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中原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75—1982年,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期间,每到一个历史节点和重要时刻,他总能抓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破解历史难题。邓小平传奇的政治生涯和成功领导解决“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铸就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作者程中原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方面的权威,本书是他几十年来邓小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运用多种未曾披露的重要档案史料,保证了论证的科学与严密,同时该书叙述饱满有情、观点新颖有深意,绝非一般学术著作可比。

内容推荐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最重大的事情。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从最初的酝酿、尝试到最终的实现、完成,经过了将近八年曲折复杂的历程。

程中原编著的《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逐步创立的。

目录

引言

上篇 1975:邓小平领导各方面整顿

 一、炎炎盛暑,从东湖宾馆吹出一阵清风

 二、毛泽东的“八月指示”改变了“文化大革命”的走向

 三、1975年整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

 四、邓小平怎样走到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毛泽东说话:小平要出来,至少是常委

 林彪的覆灭和邓小平的复出

 参加中央军委,进中央政治局

 出席六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

 五、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领导1975年整顿

 六、整顿从铁路突破

 七、钢铁整顿

 八、国防科技整顿

 九、围绕“反经验主义”的较量

 十、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整顿

 国务院政研室的酝酿和组建

 邓小平的领导方式

 国务院政研室在1975年整顿中的作用?

 十一、计划工作务虚会与《工业二十条》

 十二、军队整顿

 十三、地方整顿

 十四、文艺调整

 十五、科学院整顿与《汇报提纲》

 十六、教育整顿的准备

 十七、主管外事

 阐述和宣传毛泽东外交思想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

 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努力

 促使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写上“反霸权主义”条款

 支持第三世界,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十八、围绕评《水浒》的较量

 十九、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农业整顿

 二十、全面整顿的部署与《论总纲》

 二十一、1975年整顿的显著成效及其原因

 二十二、1975年整顿的历史评价

中篇 1976—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

 一、从整顿转为“批邓”

 二、“批邓”的升级和邓小平的抵制

 政治局四人会议开始“批邓”

 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总的评价

 两次政治局八人会议和批评对象的扩大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

 在清华大学发动“教育革命大辩论”

 毛泽东对邓小平仍立足于帮

 邓小平婉拒为“文化大革命”作决议

 “打招呼”会议动员“反击右倾翻案风”

 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特殊的“检讨”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形成运动

 “四人帮”处心积虑作准备

 张春桥制造国际影响

 两校文章发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信号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全国开展起来

 五、邓小平为周恩来致悼词

 周恩来逝世:举国哀悼举世颂扬

 十里长街的送别

 邓小平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六、“批邓”“反周”激起群众义愤

 邓小平专管外事,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继续发动

 “四人帮”猖狂攻击邓小平和周恩来

 群众抗议浪潮在全国掀起

 《文汇报》“反周”事件点燃南京怒火

 七、四五运动:怀念周总理,拥戴邓小平,声讨“四人帮”

 丙辰清明节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运动

 邓小平被骂为“纳吉”,广大群众遭镇压

 邓小平被撤职遭软禁

 人民群众没有被压服

 八、继续“批邓”,中国再度陷入动乱

 继续“批邓”和层层揪走资派及其恶果

 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对“批邓”的抵制

 批判“三株大毒草”反使群众更加拥戴邓小平

 九、粉碎“四人帮”后的喜悦

 十、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叶剑英等力主邓小平复出

 华国锋采取拖延办法

 三月中央工作会议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

 邓小平复出前的决心:把科学、教育管起来

 十届三中全会做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邓小平观看足球比赛公开亮相

下篇 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

 一、打开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推倒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

 教育战线的突破带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二、迎来科学的春天

 三、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

 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

 关于按经济规律办事

 四、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

 酝酿和准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表

 最高层的指责和《红旗》杂志的消极态度

 邓小平的坚决支持

 全国大讨论

 真理标准讨论补课

 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

 五、胡耀邦初理冤假错案

 六、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

 外交“还债”

 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察外国和港澳经济,促进对外开放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引进外资

 七、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召开务虚会

 八、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和预先设定的议题

 陈云提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中央政治局为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平反

 天安门事件平反

 清算“两个凡是”的错误

 中央人事调整“不能下,只能上”

 一定要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邓小平的“主题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九、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会议头两天的讨论

 对四个政治局委员的批评

 关于农业和农村的两个文件和1979年、1980年计划安排

 中央领导机构的加强和中纪委的成立

 全会公报的通过

 十、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叶剑英提议与中央决策

 会前的准备

 会议第一天

 分清思想路线是非

 探讨理论问题

 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总结理论工作的经验教训

 错误思潮的泛滥和会上出现的偏差

 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

 对理论工作务虚会的评价

 理论工作务虚会后继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一、支持包产到户

 从“省委六条”到包工到组

 包产到户不胫而走

 邓小平肯定和推行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制

 十二、启动城市改革

 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试行经济责任制

 疏通流通渠道

 实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调整所有制结构

 进行综合配套试点

 十三、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全面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十四、支持陈云、李先念领导国民经济调整

 陈云、李先念力主“调整”

 “新八字方针”的正式确定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排除阻力,继续调整

 十五、倡导对外开放与创办经济特区

 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

 赞成建立经济特区,要求“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正式启动

 十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十七、指导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十八、主持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主持起草叶剑英国庆30周年讲话

 决定要搞一个决议

 邓小平提出三项基本要求

 胡乔木负责起草工作

 四千人大讨论和中央高层人事变动

 陈云的重要建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八天讨论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

 十九、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大历史转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打开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后记

试读章节

二、毛泽东的“八月指示”改变了“文化大革命”的走向

毛泽东“八月指示”的中心思想是安定团结。它产生的直接结果,一是军队高干会在正常的、团结的气氛中于9月10日结束;一是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重新提上了日程。

毛泽东8月间的几次谈话,对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及其后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进行的军队高层清查工作作了一个基本总结,从而打碎了江青集团又是“点火放炮”,又是“放火烧荒”,妄图利用批林批孔运动搞乱军队,整掉一批军队领导干部的迷梦。

这时,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走向,是从大乱走向大治,是从政治运动恢复到正常秩序。历史提供了1975年整顿得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政治环境,历史也迫切要求产生伟大人物来整顿“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局面。邓小平在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下应运而出。毛泽东和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的关系走出低谷,毛泽东和“四人帮”的矛盾上升,达到“文化大革命”以来所没有过的高点。

三、1975年整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

曲折前行的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不是任何个人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它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反映,也是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1975年的整顿及其最终结局,是“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那一特定时期的产物,也是各种政治力量矛盾斗争融汇成的合力的结果。

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以后,曾经不无喜悦地对外国朋友说,过去我们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现在终于找到了这种办法,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①他认为用自下而上发动群众搞“文化大革命”的办法,可以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可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可是,毛泽东的良好愿望脱离了客观实际。他对形势的判断,他确定的“文化大革命”的对象、依靠的力量、进行的方法,都出了严重的差错。事情的发展同毛泽东的预想背离。“本来要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变成了一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的内乱。全国上下,“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经过艰苦努力,甚至流血牺牲,总算在1968年9月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即除台湾省外,当时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全国范围进入了“斗、批、改”阶段。原以为中共九大以后,经过“斗、批、改”,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的预期目标。不想接踵而来又发生了1970年8月庐山会议上的一场激烈斗争。

林彪企图谋害毛泽东的阴谋被识破和粉碎,否极泰来,历史在震惊世界的突发事件中出现了转机。九一三事件促使毛泽东醒悟,正视并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错误,特别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前期造成的一批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解放老干部。邓小平于1973年3月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陈云、谭震林、罗瑞卿等一大批老同志,也都由毛泽东亲自批示,或“解放”出来,或安排工作。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1972年的整顿。他组织批判极左思潮,致力解决国民经济的“三个突破”心,动乱局面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了转机。

可是,好景不长。1973年8月中共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的错误判断,兴风作浪,制造新的动乱。1974年初,他们搞起一个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及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于是,动乱再起。在“四人帮”的煽动指挥下,1974年春夏,到处批“复辟派”,揪老干部,政治空气十分紧张;在“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口号下,不少工矿企业停工停产;社会上又出现联络站、上访团、汇报团以及民兵指挥部一类组织,派性重新膨胀,山头重新树立,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武斗事件。刚刚趋向安定的政治局势、社会生活又变得一片混乱。而有所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企业处于半瘫痪状况,全国工业生产出现萎缩甚至倒退的严重局面。1974年全国没有完成工业生产计划。主要工农业产品,除原油、粮食增长外,其他全都减产。钢产量比1973年下降410万吨。原煤产量下降400万吨。铁路货运量下降5.3%,比1973年少运4321万吨。外贸逆差13.4亿美元。全年财政赤字7.7亿元。

P3-4

序言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最重大的事情。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从最初的酝酿、尝试到最终的实现、完成,经过了将近八年曲折复杂的历程。

“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被打倒。第二次复出后,他领导1975年整顿取得极大的成功。他力图通过整顿,推动历史转折。但是,个人无力改变历史的定势。由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他所领导的整顿不得不中断,仅仅成为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的四五运动和十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中国换了人间,这才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1978年冬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开辟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伟大历史转折终告完成。在这一历史大转折过程中,邓小平的个人命运同整个中国的前途命运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感到,从邓小平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人,来叙述这段历史,将更加生动具体,更能引人人胜。

期待读者从这本简明历史读物中能够了解邓小平的历史贡献、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了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来龙去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逐步创立的,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努力奋斗,同时,增强研究历史和理论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眼光,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

后记

在本书初版《难忘这八年》的后记中,我曾恳请读者指出拙著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机会再版时改正。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2013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2014年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的出版家希望我将此书增订再版。这给了我一个改正初版中存在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将这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以及党史国史界朋友在历史转折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收获,增补到这本小册子的新版中去。

本书初版是着眼于1975年至1982年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全过程来写的。增订新版与初版最大的不同是叙述转折历史的视角有所改变,更加突出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由此,书名改为《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一1982》。全书虽仍保持原来三篇的结构,但标题都改变了。分别为:《1975:邓小平领导各方面整顿》;《1976一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

经过这次增订,全书增加了十万多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版中篇《1976一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包含了初版中篇《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年: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和初版下篇中《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一节的内容。同初版相比,新版采取了一个新的视角,叙述的重点自然会有不小的变化。新版对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即“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过程,特别是对邓小平身处逆境的表现,他怎样巧妙周旋,怎样坚持真理、抵制批判,人民群众怎样拥护、爱戴,写得比较具体真切;对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曲折过程,写得比较详尽清楚,说明邓小平复出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归,说明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王震等老革命家是怎样促成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而华国锋也并非有意阻挠而是采取了拖延的方针。

 新版下篇《1977一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增补最多。《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一节,增写了叶剑英号召全党认真研究党史,胡耀邦领导中央党校进行“三次路线斗争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史实;。还增写了《真理标准讨论补课》一目。在《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一节中,加写了邓小平处理“傻子瓜子”这一当年轰动全国的事件;紧接着这一节之后,增加了《启动城市改革》一节。这样,对改革的叙述较初版全面。关于对外开放,新版从1977年年底写起,对考察日本、考察港澳,特别是考察西欧五国的情况和影响,作了较初版更为具体深刻的记叙;对邓小平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的卓著贡献,对邓小平在中美建交后访问美国发挥的独特作用,作了扼要的评论和生动的描述。新版对思想理论问题的评述有所加强。第十节对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作了切要的分析和解读。还增设了一目:《理论工作务虚会后继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版上篇《1975:邓小平领导各方面整顿》变动最少。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版主题的要求,增加了邓小平《主管外事》一节,全面叙述邓小平的外交风格和他对中国外交的突出贡献。其中,1975年12月2日下午,陪同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福特,会谈中就分别从东方和西方来共同向北方某个国家施加压力达成“君子协定”,是依据档案而未见别的史书上有记载的。

新版对已经发现的初版中存在的差错和欠妥之处,都认真地作了校订、修改。

希望经增补、修改后的这本小册子能够更加准确、全面、生动地还原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希望本书能够增进读者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辛历程的认识,增进读者对邓小平这一20世纪中国伟人的认识、理解和敬仰,增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的决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对书中存在的不足和差错,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指正。

作者

2013年9月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