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钩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凶狠地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母亲被迫改嫁,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后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
高尔基的《童年(名师伴读彩绘版)》真实地描述了阿廖沙苦难的童年,深刻地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俄国小市民阶层庸俗自私、空虛无聊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书中塑造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童年(名师伴读彩绘版)》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本书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本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在外祖父家
回想起那段日子,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我安慰自己说也许是我记错了,那并不是真的,可事实就是事实。这是一段由一个真善美的天才所讲述的悲惨故事,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残酷。
我在此叙述的不只是我自己,其中那些令人喘不上气来的恐怖景象,普通的俄国人都曾经经历过,而且直到现在他们仍在经历着。
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就连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母亲和我刚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闹着要求外祖父分家,这是我后来从外祖母那里知道的。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外祖父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是母亲因为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的,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两个舅舅对立着,在屋子里狂吼。
外祖父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
外祖母痛苦地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个头小,声音却出奇的大。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对着大家,一声也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一团,还不断地叫骂着。
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愣是把她给拖走了。
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米哈伊尔舅舅被制服了。茨冈,一个年轻力壮的学徒工,骑在了米哈伊尔舅舅的背上,而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一个秃顶的大胡子,心平气和地用毛巾捆住了舅舅的手。
外祖父捶胸顿足,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好奇而又害怕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她哭着,气得直跺脚。
外祖母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外祖母大喊:
“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
外祖母躲到了角落里,号啕大哭:
“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外祖父站在她跟前发呆,看着一屋子的狼藉,他低声说:
“老婆子,你可注点意,小心他们欺负瓦里娅!”
“啊,上帝保佑,快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缝!”
“唉,分家吧,老婆子!”
“分吧,老爷子!”
他们俩和声细语地谈了很久,可到最后,外祖父又像公鸡打鸣似的尖声尖气地吼了起来。
他指着外祖母,叫道:
“行啦,你比我疼他们!”
“可是你养的都是些什么儿子,米希加是个没心没肺的驴,雅希加则是个共济会员!他们早晚会把我的家产吃光的!”
我在炕上翻了个身,不料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了脏水盆里。
外祖父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说:
“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
“我自己。”
“胡说。”
“不是胡说,是我自己。”
他点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说:
“活像你爹!快滚!”
我飞快地逃出厨房。
不知道为什么,外祖父那双犀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
P13-15
当今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适当的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著作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从孩子们小学、初中甚至到高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是这么谈读书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说,捧读一本好书,很快便将自己带到一个宁静的港湾,不知时间流逝,不知烦琐纷争,惟有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的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可谓一语中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本系列丛书是由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语文教学专家及名校一线教师编著,紧密贴合当前新课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目标,而全薪打造倾情奉献给辛辛学子的教辅读物。在编排上,本丛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选了大量重观察、重动手、重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优秀章节,同时还补充了一些既强调生活的直观性,又具有知识应用性的导读,知识绿卡系列丛书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套丛书的重要特点是实用性强,贴近课堂,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密结合课堂的知识走向,贴近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向,注重选题的人文性、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总之,本套丛书引用了很多优美的语句,可以帮助学生在同步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完全适用于教改在素质提高方面的要求。只要每个学生能够拥有知识绿卡系列丛书,就是一个阅读加油站,一个绿色通道。
祝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