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编著的《绿山墙的安妮》叙述了一个孤儿——安妮·谢利被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领养,在绿山墙的绿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通过这一系列故事,向读者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奋斗,人生就会收获成功;只要有关爱,只要有感情,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怎样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带有普世性的重大而深刻的主题,通过安妮的成长过程,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蒙哥马利编著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绿山墙的安妮》作者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的故事。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6月初的一个下午,林德太太又和往常一样坐到了窗前。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洒了进来,屋下斜坡上的果树园里开着浅粉色的花,就像待嫁新娘的脸颊上泛起的红晕。花丛周围,成群结队的蜜蜂上下飞舞着,发出“嗡嗡”的振翅声。托马斯·林德,一个身材瘦小、老实厚道的男人——安维利的人们都称他为“雷切尔·林德的丈夫”——正在小仓房对面的丘岗上种着晚播的芜菁。这会儿,马修·卡斯伯特也一定在那片绿意葱葱的人字形屋顶一般的靠河沿宽阔的红土地上忙着同样的农活吧。因为在前一天傍晚,林德太太在威廉·布莱尔的店里听见马修回答彼特·莫里森德的问话时曾经说过,要在第二天午后种芜菁。
真的是很奇怪,通常在午后三点半左右正是大家都忙碌着的时刻,可是马修·卡斯伯特却不忙不慌地驾着马车穿过山谷,从他身上穿着的最好的一套带有白色硬领的礼服看,他肯定是有事要离开安维利村,还赶着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看来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究竟马修·卡斯伯特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呢?
如果是换了别人的话,林德太太只要脑子稍微一转,巧妙地综合分析一下,便能将真相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而马修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肯定是有相当紧迫的事情要做。因为平日里马修难得出门,而且他性格内向,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可现在他却穿着白领礼服赶着马车出远门,真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林德太太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毫无头绪。午后好不容易转好的情绪又被搞得一团糟了。
“喝完茶我就到绿屋走一趟,这件事要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玛瑞拉那里探听消息不可了。”这个了不起的主妇暗暗决定,“眼下这个时节没有人进城,马修从不探亲访友。假如是芜菁种子不够的话,又何必刻意打扮得这么隆重呢?若是去请大夫,为何又那么神态自若呢?所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我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不把事情弄清楚,我恐怕是一时一刻也安稳不了。唉……”
于是,下午喝完了茶,林德太太便出发了。这里离卡斯伯特兄妹所住的绿屋并不是很远,他们那幢掩映在果树园中的宽敞的大房子离林德家的洼地只有四分之一英里,但因为山路狭长,走起来就显得很远了。马修·卡斯伯特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腼腆内向的老实人。当年老卡斯伯特在开垦这个农场时,就尽可能地选择了这块远离邻人的僻静之地,从安维利那些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甚至望不到农舍。林德太太一直认为,人如果住在这种偏僻幽远的地方,根本算不上是生活。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