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洁编著的《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写作》主要研究早期新文学作家即“五四”一代人的旧体诗写作现象。其中,包括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的创作与发表;以旧体诗为媒介的交游;旧体诗创作的关键词;旧体诗创作的时代与文化根源;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的新特质等。
常丽洁编著的《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写作》的研究对象是早期新文学作家的旧体诗写作现象,作为新文学尤其是新诗领域的首创者与生力军的早期新文学作家,却都有着几与一生相终始的旧体诗创作经历,这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新与旧的矛盾冲突在他们身上显得更为醒目,也更值得玩味。
全书分成五章。第一章讨论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的创作与发表,无论在延续时间还是整体数量上,早期新文学作家的旧体诗都远远超出其新诗创作。但这些旧体诗却因新文学作家自身的立场、外来的诸种压力、旧体诗发表空间的缩小和读者的缺失等诸多原因,多未公开发表,成为无处安放的诗作。
第二章从抄示写赠、唱和、品评鉴赏、悼亡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早期新文学作家以旧体诗为媒介进行交游的情形,力图还原以新文学为主的文学史外的另一种文化生态,从中展现那代人交谊之深与美,生活趣味之雅致浓厚。
第三章讨论了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创作中的三个关键词:对“打油”的热衷成为早期新文学作家重返旧体诗创作的理由和途径,也是他们进行旧体诗革新的出发点;由于不便公开发表,早期新文学作家对旧体诗的定位多是“自怡悦”,其中体现的便是旧体诗的言说空间和功能限制;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的旧体诗多有自注,无意于自炫博学或故设迷阵,“自注”体现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在旧体诗创作中落实。
第四章分析了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身世背景与早年教育决定了旧体诗始终是早期新文学作家最为熟稔和习惯的诗歌创作方式,来自各方面的对早期白话诗的批评之声也使得他们试图以旧体诗创作来实现自己诗人身份的自我救赎,旧体诗的伟大传统和现实工作的压力促其从事旧体诗创作,旧体诗自身的特性也对他们构成了极大的美学魅惑。
第五章讨论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特质,包括在平仄押韵上的突破、别出蹊径于用典、采新风物入旧体诗、解构风雅、新理念的灌注几个方面,这些新的特质都可以视为早期新文学作家在新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下进行的某种变通,而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当下的旧体诗创作中。
绪论
第一章 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的创作与发表
第一节 此消彼长新旧诗——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创作历程
第二节 无处安放的旧体诗——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发表情况
第三节 多重压力下的退缩——早期新文学作家不公开发表旧体诗的原因
第二章 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的交游
第一节 抄示写赠
第二节 唱和
第三节 品评鉴赏
第四节 悼亡
第三章 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创作中的几个关键词
第一节 打油——进入的途径与革新的出发点
第二节 自怡悦——旧体诗的言说空间与功能限制
第三节 自注——平民文学主张的落实
第四章 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
第一节 “我亦弱冠弄翰人”
第二节 诗人身份的自我救赎
第三节 传统与现实之间
第四节 旧体诗的美学魅惑
第五章 新文化语境下的变通——新文学作家旧体诗中的新质
第一节 在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突破
第二节 别出蹊径于用典
第三节 采新风物入旧体诗
第四节 解构风雅
第五节 新理念的灌注
结 语
附录一 《周作人诗全编笺注》中的几处笺注错误
附录二 信马由缰谈旧诗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