨向立林先生表示谢意。

曩昔钱锺书先生删润订益《谈艺录》,引梵志归乡告白邻人“吾犹昔人,非昔人也”之语,称所著“犹昔书,非昔书也”,而又“非昔书,犹昔书”。今次拙著《大师与传统》的重订再版,也可以说,是昔日之书,但也是今日的一本新书。时在壬辰中秋后五日,作者附记于京城之东塾。

2012年10月5日

又,此书发排前之打印稿,经出版社专业校对复校、责编阎海文先生再校,又发现不少错讹误植之处,因此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吞舟之大鱼”虽未之见,漏网之鱼被他们的敬业法眼捉了个不亦乐乎。一本书的出版,编辑之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附此不备,谨致谢忱。

2012年10月30日二校看后补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3: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