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了解孩子开始
我们在罗马圣洛伦佐区建立儿童之家时,虽然从外观上这个社区似乎成了一个整洁、文明的社区,但由于在此居住的人们仍有很多是贫民,他们的一些恶习仍会不时显露出来。
一次,在儿童之家的大门外,我听到两位妇女在交谈,其中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女婴。她们都是附近公寓的居民,我对她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抱着孩子的母亲对另一位妇女抱怨说:“我丈夫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他吸烟、酗酒,对孩子不管不顾,还动不动对我没有修养地喊叫……”
看得出,这位妇女对丈夫充满怨恨,又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苦楚,似乎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
另一位妇女像是遇到了“知己”,也开始数落起自己的丈夫。两人越说越解气,谈话中还夹杂着很多恶俗的字眼。
我心想,这两位妇女自己也算不得多么有修养的人。她们用如此不雅的字眼指责丈夫的做法让我很反感,更何况,她们眼前还有一个纯洁无瑕、不懂事的小婴儿。
出于对孩子这人间天使的关心,我觉得自己应该走上前去,跟两位妇女解释一下她们的做法的不良影响。
“抱歉,如果你们爱孩子,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粗鲁的话,这样会对她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我尽量表现出友好的表情,运用友善的语气。
“没关系,反正她也听不懂我们说的是什么。”孩子的母亲见我并没有恶意,笑着对我说。
事实上,我知道女婴的母亲在家也经常言行粗鲁,时不时冒出脏话。母亲的表现很容易让孩子也成为没有修养的人,这对孩子真是一种悲哀。
显然,这位母亲并不了解孩子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儿正在无意识地吸收成人的语言、行为等各种信息,她粗鲁的言行正是孩子最直接的教材。
“你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人吗?”我问孩子的母亲。
“当然啊,我希望她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可别像她的父亲一样。”母亲回答说。
“小孩子会无意识地吸收周围成人的言行方式,要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我们成人就要给孩子做出这样的榜样。”
这位母亲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我的话,她没再说什么。
或许,是我的做法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我不得而知。但为了孩子,我还是希望我的劝告能触动母亲的心。
在一次视察米兰的一所儿童之家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 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在玩粉红塔,她叫伊娃。据说,伊娃是刚来儿童之家不久的孩子,对那些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教具充满好奇,尤其喜欢粉红塔。
之前,女教师玛拉已多次给伊娃示范了粉红塔如何搭高的做法,伊娃也学会并能很熟练地将10个立方块从大到小一一搭上去,并且搭出的高塔整齐而漂亮。
可是这一次,伊娃似乎想打破常规,她没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粉红塔搭高。她先拿起4号立方块(边长为4厘米的木块),放在地毯上。
然后,她拿起6号立方块(边长为6厘米),放在4号立方块上面。接着,她又拿起10号(边长为10厘米)立方块,搭在6号立方块上面。
由于10号立方块比6号大,而且伊娃将10号立方块在6号上面放的位置有点偏,结果她转身的时候,胳膊不小心碰到了粉红塔,几块立方块散落一地。
在一旁观察的教师玛拉见状,下意识地上前去帮忙。玛拉没有说话,她先拿起10号立方块放在最底端,接着她拿起9号搭在上面,然后是8号……
相比伊娃的动作,玛拉的动作迅速而麻利,但显然她还缺乏儿童教育经验,估计还不适应我们的教学模式,仍习惯于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就在玛拉搭到8号立方块的时候,伊娃看起来生气了,她一把将玛拉搭好的粉红塔推倒,然后将所有的立方块都划拉到自己跟前,表情似乎在说:“你不要动。”
我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其间我给玛拉使了个眼色,可惜她没有看见。
我想,伊娃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搭粉红塔的做法,她是在创造,在探索新的方式是否可行。
可是年轻的玛拉不了解这一点,她以为粉红塔只能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搭高,她破坏了伊娃的创造,当然会激怒了伊娃。
成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可能就违背孩子真实的意愿,采取错误的对待和教育方式。这就会阻碍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破坏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先了解孩子,这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前提和步骤。
有一次,一位妈妈来向我咨询,她告诉我,那段时间,她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女儿一见到楼梯就会高兴地尖叫,并执着地想要往上爬。
妈妈见女儿想上下楼梯,就抱着她上去或下来,可这时,女儿却会朝妈妈发脾气,伤心地大哭。
这位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她想,女儿自己不能上下楼梯,她抱女儿上去或下来,女儿为什么不满意?
我想,这位妈妈还不明白,女儿其实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妈妈的帮助爬上或爬下楼梯。而妈妈始终认为,女儿还太小,自己还做不到这一点。
在平路上走路已经很好的孩子喜欢爬上爬下,他们会对楼梯的台阶产生兴趣,可以锻炼凭自己的能力爬上爬下楼梯。此时,父母要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
于是,我建议这位妈妈允许女儿自己爬楼梯,她在旁边保护好女儿就可以。这位妈妈听取了我的意见,开始放手让女儿自己上下楼梯。
妈妈这样做的时候,女儿很开心地对妈妈笑了,虽然她笨拙的身体好久才只爬上几级台阶。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