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艺术与人文修养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丁伯奎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世纪的中国书法审美,主要有两大走向:一是延续秦汉晋唐的传统,二是更远的回归到商周探索美的本源。两大走向都在寻求时代脉搏和美的表现。此外,20世纪末还有走向不可读书法形态的趋势,共同构成了近现代书法,大家都在致力于推陈出新。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精神支柱和审美原则是儒、道、释的互补,和其他国家民族有很大区别。自身的儒道,外来的佛教共同构成的中华文化始终不断地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在唐三彩和壁画雕塑造型中,栩栩如生的来自西域民族的人物形象,已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民族造型之一。所以,一方面,儒、道、释互补的审美原则从不拒绝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儒、道、释的根深蒂固,和某些历史阶段人为的误导,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枷锁、审美囹圄乃至极端的倾向。世纪之交的清末,许多有识之士目睹被动挨打的屈辱,或提出变法,或出走西洋,或致力于推翻清政府。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但封建统治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守旧的、陈腐的精神意识仍长期存在。但整体而言,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艺术,以及后来又向西方学习并融为中华民族文化这种优良传统始终是主流。清末民初,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在文学方面大量吸收外来影响,形成了新型的民族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留学西洋的艺术家,经过中、西文化的双向治学,努力探索新的民族精神风貌。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中国艺术家凡是具有较好民族文化基础的,当他在国外介绍展示自己的中国风格时,必然引起西方艺术家的尊重。书法几乎是以文化大使的面貌出现在西方世界。由此可见,汉字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具有不可取代的性质,然而正因为如此,汉字书法的吸收外来营养,走创新之路也较为困难。20世纪之初,书法家就是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

1880年,《阮氏积古斋钟鼎款识》重新刻本出版;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震撼了世界。学者们暂时放下了钟鼎,集中力量注释、考证甲骨文,编撰成集。擅长书法的文字考古学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仿甲骨文创作了许多甲骨文书法。以罗振玉(公元1866年一公元1939年)为首的文字学家以新的内容注入甲骨文,他们又以自己的审美观书写了不同风格的甲骨文,初步从书法艺术意义上触摸了甲骨文的神秘性和异样的美。

截至20世纪30年代,除了再版的《阮氏钟鼎款识》(公元1927年),又有徐文镜的《古籀汇编》(公元1924年),汪仁寿的《金石大字典》(公元1926年),日本服部阱石的《篆刻字林》(公元1927年),以及1934年初编的《甲骨文编》,加上一部分拓片的制作,字典、资料、复制品初步整理成序、出版发行,或以整篇形式,或以从各篇幅中将单字汇集,展示了秦汉以前的书体风貌。从审美的客观性分析,硬是要以魏晋唐宋的书法套用于钟鼎甲骨,似有不妥。书家们尽可以自己的观点去表现大篆的美,既可以套用晋唐,又可以自行回归到更原始的造型笔法。总之,以秦之前字体为主的大篆(甲骨和钟鼎)书法艺术的重新兴起,是20世纪汉字书法的重要发展之一。

唐代大学者韩愈感慨和期盼的“石鼓歌”,一千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回音。清末民初,著名的全能艺术家吴昌硕打破了几千年的沉默,将“石鼓文”书法推向书坛。

吴昌硕(公元1844年-公元1927年),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居上海。其诗、书、画、印领一代风骚,是公认的近代艺术宗师。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当数《临石鼓文》,写得大气磅礴。石鼓文本是大篆时期的书体,吴昌硕并不是以纯粹的模仿、照抄,而是注入了浓厚的个性气质。他仔细研究这古老的石刻书法,欣赏了其中精髓,推敲纸张性能的运用,结合自己对其中美的审视心得,写得顺畅自如,毫不雕琢,展现了石鼓文在笔墨线条驱动之下的美和活力。吴氏所书石鼓文不单单具有范本意义,更重要的是他对大篆的创新精神。近百年来,许多书家学习大篆,师出吴法,足见其魅力之深。但是,吴昌硕所书大篆是他个人对美的认知,同是临摹石鼓文,理应有其他风格的表现。P118-119

目录

一、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

 (一)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素质

 (二)生动活泼的线艺术

 (三)塑造民族精神的书法教育

二、魂系五千年——书法(含篆刻)的历程

 (一)甲骨开篇——兼论书画同源

 (二)绚丽斑斓的先秦书法

 (三)趋于规范的秦汉书法(含篆刻)

 (四)琳琅满目的石碑——魏晋南北朝书法

 (五)群星灿烂的隋唐五代书法

 (六)崇尚帖学的宋代书法

 (七)回归晋唐的元代书法

 (八)文人墨客驰骋的明代书法

 (九)百家争鸣的清代书法

 (十)推陈出新的近现代书法

三、看在眼中,美在心底——书法欣赏

 (一)书法——视觉中的美感

 (二)先秦书法欣赏

 (三)秦汉书法欣赏

 (四)魏晋南北朝书法欣赏

 (五)唐宋书法欣赏

 (六)元明清书法欣赏

 (七)近现代书法欣赏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序言

在中国人的文化素质中,汉字书法几乎是与人终生相随的。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而丰富多彩的书法形式,也使得书法在审美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是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所不具备的。

在书法审美的起源和发展中,伴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对美的需求在不断演变。自古以来,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典型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风范。在这条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未留姓名的和载入史册的书法家汇集在一起,都以毕生的精力将书法艺术推向尽善尽美,使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大的普及度。无论在其内容实质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超越了时空和国界,吸引着更多人的瞩目。

这本书介绍了琳琅满目、万象纷呈的汉字艺术。有的远古而神秘,有的通俗而现实。浩繁的流派,风格迥异,使人目不暇接,从而可以欣赏到书法的形式美。以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家(画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书法的审美历程。以形象的、易懂的、饶有趣味的审美特征,使我们解除了迈进书法艺术殿堂的畏难和顾虑。从用笔、线条、形体等最基本的要素,由本及末、由浅入深地逐渐总结其规律,使读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系统的认识,这就是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试图通过对历史的沿革、时代的变迁、人文理念和技术材料发展的介绍,讨论与之同步的书法发展演变史,来说明书法的意义及审美功能,启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面对21世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澎湃潮流,更应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坚持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使独具艺术个性、保持历史特点的民族艺术之树长青。

内容推荐

丁伯奎的《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这本书介绍了琳琅满目、万象纷呈的汉字艺术。有的远古而神秘,有的通俗而现实。浩繁的流派,风格迥异,使人目不暇接,从而可以欣赏到书法的形式美。以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家(画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书法的审美历程。以形象的、易懂的、饶有趣味的审美特征,使我们解除了迈进书法艺术殿堂的畏难和顾虑。从用笔、线条、形体等最基本的要素,由本及末、由浅入深地逐渐总结其规律,使读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系统的认识,这就是《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这本书的初衷。

编辑推荐

面对21世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澎湃潮流,更应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坚持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使独具艺术个性、保持历史特点的民族艺术之树长青。

丁伯奎的《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试图通过对历史的沿革、时代的变迁、人文理念和技术材料发展的介绍,讨论与之同步的书法发展演变史,来说明书法的意义及审美功能,启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3:59