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体味写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寓真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访谈录:天平上的诗歌》;《古愚论诗》;《诗虽工,犹粪土》;《诗人的郁气》;《程康庄其人其诗》;《诗之为道苦难》;《古诗人中清官多》;《且说古今馆阁诗》;《那时爱读课外书》;《爱好写作,一生受益》;《千古松声洗我耳》……《体味写诗》收录了由寓真创作的随笔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寓真编写的《体味写诗》收录了由其创作的随笔散文作品。

《体味写诗》具体收录了《诗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弘扬温柔敦厚的诗教》;《让中国诗歌这棵大树永远苍青碧绿》;《漫谈聂绀弩旧体诗的艺术特色》;《关于中华诗词的文学史地位问题》;《由乞丐诗人想到诗意环境》;《千古高名屹泰山》;《古人怎样学作诗》等作品。

目录

体味写诗

体味写旧体诗

《草缕集》自序

《漂萍集》自序

《霜木集》自序

《秋粟集》自序

《叶零集》小序

访谈录:天平上的诗歌

古愚论诗

诗虽工,犹粪土

诗人的郁气

程康庄其人其诗

诗之为道苦难

古诗人中清官多

且说古今馆阁诗

那时爱读课外书

爱好写作,一生受益

千古松声洗我耳

骨气乃有老松格

一位陆游式的爱国诗人

新诗的试验

诗革命的怪圈

没有文人不好名

背向文坛

纷纷艺苑说雌黄

有感于少不读鲁迅

惯迟作答爱书来

读陶□先生的《珍帚集》

要留黄叶著乡愁

诗魂与国魂的融会

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悠然南山,美哉诗篇

儒商与诗教

为中华诗词百年之冤翻案

从传统诗词形式的弊端说起

关于诗韵的典雅美

诗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

弘扬温柔敦厚的诗教

让中国诗歌这棵大树永远苍青碧绿

漫谈聂绀弩旧体诗的艺术特色

关于中华诗词的文学史地位问题

由乞丐诗人想到诗意环境

千古高名屹泰山

古人怎样学作诗(上)

古人怎样学作诗(下)

《四季人生——寓真抒情诗选》小叙

努力冶炼文字

我的现代诗词观

做这本书的想法

《寓真律诗小集》后记

律诗研讨琐语

《寓真词选》附记

《寓真新诗))后记

《寓真歌行集》后记

歌行者,政治诗也

不朽的诗歌精神

诗人要有正气

饮坠露兮餐落英

试读章节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据说这是柏拉图的话。

但是,寻求了一辈子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意义都没有。这是我的体会。

做过许许多多的事,都在岁月的河流中淹没了。惟有一件事,是几十年中一直在做着、没有停顿的,逝波中也还常常泛起的,这就是写诗。

写诗的结果,并不见得有什么意义。但写诗的行为,的确是入的一种寻求意义的本能。

写诗这件事很奇怪,不像做别的学问,需要人教你,写诗似乎是不学而为。我最初写诗的时候,并不懂得属于诗学和美学的那些道理,最多只是有一种朦胧的直觉,觉得诗很美,愿意去读读那些传世的名家诗篇,然后去模仿,学着写一些幼稚的句子,自以为也是诗,以此满足天真心灵和无邪情感的萌动的需要。

我上初中的时候,写诗就在学校小有名气,但我究竟回想不起来是怎样会写诗的。有一次很偶然,一个女同学的日记本丢在教室,被我捡起来,一看本子里写满了分行的诗,使我十分惊讶,因为同学中谁也不知道她会写诗。从那时我就知道,不仅是我在写诗,也许所有的同学都在写诗。

进而推想,几乎人人都有可能写诗。即使是不提笔写作的人,似乎也在用别种方式写诗。我常常想起,在乡间听到的那些情味缠绵的民歌小调,那些风趣得令人捧腹的打油诗,都是不事文墨的农夫农妇的创作。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经》“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他还说:“诗言志,劳人思妇都可以言,《三百篇》不尽学者作也。”

朱自清论述《诗经》,曾经引用清代(《春秋诗话》中的一段话说,春秋时期的诗歌,作者不名,述者不作,当时只有诗歌,没有诗人。人无定诗,诗无定指,可名不名,不作而作。

这也如同(《文心雕龙》所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既然人人都有七情,而诗歌正是表达情感的语言方式,所以写诗就是自然的事情。

写诗既然是自然的事情,其实就不需要多么高深莫测的理论来指导,也不需要专家们来规定怎样才是诗,怎样就不是诗等等。最初的诗歌,从乡里坊间产生的时候,有什么理论,有什么成规?从它变成文人们的写作之后,才日益复杂起来,可谓是“诗遇文人糊涂始”。

我原来只管写自己的诗,并不去研究它是诗,或者不是诗,也不在意于发表与不发表。到后来,竟也进入了叫做文坛或诗坛的圈子中,也跟着人家研究起诗律、诗论来,并且写了一些涉及所谓诗学问题的糊涂文字。

我们看过的谈诗论诗的糊涂文章,实在已经很多。当然不排除有些文章是写诗者自己的体味。凡写诗的人,各有各的体味,这种体味应该是真切的。如果离开自己的体味,去高谈诗歌理论,则大抵是虚妄的。

看看当今的诗歌论坛吧,文学家们振振有词、高谈阔论些什么呢?大家又在剑拔弩张、喋喋不休地争辩些什么呢?还不够让人迷茫吗?

我从一个自由写诗的少年人,走进了昏昏茫茫的诗坛,虔诚膜拜着诗歌的神圣,虚荣地戴上了一个诗人的桂冠,恍恍惚惚于理论的误导,汲汲孜孜于意义的寻求,进入老年之后终于明白,其实是什么意义都寻求不到的,这才得以从迷茫中跳出来,还原为一个不是诗人,而只是自然写诗的人。

这本小书,是我多年来在报刊发表的随笔和论文的汇编。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自己学诗的经历和感想,包括本人诗集的序文;二、杂谈和读书随笔;三、参加诗歌论坛和中华诗词研讨会发表的论文。篇目虽杂,但大多与写诗有关,因而名之为“体味写诗”。其中有的篇什可能是味深意切的自我感受,有的则是学习了理论家们的空谈妄议。

写评论是逻辑思维,写小说是形象思维,写诗既不逻辑,又不形象,而是一种感悟思维。写诗的人都是因感悟而写,写诗愈多,感悟愈多。感悟是动情的,感悟是富于想像的,感悟在景深处。然而,感悟是不清醒的,愈感悟可能会愈沉醉,因为人生世事是永远感悟不尽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毕生写诗的人,种种体味,种种感悟,种种沉醉,似乎就是一种必经的过程。

大路以多歧亡羊,写作以多论亡诗。诗以无法为法,这是我最后的一点体味。

以上姑且作为本书的前言。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