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如酒,乡恋如歌。《故乡旧事》情意绵长,情味醇厚、情调纯美,表达了作者秋实对故乡的怀恋、对故乡人的惦念。它不仅仅是对旧事的回顾、历史的回望,也不仅仅是作者生活的追述、人生的记忆,而是有着美学色彩的历史教科书、精神启示录、心灵净化器。这些不仅是我们永远缅怀、记忆的,也是我们构建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一份不可多得的助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乡旧事/丰南地方文献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秋实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乡情如酒,乡恋如歌。《故乡旧事》情意绵长,情味醇厚、情调纯美,表达了作者秋实对故乡的怀恋、对故乡人的惦念。它不仅仅是对旧事的回顾、历史的回望,也不仅仅是作者生活的追述、人生的记忆,而是有着美学色彩的历史教科书、精神启示录、心灵净化器。这些不仅是我们永远缅怀、记忆的,也是我们构建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一份不可多得的助力。 内容推荐 秋实先生的《故乡旧事》,开放式的结构以作者秋实先生出生成长的小村为创作舞台,以自己的亲人乡亲为描写对象,以所见所闻为故事内容。每一章故事既独立完整,又与其他篇章相互联系,大量的民俗民情描写,读起来轻松随意。作者笔下的芦苇荡、小村庄、池塘、河堤、春景秋色以及捉鱼、游戏、人生历险都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道,增强了作品清新淳朴、亲切温暖的美感,表现了清淳温暖的故乡情、乡亲情和骨肉手足情。 目录 美丽的乡情淳朴的故事(序一)——说说秋实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旧事》 关仁山 淳朴的乡情清纯的乡音(序二)——读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旧事》 杨立元 开篇语 第一章 宁静美丽的故园 第二章 父亲 第三章 母亲 第四章 盖房记 第五章 历险记 第六章 捉鱼记 第七章 童戏记 第八章 农民歌舞团与乡村爱情 第九章 乡村戏台 试读章节 第二年秋天,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玉秫熟了。经过了前一年大田管理,秋天收获,又经过今年春耕春种,夏收夏播,父亲的各类庄稼活已经很熟悉了。 这天前晌,父亲带着大妈、二妈砍高粱。父亲和大妈每人手持一把锋利的长柄镰刀,先是将镰刀尽力前伸,钩住镰刃所及最远处的一根,轻巧用力,往后一带,排列成队的五六棵高粱便向怀里倒拢过来,另一只手顺势揽住,尔后挥镰由远及近逐棵砍断,再拢在一起放倒在田垄上。 二妈手持一把同样锋利的“把寸①”,从放倒的高粱秆上掐下穗子,并用几根细长柔韧的高粱秸捆成一个个“高粱头子。” 大妈砍高粱的速度显然是追不上父亲的,但她不甘心,不断地往手心里吐唾沫,以鼓足力气,加快追赶。 父亲回过头来笑着说:“大嫂,别追了,小心砍手。” 二妈也劝大妈别着急,别追赶。 这时,留在家里帮着奶奶轧黄豆的大全来了,他径直走到父亲跟前说:“老叔,来大官了,还坐着小车,说是找你的。” 父亲这才发现,大全身后还跟着一个人,那笔挺的服装,不俗的派头,父亲一眼就认出来了,来人是他的二哥赵兰亭。 父亲兴奋地扔下镰刀,奔了过来。赵兰亭一把拉住父亲的手:“兄弟,把二哥忘干净了吧?!” 去年,父亲决定留下来以后的第三天就去了唐山,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日用商店托付给赵兰亭,让他帮着把货兑出去。那时,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发展受到抑制,赵兰亭费了很大周折才把剩货给处理了,并托人把钱捎给了父亲,从最后一次见面,到此时两人再次握手,已经快一年半多了。 赵兰亭端详着父亲,一边摇头,一边嘴里喃喃着,也许他在感叹父亲老了。是啊,一年半多的时间,父亲从一个拨拉算盘的商人,变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此刻,他的头上、脸上、眉毛上沾着草叶子和尘土,笔挺的中山装变成了裰满补丁的破衣烂衫,细腻的双手长满老茧,闪亮的皮鞋也变了一双满是泥水的赤脚。赵兰亭拉着父亲的手,很久,才说了句话:“兄弟,受苦啦!” “不苦,一点都不苦。”父亲笑着说,“就是常常想二哥,还腾不出空儿来去唐山。” 李兰亭见大妈、二妈也在地里干活,连忙走过去拱手施礼说:“这不是大嫂、二嫂嘛,你们辛苦啦。” 二妈连忙对父亲说:“快让大兄弟到家里坐坐吧。” “对,咱们回家,大嫂、二嫂今天咱们放假了。”父亲高兴地说。 赵兰亭确实是坐一辆小车来的,是那种载客又载货的吉普车。父亲惊讶地说:“看来二哥的买卖做大了。” “我现在的买卖是大了,但不是我个人的了,我主要是给大伙跑腿。” “你是国家的人啦?” “就算是吧。” 赵兰亭从地里出来,他没有坐车,和父亲一起说说笑笑走进家里。 奶奶已见过赵兰亭了,她很喜欢这个快言快语的小伙子,现在她正忙着烙饼、炒菜,招待尊贵的客人。 赵兰亭拿出一瓶陕西西凤酒,把奶奶扶到上位,并给奶奶斟了一杯酒。父亲连忙拿过酒瓶给赵兰亭斟满,随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赵兰亭把大妈、二妈、大全、小丫都叫到桌上。他端起酒杯首先敬了奶奶一杯酒,随后又向大妈、二妈敬了酒。接着,他便很酣快地与父亲对饮起来。 面对桌上简单寒酸的酒菜,父亲和赵兰亭却喝得很高兴。 这时,赵兰亭站起来,又一次端起酒杯说:“尊敬的大妈、大嫂、二嫂,文甲兄弟还有两个侄儿、侄女,我敬你们全家一杯酒,感谢你们在东北金家屯对我们娘俩的照顾。”说着一饮而尽。他站在那里,接着说:“我还想跟大妈、大嫂、二嫂你们全家人商量一件事,这次来,我是想让文甲兄弟跟我回唐山。” “回唐山?”父亲和奶奶疑惑地望着赵兰亭。 “回唐山?”大妈、二妈惊讶望着赵兰亭。 “回唐山?”大全、小丫担心地望着赵兰亭。 “对。”赵兰亭说,“现在,我们‘裕兴绸缎庄’已经跟 政府公私合营了。政府和组织相信我,让我担任了新成立的唐山市小山百货公司总经理,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掌柜的,眼下公司没几个懂经营的人,我想让文甲兄弟给我当副总经理,也就是二掌柜的。” 还没等父亲说话,奶奶先开了口:“去吧,我同意。” 大妈、二妈没有吱声。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对赵兰亭说:“二哥,你说的事太突然了,我很犹豫。” 大妈打断了父亲的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为了我们,拖累了你,耽误了你,你要想去,就去吧。”二妈也接过大妈的话茬说:“别跟我们过苦日子了,你就放心地跟着大兄弟忙你们的生意吧。” 大妈、二妈又几乎同时说完劝客人吃好喝好的话后,起身离开了饭桌。大全、小丫没有走,他俩围过来,一边一个牵住父亲的衣襟,无助地眼巴巴地望着父亲。 父亲望着赵兰亭,他的嘴角动了动,挤出了一丝苦笑:“二哥呀,你都看见了吧,这就是我的家,我不能离开这个家呀!” 赵兰亭看看父亲,又看看奶奶,无奈地摇摇头,茫然地坐在那里。 吃过晌午饭,赵兰亭走了。临行前他从车上卸下了二百斤小米,二百斤白面和五斤猪肉,又塞给奶奶五十块钱。 望着赵兰亭的车走远了,奶奶眼里流下了泪水,大妈、二妈也流下了泪水。 父亲转身拿起那把锋利的长柄镰刀,戴上那顶马辫草编的草帽,头也不回地走向田野。 大妈、二妈擦去脸上的泪水,悄悄地跟在了父亲的身后。 几十年以后,当二妈向我描述那个令人感动的场景时,老人仍然泪流满面,充满深情地对我说:“都是咱们田家的苦难生活拖累了你父亲,要不,他早就是城市人了,早就过上了阔日子了。我们欠你父亲的情,今生今世是还不完的。” P52-P55 序言 丰南是我的老家,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我非常熟悉那片养育我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乡亲。那里有几万亩的草泊、油葫芦泊,有奔腾入海的沙河、陡河,有碧波流淌的津唐运河,有历经1500多年依旧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和银杏树旁目睹了沧桑岁月的望海寺。特别是草泊里那一望无际、接地连天的芦苇,苇叶在春风中摇曳着、舞动着,发出“哗哗”的响声,像是在与天地对话。用碧绿的苇秆做成芦笛,含在嘴里吹出悠扬婉转、清淳动人的田园小曲,与芦苇荡的天籁之音交相和声。后来,家乡一群从小做着文学梦的年轻人,以《芦笛》为名,创办了家乡第一个文学刊物,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芦苇荡里和芦苇荡旁,是一个接一个亲切温暖的小村,它们与芦苇相依相拥,安详美丽。那一户户茅草屋顶上飘荡的缕缕炊烟和村旁小河岸那婀娜的垂柳以及飘香的桃树槐树,那小街上挑水行走的乡亲和村口土路上荷锄晚归的长辈同辈,那高粱秫秸寨子围起的小院里充满亲情的唠叨和高门大嗓的吵吵,那小院门口传出的母亲招呼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那远处不知谁家狗的叫声和街头老柳树枝头上几只春燕的呢喃,都已成了我儿时最美的记忆。 这就是我美丽的老家,也是秋实先生笔下描绘的美丽的故乡。 秋实先生是我的朋友,我们曾经都是《芦笛》的忠实读者和作者。秋实先生是一位文化工作者,为家乡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秋实先生一直没有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耳闻目睹了故乡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大街,茅草小屋变成了砖石混凝土的大跨房,不久还要搬入漂亮洋气的高楼,乡亲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同时,秋实先生也对故乡环境的变化和乡亲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乡风、民情的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感到加强人们思想文化建设的迫切,于是他潜心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古支乡旧事》,为我们描绘了散发着泥土青草芳香的民俗民情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清新淳朴的乡风民情,呼吁人们不忘过去,不忘乡风民情,在诱惑频出、光怪陆离的时代坚守淳朴和真善美。 读了秋实先生的《故乡旧事》,感到作品在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力,并体现了三大艺术特色。一是开放式结构。秋实先生以其出生成长的小村为创作舞台,以自己的亲人乡亲为描写对象,以所见所闻为故事内容。每一章故事既独立完整,又与其他篇章相互联系,读起来轻松随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李准先生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的艺术手法。二是作品中大量的民俗民情描写,既增强了作品的本真美,又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传承了丰南的地域文化。三是作品优美的语言和清新的文字,形成了秋实先生乡土味的风格。作者笔下的芦苇荡、小村庄、池塘、河堤、春景秋色以及捉鱼、游戏、人生历险都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道,增强了作品清新淳朴、亲切温暖的美感。 愿《古支乡旧事》留住曾经的乡风民风、乡情民情。 愿我的故乡更加美丽清淳。 2014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