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冰编写的《剪雪新读》是一本介绍作者阅读经历、阅读感受的小册子。全书共分三辑,是为“国语”、“西风”、“杂说”,凡六十四篇,围绕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社会文化现象漫谈个人感悟。
本书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剪雪新读/纸阅读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克冰 |
出版社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克冰编写的《剪雪新读》是一本介绍作者阅读经历、阅读感受的小册子。全书共分三辑,是为“国语”、“西风”、“杂说”,凡六十四篇,围绕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社会文化现象漫谈个人感悟。 本书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克冰,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西方文学散论》,主编《外国文学简明教程》,译有《莱蒙托夫》、《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阿·康·托尔斯泰诗选》。另有作品集《阿尔斯楞的眼睛——闲情集》、诗集《玫瑰与锁链》、长篇小说集《青青子衿》等。这本《剪雪新读》收录的就是他的随笔作品。 《剪雪新读》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辑 国语 “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里无“英雄” 少不读《水浒》 我读《西游记》 《金瓶梅》的“淫” 《说岳全传》的愚忠 魏晋何以有了“风度” 人间何处“桃花源” 纸贵不赖赋三都 庾信文章老更成 舞破中原始下来 “清妙秀远”姜白石 马骏漂海 从范进到孔乙己到……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郭沫若,真天才也 方鸿渐的“黑色幽默” 孤灯《寒夜》泪沾襟 杨朔的散文 一本印象极深的书 象丑牛的《牲人祭》 “演兵场”与“儿女” 斗胆来点小“篡改” 《佛典·志怪·物语》 第二辑 西风 西方文化之“二希”精神与 日耳曼元素 但丁与“俗语”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 金子!” 没有普希金,就没有莱蒙托夫 流浪的高尔基 寻找幸福秘诀的孩子 马雅可夫斯基的悲剧 我是谁 在路上 惠特曼,你没有子女 《悲惨世界》是一部宗教小说 肉食者鄙,未能如妓 小流氓与大作家 戈多是谁 萨特的“自由” 庞德之《刘彻》 聆教戈宝权 与前辈孙绳武先生的一面之交 与冯春先生、顾生根先生的交情 孙凤城先生带我练笔 我的老师雷成德先生 温良敦厚一书生 麦田里的守望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就这样,翻译了一点东西 信、达、雅 第三辑 杂说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读书 书房 大学 符号与表达 颠倒衣裳 “小品”不该总拿小人物开涮 舍得 一字之妙,递相祖述 骄人好好 晏殊试赋 也谈文字狱 曹操冢 说模仿 跋 试读章节 “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曹雪芹自判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谁的辛酸泪?为何是“一把辛酸泪”呢? 《红楼梦》虽然人物众多,但显然中心是贾宝玉。表面上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而隐然间却是贾宝玉的“我”的倾诉。这辛酸之泪自当是由宝玉心底流出。贾宝玉的遭际,分明是作者身世的自况,故而曹雪芹不仅是历经万般辛酸写下这“满纸荒唐言”,而且也心怀与贾宝玉相同的人生体味。所以,这把辛酸泪也是曹雪芹自己的。 《红楼梦》首先写的是四大家族的尤其是贾府的富贵梦。巍巍乎荣、宁二府,日渐没落,最终轰然崩溃,那繁华威风景象原来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辛酸落泪?“一把辛酸泪”,首先应是为这家族倾覆潸然而下的。 树倒猢狲散,风骤鸟惊林。小说第二十六回,红玉道:“也不犯着气她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贾宝玉是位理想主义者,他将大观园幻想为一个永远温暖平静的小世界。可是,贾府大世界内囊渐空,大势已去,大观园小世界也渐渐冷落,最终千里长棚席散人去,_,好景不再。大梦惊醒,当然赚得多情公子的“一把辛酸泪”。 第七十五回,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贾宝玉虽然懒读圣贤书,可骨子里却有一种传统人伦的观念,而这观念似乎又掺和着一种“人道”的意味。他眼看着本应亲亲热热、和睦相处的一个大家庭,却堕落到“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冷酷境地。这也使他心中辛酸落泪。 更让人辛酸到泪下的是,庞大的黑暗势力对人性自由的戕害。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不只是注定了“金玉良缘”,阻挠了他的美好爱情,而且是对他自由人性的牢固约束。这“劳什子”是一种象征,它与生俱来,与宝玉的命运连在一起,玉在他在,玉碎他亡。他无法摆脱它,无法从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 《红楼梦》是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在“四大名著”中真正算得上永不晦暗的最杰出的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闪耀的珠宝。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千锤百炼的精美语言、严谨紧凑的整体结构、以日常生活琐细组成精彩故事的卓越艺术等等,而且更在于它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平民思想和深挚的人道精神。小说平等地对待下层的人们,尊重和爱护人的生命,这是它最宝贵、最闪亮的东西。 《红楼梦》里无“英雄” 按照传统,小说总是要塑造“英雄”形象,或者说理想的正面人物,作者在作品中肯定、赞扬某些人物,从而感染读者,引导读者,甚至教育读者。一般作品中的主人公便是作者标榜的“英雄”,因而在西文里“hero”(英语)、“heros”(法语)、“repoй”(俄语)既指英雄,也指小说的主人公。汉语里虽然“英雄”和“主人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词,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和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也是正面形象,即理想的“英雄”人物。 当然,既是“一般”,就决非“全部”。我觉得,《红楼梦》的主人公似乎就算不上“英雄”,而且,在《红楼梦》里,似乎很难找到“英雄”人物。 贾宝玉是主人公,但是“英雄”吗?的确,他厌恶功名,追求自由,同情下人,是个旧礼教的叛逆者,在荣、宁二府的男男女女中出类拔萃,但是他骨子里潜在的那种富家公子的优越、专横以及贾氏家传的“风流”却不时表现出来,诸如踢袭人窝心脚,调戏金钏致其跳井身亡,与晴雯玩暖昧令其不幸丧命,,对秦钟“恋风流”招惹是非,甚筌对侄媳妇秦可卿也有乱伦之嫌,等等。这些,很难在读眷中树立起“英雄”的形象。 林黛玉也是一位开明的叛逆者,她也并不看重男子的功名利禄,书香人家的小姐竟然偷读《西厢记》那样的“淫书”。她大胆地爱,专一地爱,而且貌美、有才。但她清高,气量小,对刘姥姥这样的山野之人显出鄙夷的神态。 薛宝钗貌美才俊,知书识礼,沉稳大方,但满肚子功名利禄世俗气,处世、理财机巧太伤了她女孩儿家应有的清纯文秀。 王熙凤可谓理财治家的好手,但心狠手辣,贪财害命,为财害死张华,为妒害死尤二姐,残忍地害死穷亲戚贾瑞,等等。 探春是个初露锋芒的理家材料,但她对亲生母亲赵姨妈的态度,特别是极力撇清与母亲的血肉关系,虽出于形势所迫,但毕竟显得势利、无情。 纵观全书,尤三姐倒活得颇有些骨气。虽然寄人篱下,形势所迫,不得不与贾氏兄弟周旋,却奋力挣扎,想成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白身。但这个人物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小角色而已。贾母宠爱的丫环鸳鸯也有类似举动,临危不惧。不过,鸳鸯背后有“老祖宗”做靠山,而尤三姐却单枪匹马。尽管这样,她也算得上是烈女。只是她为向贾母邀宠,却故意捉弄刘姥姥,这不能不令人生厌。 《红楼梦》里无英雄,它写的是人,各种各样的人,活生生的人;展现的是人性,健康的、变态的、美好的、丑恶的人性。作者以善良的、人道的态度审视每一个人的灵魂,歌颂他们的真、善、美,鞭挞他们的假、恶、丑。对生活在下层的人们,如那些、r环、仆人等,特别像刘姥姥这样的村野农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爱护和同情。这种对人、人性的深切关怀和生动表现,应是《红楼梦》的真正主题,也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吸引读者的根本魅力所在。 P3-6 序言 克冰先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讲外国文学。教书育人之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除在本书《就这样,翻译了一点东西》一文中介绍的翻译作品外,小说、散文、诗词创作也多有涉及,影响颇大。今虽已退休,而仍孜孜砣砣,撰述研深。克冰先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苦读钻研的学养风范分不开的。像这样对读书颇有心得的学者,自然也是“纸阅读文库”重点关注的约稿作者之一。经与克冰先生商谈后,便有了读者手中的这本《剪雪新读》。 《剪雪新读》是一本介绍作者阅读经历、阅读感受的小册子。全书共分三辑,是为“国语”、“西风”、“杂说”,凡六十四篇,围绕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社会文化现象漫谈个人感悟。“国语”一辑,以中国古典小说、诗词曲赋为引,再到现代小说、散文创作,或论文体特点,或述文章含义,谈古论今,见解独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西风”一辑,则专以评介外国文学作家作品,从但丁、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到一些现代派作家作品,如凯如亚克的《在路上》、让·热内的《小偷日记》等,或简述作家的创作经历,或解析作品特点,鞭辟入里,令人耳目一新。尤使人感兴趣的是,一些荒诞派的作品经克冰先生剖析后,其晦涩难懂的情节仿佛也变得有意思起来。“杂说”一辑则由读书生发开去,以社会文化现象为评说对象,阐释文化传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人深思。整部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内容上兼顾中西文学,丰富充实。《剪雪新读》在已出版的“纸阅读文库”系列丛书中算得上一本较为特殊的集子,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读过之后可以说又把中外文学史温习了一遍,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作者的学贯中西。二是剖析讲解善于对比联系。文章谈论某位作家或某篇作品时,往往会联系其他作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西游记》与《堂吉诃德》的“穿连式”结构,《韬奋文集》与海明威“电文式”的简洁风格,《我是谁》中再举《李尔王》、《秃头歌女》、《毛猿》等作品综合论述,等等,以便能让读者对作家作品有更透彻的了解,这种写法是必须建立在对作家和作品全面了解并掌握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之上才能做到的。且文章结尾往往以精辟的短论作结,直接中肯,画龙点睛似的点评风格,使文章喻理明晰,卒章显志。三是文笔简练,平直浅易,明理晓畅,每篇文章均娓娓道来,似在讲述一个个小故事,感情表述含蓄而真挚,“西风”中谈到翻译及交友的篇章最能看出这一点。可以说,这本小册子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阅读感受,也反映了作者对书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思考。翻译家萧乾先生说过:“一个肯看书又肯经验生活,体解社会的作者,他的成功将是毫无阻拦的。”这或许可以看做是对克冰先生一类读书人的评价。 在《说读书》一文中作者说道:“坐在桌前或躺在床上,翻开一本好书,伴着油墨的芳香,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尽情畅游,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我想,克冰先生那一代人之所以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是与他们年轻时读书求学经历较为坎坷有关,因此他们对读书有特别的执著与渴望。对他们而言,读书已不仅仅是工作和事业需求,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享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阅读习惯和享受恰恰是最缺失的部分。功利性阅读逐渐损害着一些人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趣的人越来越少,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这样的现实,让那些会读书、好读书的文化学者们把个人阅读经验讲述给读者,或许是在这个泛阅读时代里唤起人们对阅读的热爱的一种有效方式。于是,“纸阅读文库”便集结了像克冰先生这样的优秀文化学者,以自身阅读经历为例,向人们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方式,希望能够引导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真正感受到自由阅读的乐趣。我们所应该并能够做到的,就是不能让读书这种惬意的事情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回忆当中。 克冰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待人亲近随和,给人一种儒雅的印象,学生多愿与之交往。克冰先生不仅对读书有独特心得,而且对学生关爱有加,记得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文章就是由克冰先生推荐发表的。此次克冰先生让我作序,也有提携后进的意思在里边吧,师命难违,况且也想对“纸阅读文库”系列丛书说些话,于是就写了上面这些话,权当作序,同时也算是对克冰先生多年教诲的一种回报吧。 二○一二年四月 后记 小册子写完了,以何名之?最初拟为《闲话》,因内容芜杂,且自觉肤浅。但编辑以为不妥,建议换个题目。 可是,换成什么呢? 宋人姜白石有词《玉梅令》云:“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树。”这本小册子主要写于今年一月,正值冬仍春渐、雪舞梅含之际,且文海浩瀚,世事纷繁,而区区短文不过如漫漫飞雪中剪几片素瓣,聊赏其韵,略品其味,感而发之。词一篇若三阕,便称“三叠”,这本小册子共三辑,也可比如三阕。遂盗白石辞采而名之日《剪雪三叠》。 雅了?晦了?偏了?有没有更妥些的? 遵循建议,继续冥想。 《梓日时云》或《纸日时云》。梓者,印刷之刻板也,引申之,即所印之物;时者,时代也。凡书籍文章,不仅是作者的语言,也是时代的语言,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时代以各种符号言说。梓(纸)日时云,我们聆听,我们领悟,我们感想,我们回应,我们与之对话。 虽然“梓”、“纸”皆喻书也,但非直白,且“日”、“云”二字亦嫌古旧。 于是想到唐人韦承庆《灵台赋》中旬:“游书圃而摭芳,挹文河而澡润……”《书圃摭芳》,直而不俗,显而不浅,可乎? 但还是不够明畅。 著书撰文,如同生子;为书命名,亦似为子起名,要有个好名字,难免经历一番小纠结。 最终,遵从主编的意见,确定了现在这个题目。 书有了标题,犹如新生儿有了名字,可以上户人籍,名正言顺,成为在者。 真诚感谢“纸阅读文库”编委会约稿,非常感谢“纸阅读文库”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书记黄妙轩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感谢黄妙轩主编、象丑牛副主编细心审稿,感谢王牧远副总编撰写序言,特别感谢刘桂霞编辑为这本小册子付出的万般辛劳。 克 冰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书评(媒体评论) 克冰先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讲外国文学。教书育人之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除在本书《就这样,翻译了一点东西》一文中介绍的翻译作品外,小说、散文、诗词创作也多有涉及,影响颇大。今虽已退休,而仍孜孜砣舌乞,撰述研深。克冰先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苦读钻研的学养风范分不开的。 克冰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待人亲近随和,给人一种儒雅的印象,学生多愿与之交往。克冰先生不仅对读书有独特心得,而且对学生关爱有加,记得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文章就是由克冰先生推荐发表的。 (王牧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