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香港方物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叶灵凤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灵凤编写的《香港方物志》是一本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收录的都是以方物为题材的小品,如《后海湾的鹭鸶》、《四月的花与鸟》、《从鳄鱼谈到爬虫类》、《蓝鹊——香港最美丽的野鸟》、《香港的马骝和骆驼》、《闽粤荔枝之争》等,共计112篇。

内容推荐

  《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记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风物。叶灵凤表示这不是纯綷的科学小品文,也不是文艺散文,而是一种尝试,将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俗学知识,将它们与祖国方面和这有关的种种配合起来,这里面有科学也有传说,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成。

《香港方物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叶灵凤香港史系列”出版说明

叶灵凤生平简介

陈云导读:恋土怀乡,乃有方志

一九五八年初版《香港方物志》的前记

序新版《香港方物志》

香港的香

舶寮洲的古物

英雄树木棉

一月的野花

香港的哺乳类动物

香港的野马骝

新蝉第一声

夜雨剪春韭

后海湾的鹭鸶

青草池塘处处蛙

三月的野花

三月的树

青竹蛇

四月的花与鸟

猫头鹰

山狗和水獭

害虫的天堂

从鳄鱼谈到爬虫类

香港的茶花

山猪和箭猪

蚝和蚝田

蓝鹊——香港最美丽的野鸟

香港蚊虫的现在和过去

荔枝蝉,荔枝虫

香港的马骝和骆驼

海参的故事

西洋菜

香港的野鸟

呢喃双燕

禾虫和禾虫瘾

姜之种种

闽粤荔枝之争

竹和笋

琵琶鱼——魔鬼鱼

香港的蝴蝶

朝生暮死的蜉蝣

毒蛇的鉴别

夏天的毒蛇

蛇王林看削蛇

鱼猪与猪鱼

可炒可拆的香港蟹

南方的李

杜鹃鸟的疑案

再谈杜鹃鸟

野百合花

香港的蜘蛛

相思——绣眼

鱼虾蟹鲎的鲎

黄□

香港的杜鹃花

香港的百足

蜡嘴·窃脂

谈香港的鸭

香港的狐狸

水母——一白蚱

沙滩上的贝壳

街边和水边的蛤也□

白兰·含笑

老榕树

香港的麻鹰

枸杞和枸杞子

香港的野兰

香港的龟与鳖

香港的大蜗牛

可怕的银脚带

大南蛇

缘木可求的海狗鱼

蚬与蝠

啄木鸟

香港的海鲜

穿山甲——香港动物界的冤狱

菩提树·菩提纱

美人鱼

大树波罗

苦恶鸟的传说

幼细的铁线蛇

芋□芋仔

薯仔和番薯

谈外江鳄鱼

红嘴绿鹦哥

猪屎渣

比目——挞沙·龙□

翡翠·鱼郎

糯米包粟

“行不得也哥哥!”

孔子家禽

海镜——明瓦

香港的老虎

墨鱼一乌贼

可怕的白蚁

“家婆打我!”

鬼鸟—二一蚊母鸟

古怪的海星

沙追

果子狸及其他

香港的凤尾草和青苔

香港的核疫和鼠患

充满咸鱼味的长洲

大埔的珠池

冰与雪

香港唯一的一部植物志

香港的“一岁货声”

香港的年糕

“年晚煎堆”

吊钟——香港的新年花

牡丹花在香港

水仙花的传奇

过年用的茶素

唐花熏货

贺年的糖果和果盘

年宵花市

除夕杂碎

试读章节

香港的香

香港被称为香港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说从前有一个女海盗名叫香姑,她利用这座小岛为根据地,所以后来称为香港。又有人说在今日香港仔附近(旧时称为石排湾),从前有一道大瀑布,水质甘香,航海的船只总在这里取淡水,因为这瀑布的水质好,所以称为香港。这些都是外国人的解释,表面上看来好像各人都言之成理,事实上大家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香港这个名字的存在已经很久。因为在石排湾附近有一座小村,土名为香港村(现在还称那地方为小香港或香港围)。这座香港村远在英国人不曾踏上这座小岛之前就久已存在。所以香港岛一名的由来,既非因为香姑,也不是为了瀑布的水香,实因为岛上原本就早已有一座小村名叫香港。

可是,这座小村为什么不叫臭港而叫香港呢?香在什么地方呢?这正是我现在想同读者谈的。因为这个“香”并非水香,也不是人名,实因为这地方从前是一个运输香料的出口小港,所以称为香港。

这种香料并非岛上自己出产的,而是从东莞各地运来(香港岛和九龙各地从前都是隶属东莞县的,后来又从东莞县析置了一个新安县,香港等地遂改隶新安。新安后来又改称宝安),集中在石排湾,然后再出口运往各地。这种香料,不是流质也不是木质,而是一种香木的液汁凝结成固体的。它们有的像松香琥珀那样一团一块的,有的又像檀香木那样一片一段的枯木根,这种“香”(从前人就简称它为“香”),是当时其他许多香料制品的原料,熏衣、习静,所烧的就是这种香。上等的价钱非常贵,甚至可以同黄金比价。从前人所谓“焚香默坐”,所焚的就是这种香,并非燃一枝线香或是烧一炉檀香。今日我们所见的古董铜器之中,有一种名为博山炉的东西,就是煎这种香的。下面有盘可以盛水,用热汤蒸香,使香气缓缓散发出来,并不直接放在火里去烧,所以称为煎。

东莞出产的香,在当时南方各地出产的香料之中,算是最有名的,称为“莞香”。莞香远销至当年苏杭和京师,香农将他们的出品,从产地集中到石排湾附近的这个小港,从这里用大眼鸡船运至省城,再由省城北运。于是岛上的这个小港就称为香港,附近所住的村庄也就称为香港村。

明末广东大诗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莞香盛时远销至北方的情形道:

莞香度岭而北,虽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气沾焉故也。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苏松一带,每岁中秋夕,以黄熟彻旦焚烧,号为熏月。莞香之积闯门者,一夕而尽,故莞人多以香起家。

莞香自明朝直至清朝中叶,都是当地一大名产,驰名全国。产香的树,名为古蜜香树。这种树宜种在砂土的山田里,称为香山。凿取香根的工作多由妇女担任,她们往往将香木最好的部分切一点下来私藏起来,作为自己的私蓄,然后以重价卖给外地来的香贩,这就是著名的“东莞女儿香”,是莞香中的精品,价格也最贵。

莞香虽然有名,可是上品产量并不多,而且香树要种十余年后始有香可采,愈老愈好,所以产量不会多,并且整个东莞县也仅有几处地方所产的是上品。今日新界大埔的沙螺湾,沙田的沥源村,都是当年产香名地之一。可是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因为莞香上品价值兼金,而且不易觅购,宫中需求黄纹生结黄熟(这都是莞香的名目)甚急,竟派出采香专吏到东莞来坐索,并且指名要购异种名香。县官无奈,只得责成里正、地保等下乡搜求:搜求不得,就用严刑来追比,以至杖杀了许多地保、里役。这一来,种香的人家吓坏了,他们为了免除祸根起见,竞将所种的香树斩伐摧毁,然后全家逃亡。香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有收成的,而且也不是随地可以种植的,于是自从这些香户斩伐香木逃散以后,莞香的出产便从此衰落渐至灭绝了。

莞香的出产虽成了陈迹,但至今还在香港留下若干余韵可供追溯。当然,第一就是“香港”这个名称本身,因为就是从这个小港口运香出口,所以才称为香港的。其次是尖沙嘴,这地方从前称为香炒头,从这里运香至石排湾集中,然后再转运出口。

还有,新界的游客当记得沙田城门河附近的香粉寮这地方,这个一度被当做天体运动者乐园的所在,就是利用水碓来舂香木成粉,制造线香塔香的。还有大帽山脚下的川龙村,那里至今也仍有许多舂香粉的大水磨、水碓。这些都是当年莞香的余韵,也就是今日香港之“香”的由来。

P1-5

序言

这本《香港方物志》,是在十多年前,在偶然的机会下写成的。从辑集成书到出版,这中间颇经过了一些周折,而且搁置了好几年,因此排印出版以后,若不是无意中从报上见到广告,作为作者的我,一直还不知道自己的书已经出版了。

十多年以来,本书还不会被人忘记,而且还继续有新的读者,这倒是作者深引以为自慰的。但他也明白这里面的原因,主要的乃是由于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实在太缺乏了,尤其是关于方物的记载,在十多年前简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的这本小书,就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但我同时也知道,自己当时为了尝试撰写这样以方物为题材的小品,曾经涉猎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从方志、笔记、游记,以至外人所写的有关香港草木虫鱼的著作,来充实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资料的引用和取舍方面都是有所根据,一点也不敢贸然下笔的。

可惜初版本书出版时,作者未曾有机会亲自校阅,本来应该附有若干插图的,也未及附入,这样倏忽之间已经过了十多年,自己一直引以为歉。这次改由上海书局出版,承他们给我改订的机会,将内容略作修正和删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以便能配合时代的进展;同时更按照原定计划,附入若干插图,使本书能以新的面目与读者相见。是为序。

作 者

一九七O年新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