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由满意所著,这本书可以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后叫它“轻”书)的续篇或叫姐妹篇。不同之处是:“轻”书中主要是描写家族在清末、民国初、共和国初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一百多年时间内发生的故事,是民间野史,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本书却是以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个中国妇女玉英妈妈为主,描写她一生真、善、美、爱的人性的光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母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满意 |
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母亲》由满意所著,这本书可以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后叫它“轻”书)的续篇或叫姐妹篇。不同之处是:“轻”书中主要是描写家族在清末、民国初、共和国初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一百多年时间内发生的故事,是民间野史,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本书却是以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个中国妇女玉英妈妈为主,描写她一生真、善、美、爱的人性的光辉。 内容推荐 《母亲》由满意所著,本书是描写一位伟大的母亲——谭玉英的一生,她的一生就是一首感动世人的长诗。有美丽动人的成长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篇、有丧夫失子痛入骨髓的情感篇、有不屈不挠的坚强篇、有真善美的人性篇。 《母亲》充满了爱情、亲情、友情,一个“情”字了得,也可以说是一本铿锵落地实实在在的情书。 目录 永远的思念 中医世家育才女 革命者承先爸爸拒婚 承先爸爸、谭妈结婚 谭妈去长沙求学 承先爸爸在广州牺牲 健秋之死 苦难的日子 家中三位军人在抗日战场 抗战胜利 谭妈是我的启蒙老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长沙的日子——谭妈当了第三任家长 我上大学 在西安的天伦之乐 动荡在“十年浩劫”中 谭妈远去 感谢篇 夕阳红的日子仍然灿烂——献给我的同龄人 草根画草、诗盲写诗、自娱自乐、颐养天年 要把人生的冬天当春天(散文诗) 试读章节 1900年,我的养母谭玉英出生在湖南岳阳新祥镇谭家村的一个中医世家,取名谭玉英,我一直叫她谭妈。我们家女子重姓,男子重名,从小我叫生我的二伯母余丹英为余伯,叫三婶玉英为谭妈或者妈妈。该村距新祥河约两华里。此地盛产莲子,这里的莲子生吃熟吃都很好味道,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健脑、健脾、健胃,是莲子中的佼佼者,自古以来人们把它叫做湘莲。湘莲和君山茶一样,是以前的湘官给朝廷进贡的贡品。岳阳是湖南的富县,而新祥镇又是岳阳的富区,读书人多,礼数也多。也许是因为莲子含锌很高之故,这里的人大多脑瓜子灵,喜欢读书,也会读书。但在封建社会,读书是男人的专利。 外公家除了行医,还有些土地,雇请长工耕种。算不上首富,但在岳阳地区,也属富豪之列。家中世代无人做官,但因祖辈医术精湛,土豪劣绅官吏也不敢欺侮。外公谭学之在中医界小有名气,尤其是擅长治一种喉病,用祖传秘方药到病除。听说当年的曾国藩也曾求医于外公。 谭妈生下来时身长又能吃,哭起来声音洪亮,看起来很像男孩子,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第一胎是女孩,她的奶奶当然不喜欢。自她出世以后,她的妈妈四年没怀过胎。她奶奶说弟妹们被玉英压住了,谭妈三四岁时,她的奶奶就要给她裹脚。裹脚时,谭妈哭得很厉害。每天晚上奶奶给她裹脚之后,就把她送回到她父母的床上去睡,她痛得继续哭。 外公常出门行医,见过世面,他说,不一定是三寸金莲才美。他不愁他的女儿将来因“脚大”而嫁不出去,或者说嫁不到好的人家。外公说裹脚是给小孩子上刑,他要外婆把谭妈的脚放开。外婆同情女儿,这种痛苦外婆小时候也受过,但一想到将来女儿是一双大脚,怎么在婆家做人,再说母命不敢抗,她怕得罪婆婆,不敢把玉英的脚放开。外公只好自己动手放,再长大一点谭妈就自己放开。她奶奶天天裹,她天天放,谭妈的脚,裹了一年也不见变小,她的奶奶生气地说,谭妈的命又重又硬,不管她了,大脚就大脚。 谭妈五岁时,她的大妹妹出世了,第二年小妹妹又出世,她们的奶奶很生气,把气撒在她小妹妹身上,叫她多余、讨债鬼。因为在湖南女儿出嫁要送好多嫁妆,一个家庭有儿有女就打平了,有出也有进,若只生女儿可真亏了。而且一旦女儿出嫁了,又没上门女婿,这个家就叫绝户,断后了。外公笑着对外婆说:美香(外婆的名字)同我再生三个女儿凑成半打才好。后来外婆又给谭妈生了两个弟弟。大弟弟出生不久就死了,我的舅舅是妈妈的小弟弟,足足比我妈妈小十二岁,也是她唯一的弟弟。 村里有了私塾,不用到外村去上学,因为是外公资助的,所以破例收了个女学生——我的妈妈谭玉英。进私塾那年,谭妈已经9岁,进私塾之前,就在家跟她的奶奶学绣花。心灵手巧才9岁的玉英,所绣的花就能拿得出手了。 在私塾学的是四书五经以及女孩子的三从四德。后来十三岁不到的谭妈就不去上学了。原因是她的个头长得比成年妇人还高,又是一双大脚,背着书包上学招人议论。加之除了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是男的。外公抵挡不住谭妈的奶奶、我外婆及村人的压力,只好让妈妈停学在家。 P1-3 序言 妈妈谭玉英(又名谭瑛)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几年了,但思念之情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深,越来越鲜活,就如同她昨天才离开一样,她嘱咐我的千言万语仍响在我的耳边。 1999年6月9日《羊城晚报》登了一篇标题为《养父,只为你能站起来》的文章,我被当时才12岁的小淑娟的“反哺”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2011年我的学生林晓红、莫道明夫妇向母校捐赠6500万元的报恩助学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他们的“反哺”形式不一样,但精神是一致的,“知恩图报”,这才是正直的、高尚的人。我总不能以“女儿无能”或“女欲养而母不在”的理由来原谅自己吧。 妈妈教导我说:“做人要说真话,不能说真话时不说话,但不能说假话。”等了几十年,遇上了如今好时代,我就用这笨拙的笔、半瞎的眼、完整的心,记录下妈妈的一生。我心里在大声地喊着:妈妈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妈妈不是诗人,她却写下了许多真情实意的诗篇;妈妈不是画家,她却留给了世人许多美丽的画卷。她的诗大部分毁于十年“文革”浩劫(本书后面有记载),少部分存放在亲戚家的也毁于“无知”。而本书中妈妈的大部分诗是我凭儿时的记忆复制出来的。我没有读过八股书,又是学理工的,满肚子的齿轮和螺丝钉,却没有多少墨水,不免有许多错误之处,也请读者包涵。 妈妈的诗毁也罢,丢也罢,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的一生就是一首感动世人的长诗。有她美丽动人的成长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篇,有丧夫失子痛入骨髓的情感篇,有不屈不挠的坚强篇,有真、善、美、爱的人性篇。 友人问:为何不写多才多艺的承先爸爸?道理很简单,黄承先有国家和人民在怀念他、歌颂他。在广州、在湖南、在家乡及他的母校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都有过黄承先事迹展览,甚至在网上也能查到他——黄承先烈士。而我可怜、可敬的玉英妈妈却无人知晓。再说写玉英妈妈就有承先爸爸的“身影’’伴在她的身边。玉英妈妈对承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贞的爱情、对承先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对承先的亲人所给予的无私的关爱和奉献,值得子孙后代永世铭记,值得世人感动万千。 这本书可以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后叫它“轻”书)的续篇或叫姐妹篇。不同之处是:“轻”书中主要是描写家族在清末、民国初、共和国初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一百多年时间内发生的故事,是民间野史,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本书却是以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个中国妇女玉英妈妈为主,描写她一生真、善、美、爱的人性的光辉。 满 意 2012年3月8日于华南理工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