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步高邮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姜文定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姜文定编著的《漫步高邮》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发现和新的叙述方式。作者以“五个一”概括了高邮地方文化的总体特征,分别为:“一个村庄”(龙虬庄)、“一尊高台”(文游台)、“一处驿站”(盂城驿)、“一条大河”(京杭运河高邮段)、“一座古城”(高邮城)。“五个一”对《漫步高邮》起了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内容推荐

由姜文定编著的《漫步高邮》为个人文化散文集。主要收录作者1991年至2010年期间在高邮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时对高邮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全书以此紧紧抓住最具高邮特色的历史、文化、地理等重要元素,与自己亲历的对高邮地方文化实景、实事的考察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对读者的感染力。

目录

一个村庄(龙虬庄

 一边是火山,一边是大海

 一个美丽的传说

 他们从哪里走来

 中国最早的水中之城

 从野生稻到人工栽培稻的飞跃

 刻文陶片昭示着文明曙光

 可爱的九只小陶猪

 充满智慧的狩猎生活

 美食龙虬庄

 “龙虬小区”建设

 对太阳和大海的崇拜

 母系社会的文明

 他们又去了哪里?

 一九九三年的那封信

 江淮文明之光

 龙虬文化诞生记

 龙虬庄“庄志”

 让龙虬庄遗址如公园般美丽

一尊高台(文游台

 泰山庙的香火

 山抹微云,月满文游

 古人的情怀

 历史会铭记文游台的第九次修缮

 拾级而上,登高望远

 四贤雅集丹青图

 书法大观园

 名诗佳联字字珠玑

 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国士无双秦少游

 秦少游和高邮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代

 群贤毕至“秦歌”未了

 “高邮还有个汪曾褀”

 汪曾褀和高邮文学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代

 山高水长 一“汪”情深

 高邮的太阳每天从这里升起

一处驿站(孟城驿

 国之血脉

 盛世皇华

 夕阳 古道 瘦马

 高邮说“邮”

 历史上的盂城驿

 秦始皇东巡与秦邮亭

 蒲松龄与盂城驿

 高邮驿站、开放的窗口

 驿站那彻夜不眠的灯光

 题壁歌咏高邮驿

 高邮留下了邮驿的根

 抢救稀世遗珍的共识

 “修旧如旧”,古驿重光

 盂城驿又升起那面杏黄色的驿旗

 文化创意,开启邮驿文化的新纪元

一条大河(京杭运河高邮段

 流淌了两千五百年的母亲河

 美哉西湖

 让道保塔功在千秋

 运河文化路线中的高邮

 高邮好歌声

 情歌之乡的情歌

 《数鸭蛋》和贝多芬的《欢乐颂》

 歌声飘荡的水乡

 大自然的馈赠

 家乡的美食

 舌尖上的乡思

 美食与艺术的盛宴

 水乡的那些守护神

 城河塔湖彩云间

一座古城(高邮城

 高邮湖水下有个古城

 巍巍宋城

 风水高邮城

 帝王将相的风云

 才子的风雅

 佳人的风情

 书香门第的文化气场

 山不在高,神居则名

 “黄肠题凑”何时回

 高邮铁钱,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见塔如见佛

 花香蝶自来

 马可波罗消费在高邮

 从《金瓶梅》第四十五回说典当

 文物界戏言高邮“国保三黄蛋”

 千年文明的记忆之文化符号

 古城,一永远的心动 322表

试读章节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考古队对江淮之间的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物上千件,在第一批发掘的文物中,一件刻有图文符号的陶片引起了国内外很多文物专家、文字研究学者的重视和探究。一致认为这片刻有图文符号的陶片对于讨论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佐证。

我国的文字究竟产生在什么时代,《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远在黄帝轩辕时代,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文字。为此老天像下大雨一样降下粟作为奖励,鬼神激动得深夜啼哭。南朝梁代任防的《述异记》中,说是仓颉藏书台有碑文二十八字,是仓颉写的。到了宋代,《淳化阁帖》也根据任说加以记载。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产生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文化事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而产生的。同任何事物一样,文字也有一个由萌生至成熟的过程。文字的发展有一个由单一表音或表意向系统文字过渡的日臻完善的过程。

文字萌生期大约相当于中国考古学的仰韶——大汶口时代(约公元前5000一前2500年)。这一时期的书写或刻画文字在甘青地区至海岱地区,从黄河流域至淮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均有发现。如青海柳湾、西安半坡、临潼姜寨、蚌埠双墩、莒县陵阳河、大朱村、诸诚前寨、宜昌杨家湾等遗址。这一时期所发现的文字符号特点是以单音节单一表意的单一象形文字符号为主。

文字发展期大约相当于中国考古学的良渚一龙山时代(公元前3300一前2000年)。这一时期的刻画文字主要发现于上海马桥、吴县澄湖、余杭南湖、历城城子崖、邹平丁公、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与萌生期不同的是,这一时期除单一的刻画文字符号外,还出现了多字刻文,表明这一时期正处于由单一表意文字向系统文字过渡的阶段。

文字发展成熟期大约相当于殷商和西周时代(公元前1600一前771年)。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安阳小屯村)遗址发现了十分成熟的系统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胡厚宣主编《甲骨文编》共收录已识和未识的单字4672个。甲骨文继承和发展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已能完整记录殷商时期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事物的过程,至甲骨文止,中国的文字从萌生发展已走向成熟。后历籀、篆、隶、楷,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1993春,考古队在龙虬庄现场发现遗址东侧被一条50年代开挖的小河“切割”,出于考古发掘的严谨,他们在遗址“剖面”中,对不同时期文化层“剖面”进行仔细的搜寻,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边残片,四平方厘米,掌心大小。

P16-P17

序言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高邮这个有着千年文明传承的城市,迎来了它的文化春天,引来了众多的名人学者,他们留下的评说寄语,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复兴的见证,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文化的新的积累。

李铁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聚商贾于天下散文章于四方

二○○二年五月三日写于盂城驿甘棠轩

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

邮文化是高邮独特的品牌,一定要发挥好、利用好。

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在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上的讲话

铁凝(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今天,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怀念他、热爱他的人们以这样的规模和如此的隆重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财富,使我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

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汪曾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活动纪念文章《相信生活,相信爱》

刘平源(邮电部副部长中华集邮联主席)

盂城驿遗址的保存、保护和修复,是对中国邮驿文化的一大贡献。

一九九七年十月九日在第一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上的讲话

刘立清(国家邮政局局长)

高邮是信息传递和邮驿文化发源地之一,弘扬邮文化,做好“邮”文章是高邮人民也是我们邮电信息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为《邮文化盛会》作序

张德勤(国家文物局局长)

文物古迹花干树高邮独占一片红

一九九六年元月二十日写于盂城驿礼宾轩

张文彬(国家文物局局长)

研究祖国邮驿历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写于国家文物局红楼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

高邮在古城保护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很有特色。

二○○四年三月十八日在文游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吴瑞林(江苏省副省长)

高邮邮文化源远流长,高邮最有资格当仁不让地应是中国邮文化活动的首选地。

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在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上的讲话  王惠芬(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

高邮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获得“国保”“省保”单位多个,居全省各县市获“保”单位前列,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全国第五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龚良(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院长)

高邮文物工作部门的同志,对高邮文化的弘扬,对高邮文物的修缮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二○○七年十二月二日在南京瞻园姜文定荷花摄影作品展上讲话

刘谨胜(江苏省文物局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高邮是我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历代名人层出不穷,无论是龙虬庄遗址、古盂城驿,还是秦少游、王磐、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汪曾祺等文化名人,都为高邮这座古城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烙印。

二○一三年十一月六日于江苏省文物局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邮是汪曾祺的家乡。到底是汪曾祺有幸,因为他生长在高邮,还是高邮有幸,因为她诞生了汪曾祺。我想,这两者必定是互补互融的,高邮与文人,几乎就是一个同义词,就是一种共同的现象,高邮可以是文人故乡的代称。凡文人成长或适合文人成长的土壤,必定有如高邮那般,能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的感觉。

二。一。年为《文游台创作丛书》作序《高邮,我们共同的家乡》

王安忆(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走进高邮,才知道为什么汪老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唯美的、善良的。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来高邮汪曾祺故居“串门”

陆建华(汪曾祺研究会会长)

文学大家汪曾祺的出现,是渊源流长的高邮地方文化继北宋出现秦少游后的又一次新爆发。汪曾祺在当代中国文坛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力地证明:他不仅属于高邮,也属于中国。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于金陵百步坡寓所

徐培均(秦少游学术研究会会长)

载酒论文于文游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盛会,是高邮的光荣,它将彪炳千古、光耀万代!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全国第五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开幕上的讲话

后记

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六日随团出访台湾文化交流,在佛光山星云大师接待安排活动中,偶得一信签: “踏花归去马蹄香”,我十分欣然。这是北宋徽宗皇帝花鸟画家赵估借用苏轼诗句作为宫廷画院招聘画师的考题:阳光下繁花似锦,英俊的骑手骑着骏马,彩蝶在高高扬起的马蹄周围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这莫不是在描绘高邮文化繁荣的盛况,这莫不是寓意新的岁月,又赋予了我一道新的命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