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行主编的《电路基础(高等学校用书)》的编写尽力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教材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是编者努力的目标。在内容的表述上本书力求深入浅出,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讲清讲透;对一些难点内容(例如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分析),适当增加篇幅,阐述得细一点,增加例题,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同一个例题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更好地掌握基本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电路基础(高等学校用书) |
分类 | |
作者 | 刘宗行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宗行主编的《电路基础(高等学校用书)》的编写尽力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教材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是编者努力的目标。在内容的表述上本书力求深入浅出,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讲清讲透;对一些难点内容(例如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分析),适当增加篇幅,阐述得细一点,增加例题,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同一个例题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更好地掌握基本内容。 内容推荐 刘宗行主编的《电路基础(高等学校用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制订的“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选编全书的内容,着重于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基本内容。 全书分8章,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和三相电路、二端口网络、电路的频率特性、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电路基础(高等学校用书)》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电气、电子、通信、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域分析。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基尔霍夫定律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l.5 电阻元件 1.5.1 线性电阻元件 1.5.2 非线性电阻元件 1.6 独立源 1.6.1 电压源 1.6.2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电容元件 1.9 电感元件 习题 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 2.1 两类约束及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2.2 支路分析法 2.2.1 26法 2.2.2 支路电流法 2.2.3 支路电压法 2.3 节 点分析法和改进的节 点分析法 2.3.1 含线性电阻元件、电流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电路 2.3.2 含电压源、受控电压源的电路 2.3.3 改进的节 点分析法 2.4 回路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 2.4.1 含线性电阻元件、电压源、受控电压源的电路 2.4.2 含电流源、受控电流源的电路 2.5 电路的等效替换 2.6 两种含源电路及其等效互换 2.7 星形电阻电路与三角形电阻电路的等效互换 2.8 线性电路的性质、叠加定理 2.8.1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8.2 叠加定理 2.9 替代定理 2.10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2. 10.1 二端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2. 10.2 戴维宁定理 2. 10.3 诺顿定理 习题 第三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3.1 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 3.1.1 正弦电压(电流)的幅值、角频率和初相角 3.1.2 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 3.1.3 正弦电流和正弦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 3.2 复数 3.3 相量法基础 3.3.1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和相量图 3.3.2 同频率的正弦量的代数和 3.3.3 正弦量的微分 3.4 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 3.5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6 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3.6.1 乜阻元件 3.6.2 电容元件 3.6.3 乜感元件 3.6.4 受控源 3.7 阻抗与导纳 3.7.1 阻抗与导纳的定义 3.7.2 阻抗 3.7.3 导纳 3.7.4 阻抗与导纳 3.8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 3.8.1 XF均功率(有功功率) 3.8.2 视在功率 3.8.3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角 3.8.4 无功功率 3.8.5 S、P、Q之问的关系 3.8.6 用电路参数表示的尸和Q的计算式 3.8.7 功率因数的提高 3.8.8 复功率 3.9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3.9.1 串联的阻抗和并联的阻抗 3.9.2 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分析正弦电流电路 3.9.3 用相量图分析正弦电流电路 3.10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习题 第四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和三相电路 4.1 耦合电感元件 4.1.1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1.2 耦合系数 4.1.3 耦合电感元件储存的能量 4.1.4 E弦电流电路中的耦合电感元件 4.2 含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4.2.1 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4.2.2 串联的耦合电感和并联的耦合电感 4.2.3 去耦等效电路 4.3 理想变压器 4.3.1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 4.3.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4.4 三相电路 4.4.1 对称三相电压 4.4.2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两种连接方式 4.5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4.5.1 Y.Y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 4.5.2 Y一△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 4.5.3 三相电路的功率 4.6 不对称三相电路 习题 第五章 二端口网络 5.1 二端口网络及其方程 5.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5.2.1 y参数和用y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5.2.2 z参数和用z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5.3 混合参数和传输参数 5.3.1 H参数和用日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5.3.2 丁参数和用丁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5.4 二端口网络的不同参数的相互转换 5.5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5.6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5.6.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5.6.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5.6.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5.6.4 二端口网络的串并联、并串联 5.7 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的分析 5.7.1 输入阻抗 5.7.2 输出阻抗 5.7.3 转移电压比、转移电流比 5.8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5.8.1 回转器 5.8.2 负阻抗变换器 习题 第六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 6.1 网络函数 6.2 电路的选频性质 6.2.1 一阶Rc低通电路 6.2.2 一阶.RC高通电路 6.2.3 截止频率与通频带 6. 2.4.RLc带通电路 6.3 电路中的谐振现象 6.3.1 串联谐振 6.3.2 并联谐振 6.4 非正弦周期电压、非正弦周期电流 6.5 线性电路在周期性激励下的稳态响应 6.6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6.6.1 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6.6.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习题 第七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7.1 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 7.2 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 7.2.1 单位阶跃函数 7.2.2 单位冲激函数 7.2.3 单位阶跃函数与单位冲激函数 7.3 输入一输出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初始条件的稍危 7.3.1 电路输入一输出方程的建立 7.3.2 电路方程初始条件的确定 7.4 动态电路的响应的分类 7.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5.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5.2 R[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7.8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不连续的一阶电路 7.9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7.10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1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7.11.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11.2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习题 第八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8.1 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 8.1.1 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 8.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1.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8.2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8.3 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复频域阻抗和复频域导纳 8.3.1 电阻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8.3.2 电容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8.3.3 电感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8.3.4 耦合电感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8.3.5 受控源的复频域模型 8.4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 8.5 网络函数 习题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书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