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王溢嘉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花开见禅》是王溢嘉关于“禅”的一些小感悟。全书以“禅”所触及的领域为脉络,以历代禅师们奔放跳脱、幽默而富有创意的问答及特立独行的举止为材料,添头加尾,引发联想,打破人们对人生百态的虚妄执着,解开世人闭塞的心灵,为生命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内容推荐

《花开见禅》是王溢嘉关于“禅”的一些小感悟。

中国的禅宗源远流长,而“禅”,是要人悟的,在一问一答间展现凌厉的机锋,让你的脑筋急转弯、心理为之柳暗花明,七上八下,然后绝处逢生,悟出以前未曾察觉的道理,这是禅宗最值得称道的部分。《花开见禅》以“禅”所触及的领域为脉络,以历代禅师们奔放跳脱、幽默而富有创意的问答及特立独行的举止为材料,添头加尾,引发联想,打破人们对人生百态的虚妄执着,解开世人闭塞的心灵,为生命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目录

拿起狗来打石头

麻三斤,睡不着

想一回就伤心一回

晶莹剔透与污染

丰富的空无

性命在哪头

只加一个字

就是要让你怀疑

答案不一样

死人与活汉

不打这破鼓

幡动风动心动

谁“还有这个在”

从驴子观井到井观驴子

地狱与天堂

原来是地不平

能为小事烦恼真幸福

行脚僧与独眼龙

多么干脆

你怎么能让我死

我不明白

什么是我自己

自家有个宝藏

那个人是谁

有一个我,挡在你身前

谁要你教坏他

自家狗子走失了

解铃还需系铃人

掷骰子与拉磨

我不思,故我在

心里的石头

瓶中鹅与无缝门

黑的是墨,黄的是纸

多少菩堤多少树”

父死,子死,孙死

请衣服吃饭

我这里屎一拉便完”

谁知道你是女人

替你矫正过来

好个寸丝不挂

你听到音乐声了吗

何必那么小心和偏心

空手把锄头,欢喜来造反

好手不雕琢

抖擞精神透关去

没有一个是有智慧的

怕人家笑

梅子熟了

人人各有x指禅

我只是随俗

云在青天水在瓶

你说得对

看戏只管看戏

你今年几岁

得到的会失去

这边高,那边低

哪个不是精的

不要让老太婆知道

什么是三宝

须弥山与芥菜子

悲伤从哪里来

有伎俩与没伎俩

晴天也烦,雨天也恼

你妻子陪别人睡觉吗

用不着消除烦恼

不是为生气才种兰花

亡妻鬼魂的控诉

人生好比在泡茶

什么是解脱

月落寒潭,云生天际

空杯与去粘

随手捡起心中的落叶

蛤蟆与老茄

专心吃饭睡觉

不欺之力

磨砖做镜

深拨生命的火苗

到哪里修行

依而不赖

触目菩提

临川方觉取鱼难

教人做贼

被一场霜冻了

先礼拜这条狗

世尊您竟在这儿

发出吼声,翻个跟斗吧

请水枯牛洗澡

冷时给它穿袜子

因为没有人出价

何必钴他故纸

竹影扫阶尘不动

母亲就是佛

平常心是道

这是什么意思

理财与弹琴

不知道最亲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还有一两个在

味道真是鲜美啊

我没有隐瞒你什么

试读章节

悟,就是发现一个新观点:发现我们都被晶莹剔透污染、被光明污染了。

有人来向洪谨禅师请教关于污染的问题:“像霜雪一样洁白,如何?”

洪谨禅师答:“还是污染!”

又问:“那什么才是不污染?”

洪谨禅师答:“五颜六色!”

不管是皮肤或人格,“洁白似雪”都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境界。在电视里,每天都可以听到下面这两句令不少女性羡慕的广告词:“为什么我总是这样晶莹剔透?”“我就是有办法白回来!”屏幕里的漂亮明星的确很晶莹剔透,很白。看似纤尘不染,令人心生羡慕。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晶莹剔透”和“美白”,就像洪谨禅师所说,其实是一种严重的“污染”。

我们常以为只有肮脏、黑暗的东西才是污染,其实,洁白、光明的东西也可能是污染。

马租禅师上堂说法: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

凡是以人为的方式“造作”出来的,都是污染。靠人工化妆品七涂八抹搞出来的“晶莹剔透”和“美白”,更是莫大的污染。真正的不污染应该是天然,是“五颜六色”,也就是一个人或事物的“本来面目”。但这不是说我们脸脏了,也不必洗。洗脸是“洗”,不叫“染”。

同样的,在黑夜里由电灯所带来的光明,也是人为造作。所以,这种光明其实也是污染。大体而言,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是人为造作,也都是污染,即使不“污”,也是很“染”。

当然,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们就不要文明,而是在接受文明洗礼时,也要接受禅的思想洗礼,了解这种人为造作污染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模糊了我们的生命视野。

想要还我本来面目,看清人生方向,眼睛和脑袋都要好好“洗一洗”。

丰富的空虚

一流的思考,不是要告诉你怎么从“实有”里看出“虚幻”,而是要教你如何从“空无”里看出“妙有”。

一位画家的画颇有禅意,人称“禅画师”。

某人来向他求画,他随手拿出一幅给对方,那人一看,竟然是一张白纸。他当场失望地愣住。

禅画师解释说:“先生,在这幅画里,你可以看到一头牛,它正在吃草。”

某人问:“草在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禅画师:“哦,草被牛吃光了。”

某人:“那牛呢?”

禅画师:“那头牛把草吃光后,当然就走开了。”

不要以为这是无厘头的笑话,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房间里就挂着一幅这样的“空白画”,那是他最喜欢的画,因为他可以随心所欲,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空白的画布上。而这也正是苏东坡所说的“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只有善于思考,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能从“空无”中看出它的“无限的可能性”。

佛陀在灵山会上,出示手中的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说说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红、白等不同的颜色。

佛陀将摩尼珠收回,张开空空的手掌,又问:“那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又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异口同声说:“世尊,您现在手中一无所有,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于是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啊!”

佛陀空手中那颗看不见的宝珠,指的是我们人人都有的“自性”(或佛性),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一应俱全,亲近它、了解它、听从它、实现它,就是生命的圆满之道。

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对周遭的“空”和“无”做另一番思考,学习去体会“空无”的丰富意义,生命就不会再那么空洞、虚无与荒凉。P8-11

序言

有个和尚问:“我为什么不能悟?”

夹山禅师答:“就是为了这个悟,迷却多少人。”

禅,是要人“悟”的。过去有些禅师为了让人“悟”,有的用“棒”打,有的用口“喝”,无非是想震聋启聩,让迷途的羔羊清醒一点。但更多的禅师则是在问答间展现凌厉的机锋,让你的脑筋急转弯,心灵为之柳暗花明,七上八下,然后绝处逢生,“悟”出以前未曾察觉的道理。这是禅宗里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也是现代人仍需借鉴、学习的地方。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禅师们这种活泼奔放的“另类思考”,大部分属于当代思考学家狄伯诺所说的“水平思考”。根据《牛津英文词典》的解释,“水平思考”是指“通过非传统的方式为棘手问题寻找解答的思考模式”,它是科学家或艺术家在从事创造活动时,或是一般人在理解幽默时,最常运用的思考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禅师间的问答总是充满创意与幽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他们运用“水平思考”,并非想发明或创造什么,而是要“颠覆”旧有的、僵化的思维和观念,挣脱它们的束缚,让我们看到新的方向、新的契机,让我们沉闷而彷徨的生命获得再生。对一般人来说,这远比创造发明器物重要得多。

禅宗源远流长,留传下来的典籍相当多,如《景德传灯录》、《指月录》、《五灯会元》等,但大抵都属于“语录体”,言简意赅、自由挥洒,无脉络可循。为了方便现代读者的阅读、理解与吸收,笔者以禅所触及的领域为脉络,以禅门公案、故事、法语为材料(多译为白话),添头加尾、引申联想,特别是和现代西方心理学、哲学、思考学等作比较或相互印证,期使读者能有更大的收获,也更了解中国禅宗的特殊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期待读者在读后,除了对博大精深的禅学有个基本认识外,更能为自己的生命追寻、身心安顿带来启发、提供指引。但这似乎是个矛盾,因为禅的神髓在于“不可说”,不可拘泥于文字,所以还是要提醒读者,像其他禅学著作,本书只是一根不得不伸出来的“手指”,只是在提供一个方向、一个途径,你应该看的是它所指的“月亮”。“月亮”在哪里,你看了本书自然会明白,如果你只是把眼光逗留在书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能“悟”的,一句话就已经足够,甚至什么都不说,打你一棒即可;不能“悟”的,说得越多只是让人越感迷惑。所以,大家还是怀着轻松的心情来看这本书。就真正的生活来说,文字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只是次级的赝品。最后,再说一则公案:

有人问:“什么是玄妙?”

洪荐禅师答:“没问以前。”

问了,说了,就不那么玄妙了。人生有很多东西,的确只能靠自己意会,而难以言传。

王溢嘉

二○○六年十一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